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简介
第三章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简介
右图:甘当人民勤务员的掏粪 工人时传祥
张秉贵(1919——1987年)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在这个年代中,能成为全 国劳模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1957年,“一抓准”张秉 贵已是北京市的劳动模范了,但1979年国务院授予他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才是让他这一辈子感到最骄傲的事情。 物资匮乏的年代,买什么都要排 队,张师傅所在的糖果柜台也不 例外。一次,有两个女顾客悄悄 评价他“服务态度还行,就是动 作太慢”。于是,他下决心苦练 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终于练就了 “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 本领。 右图:50年代到70年代的劳模 代表:张秉贵
右图:1924年,从欧洲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
2、形成阶段(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创立革 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建党建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形成。 大革命时期照片
3、成熟和发展阶段(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趋于成熟,有系统的路线、方针、目 标。但仍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 如,中国共产党做日本兵的新思路: 方法1:写信和日兵谈心 。宣传“八路军不杀俘虏、优待俘虏” 等政策; 方法2:唱小曲令日兵不寒而栗。利用日本投降士兵在寒冷的夜 半时分唱思乡小调,瓦解敌军军心; 方法3:宣传画让日兵号啕大哭 。在晋西北,某日本军队常年以 吃黑豆为食,八路军制作精美宣传画,并配上宣传口号“我们 不要吃黑豆,我们要回家”; 方法4:慰问品让日本士兵爱不释手,良心感化。反战同盟经常 手工制作一些带有日本色彩的小装饰品,送给日本兵。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
第三章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简介
一、中国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921年前) (一)基本情况 提倡“道德中心论”。具体表现在: 1、关于道德教育的地位:居于教育 和政治统治首位。 如,宋朝开国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 治天下”。(与赵匡
胤、翰林学士卢多逊关于 年号“乾德 ”之争)
右图:孔子画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重新定位(1978年——今) 摆脱“阶级斗争为纲”,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理论体系, 并使之学科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启示
1、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如,邓小平的“猫论”,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力。 3、注意摆正思想政治教育 与中心工作的关系。 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社会以“经济建设”作为中 心工作。新闻媒体围绕这 一思路,充分宣传致富人物; 大力推行解放思想,贯穿 于全社会,包括学校教育。 4、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同步跟进。
三、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1949年至今) (一)基本情况:有三个主要时期 1、建国初期的蓬勃开展(1949年——1956年) 主要围绕巩固人民政权、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行。 2、1957年的曲折以及“文化大革命”中的重挫(1957年— 1978年) 主要围绕“防修、反修”来进行。发动群众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英雄楷模。如,雷锋、铁人王进喜,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1、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如,建立了新中国;党员人数从最初几十人增加到440多万人。 2、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 想政治教育理论 如,疏导教育、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回忆对比、报告演讲、亲 自示范,等等。 3、结束了日本长达半个世纪的侵华历史 发动群众、联合社会各派别击败日本。 4、得出了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雷锋——“为人民服务”时代的标志
“铁人”王进喜(1923年—1970年)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 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 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 挥部副指挥。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 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 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 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 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2、在维护封建社会巩固和统一的同时,也禁锢了封建社会的发 展。 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论语》这一则的解释, 认为“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支配,即君要像 个君,臣才能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才能像个子;君不君则 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
二、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1921—1949年) (一)基本概况:三个阶段。 1、初创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 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 积累宝贵经验时期。
(二)中国早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局限 1、形成了中国人自强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重群体利益的价值取向, 生成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张自强不息的人生 进取精神。 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周易》。目前有不同解释。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 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 西不能承载。
谢谢!
右图:50年代劳模代表:“铁人”王进喜
时传祥(1915——1970年)
时传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山东省齐河人, 中共党员,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 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他用一颗朴实 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 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 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1940—1962年)
雷锋:一个曾经熟悉而陌生的名字。每年3月5日为“学雷锋日”,可今天 成了“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雷锋(1940-1962)伟大的共产主义 战士。1940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望城县一 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 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党和 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被送入学校读书。 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乡人民政府和中共 望城县委会当通讯员和公务员,被评为模 范工作者。1957年2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 团。以后参加根治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 和鞍钢等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和“先进生产者”。 1962年8月15日因公 殉职。
2、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重视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如,反映儒家思想的著作《大学》提到:“正心、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 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 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 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 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 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