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五台山记

游五台山记

游五台山记2009 9 14 晴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尔诈吾奸,勾心斗角的商业王国里,郁闷极了。

我想出去走走,找回我一片心灵的净土。

对五台的仰慕由来已久。

我不是个虔诚的信徒,却想着朝山敬佛,许愿五爷庙,目睹大智慧文殊菩萨的真容,包揽人杰地灵的台山风光。

原想和女儿在暑假一块去进山拜佛,没想到在约定的日子里天公不作美,阴雨连绵,出游五台山的旅游团队少之又少,一搁置便是月余。

今天我一人随团而行,团从太原五一广场6.30分出发。

车刚驶上高速,导游就不失时机的讲解起来;先由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说起,再由黄河文化的壶口瀑布到晋中晋商文化的商贾大院;从关公故里解州到则天的故居汶水;最后讲到此行目的地晋北佛教胜地——五台山。

五台山原名五峰山,因峰顶坦平如台,故称五台山;由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和一系列群山组成,方圆达250公里,其中北台最高,海拔3061.1米。

终年积雪,即使在酷暑夏日,早晚也要锦裘披肩,又称清凉山。

听着导游喋喋不休的讲解,向往胜地的内心急速的膨胀起来,佛有多灵,佛教文化有深厚;山有多么雄伟,山是不是奇峰突兀高入云端……五台山在太原西北方向240公里处,由于通往五台山的高速正在修建之中,车从忻州下高速后,就慢了下来,峰回路转,越过丛山峻岭约四个小时后到达了佛教圣地中心——台怀镇。

台怀镇坐落在群山之中,地势较为平坦,极像佛的手心窝。

镇里寺院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雄伟,金碧辉煌,保存着自东汉永平年间(58—75)以来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百余座庙宇。

她西托菩萨顶,北枕清凉山,东指大慧路(黛螺顶),温情的清水河像母亲的乳汁一样由北向南流淌并时刻孕育着这个智慧健儿。

这里游人如织,穿梭其中,使我想起了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言来。

午后。

首先朝拜的第一座寺庙是“殊像寺”。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无上智慧的代表,在五台山一百余座的庙宇里都供奉着文殊菩萨,但以殊像寺里供奉的文姝驾狻猊像最大,总高约9.9米。

五台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佛学深厚,自然参观寺里的清规戒律就多了起来。

导游领入寺门外就由寺内的小师傅接团导游我们。

进香,叩首,祈祷。

在大殿进行完此项后,小师傅领我们到万佛阁,按小师傅所受的方式先拜了释迦牟尼,药王菩萨,阿弥陀佛,再回首整个殿内墙壁上下布满了10cm的贴金小佛,共一万尊,故名万佛阁。

万佛阁是僧人学佛和研究佛学的地方,极少对外开放。

师傅说今天有缘,你在此拜一下就等于拜一万下,所以会特别的灵。

万佛阁是三进式的居所,一居室就是刚才所拜的三世菩萨,二居室好像是一个客厅(缓冲区),三居室才能见到也是你有缘才能见到的高僧法师。

法师静坐在禅桌之上,面容清瘦,慈眉善目,炯炯有神的双眼流露着对世道坦然,凌驾于红尘之上内心的超然平静;静的出奇,要不是看到胸前呼吸时此起彼伏心脏跳动——我断然认为是一尊艺术超群的塑像之雕。

游人五人一组,双手合什,漫步轻走紧贴到法师的身边,闭目,聆听法师为你去灾,祝福,保佑平安梵语朗朗的涌经之声。

我是怀着满腹牢骚,内心颇不平静却委曲求全的心态站在佛的面前,有许多许多的委屈要倾诉,好像这世界既不公平,所有的嫉妒,虚伪;势利,小人都攻击到我身上来。

看不惯的所谓的“聪明”的人给善良的人们处处设计消费的陷阱,看不惯集大智慧于营销,忽悠给人们用终身积蓄购买的房屋却在瞬间居然倒塌!现站在佛的面前是倾诉的时候,却腹中空空,一切皆无。

大概是我想的入神,法师赐予净水,并用他那圣洁的手拍打我的头部(实质是赐予神灵的智慧)时,才恍然醒来。

恍然醒来,到此时才恍然醒来!我不知是法师赐予神灵的智慧或是圣洁的双手敲开了我那愚钝的大脑,还是忽然开窍.想起小师傅刚才在接团时说的一句话“来到这里,不管你是从官经商,还是布衣百姓,不希望你在这里求到高官厚禄,只希望你在此放下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做到空,只有空才有满”。

又想好个佛教圣地,至此一拜灵感颇多。

我不知文殊菩萨为何钟情于五台山,但我对五的认识有三想必也在其大智慧之中吧;五从数字的角度来为中数,也是国人为人处事的中庸之道。

五即无,无即空,空即满。

想想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有其中的道理,尽管我不知道老子是不是佛学之人。

五即悟,醒悟,感悟,觉悟,悟心;人们每天都在为忙碌生机,疲于奔命,为缓解自己精神上的压力不时地寻求心灵的解脱。

现在看来,到是自己的悟心不高,所有的放不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佛学是集心理学与哲学或许更多的学科于一家,自己的智慧也不过是处在一个树没成年的幼稚年代摆了。

从殊像寺出来乘环保车西行至菩萨顶。

菩萨顶位于台怀镇中心灵鹫峰顶,相传是文殊菩萨的居住之地,故名菩萨顶。

原为青庙,清朝改为黄庙,金碧辉煌,是台内最大的喇叭寺庙。

又名“真容院”。

文姝殿前有一付对联,“真容容真真容真,灵鹫鹫灵灵鹫灵”。

没有横批,想必横批就是“真灵”!说起文殊菩萨的真容,还有一段故事:当年建起寺庙后,塑匠把文殊菩萨的塑像塑到肩膀时,却不知文殊菩萨的真容,众僧正为此在犹豫时,文殊菩萨驾祥云在天空中显现真容!塑匠一时着急,就进厨房把和好的荞面出来面廓文殊菩萨的真容,当他刚把面容塑好是菩萨就不见了。

这个故事一直以来就被人们以各种版本传奇着。

近几年经过科学者用C-14的测定,文殊菩萨的面容的确是荞面所做!我不知道这个神奇的地方还有多少神奇的故事。

穿过文殊院,大雄宝殿,天王殿和山门,就到了人天相接的“牌楼”下,牌楼绚丽多彩,上有康熙御笔“灵峰圣境”。

抬头看蓝天白云,祥云萦绕,伸手便是“连峰去天不盈尺”;平视众山,青山清河,古木参天,心旷神怡,众人挪步而行,不敢把脚抬高,甚怕山涧微风拂过浮起自己随仙而去;向下看殿宇竞秀,佛塔摩天,香烟缭绕,红墙内外尽收眼底,深感康熙御书牌楼“灵峰圣境”的点笔之妙!由牌楼而下108台阶,左转右拐,顺势而下50米就是五台山历史最古,规模最大的显通寺。

我为显通寺用智慧建成的无梁殿而骄傲,也为压在两口井上的两通康熙御笔石碑(一通康熙御笔,一通为无字碑)而迷茫。

中国无字碑有三:一是秦始皇在泰山登封台下所立的无字碑,因其统一七国有功,功德之大是不能用文字来形容的,故立无字碑。

“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也许就是真实的写照!二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立于乾陵墓的两通石碑,一通是有字御碑“述圣碑”。

是则天为高宗歌颂功德的碑文。

另一个是则天自己的有龙无字的御碑。

把自己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述。

三就是显通寺康熙立在两口井上的两通石碑。

相传康熙多次来五台朝山,发现菩萨顶极有灵气,一座楼牌像龙头,两根幡杆正是龙角,由牌楼引下的108台阶正是巨龙吐出的舌头。

显通寺里的两口井水在午牌时分粼光闪现在木楼两侧两个圆形光环,就是龙眼。

康熙知是活龙,不压住此龙,他日必飞。

于是把井填平再压两通石碑。

一通御笔题字,一通无字而立。

我想康熙当时心情烦繁,不只是心胸狭窄怕意龙腾飞,有失江山;更是避免顺治这条真龙他日猛醒,发生伦理和皇权之间的尴尬。

康熙这样做也许是让人们“无中有悟”。

好个无字,三位贤人把自己的丰功伟绩,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述,其智慧至极,不言而语,让智慧超越时空,千百年来包容世间的一切,直至时间把真相揭开并留给后人无穷尽的遐想。

2009 9 15日晴早晨,6:30.五台山的早晨有点冷,但在香火旺盛的五爷庙前,早已忘记了凉风袭体。

五爷庙是当地百姓尊为最神圣最灵验的地方,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拜佛许愿,人特多,香火缭绕,人声鼎沸。

我在此中。

我在想,我许什么愿?佛家戒贪,最多只需三件事,想许的心愿很多,一时却有过滤不出来,沉默许久还是女儿吧,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愿她们身体健康,快乐生活,学业有成。

想到此,请香去!人和佛需要沟通,香是最好的载体或平台。

香分三种,一种是清香,是指寺庙里经过众僧涌经念佛供于禅桌之上的细香,供游人需求平安或没有大的心愿的人供五爷之用,二种是草香,指没有涌经供佛的寺庙外的野香,可能是出于对五爷的尊重,一般人不用。

第三种是拜佛许愿的“灵香”,它是需要付费的,但你不说是“买香”而要说“请香”。

在请香时又请了“荷花灯”。

不知“荷花灯”在佛学里寓意什么。

巴金在《灯》中写到“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荷花灯”是五爷给予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寄托吧。

早餐过后,从宾馆向东行,跨过清水河便来到了大慧路的脚下。

由大慧路上黛螺顶有1080个台阶。

因黛螺顶大殿内同时供奉五方文殊菩萨,省去游客一一登台拜佛的时间,在此一拜就等于拜了五个台的文殊菩萨,又名小朝台。

上山有三条路径:步行,骑马,缆车。

我步行涉台而上,一来诚心表现,二来运动减肥。

拜过五方文殊菩萨,站在黛螺顶上远眺,山峦蜿蜒起伏,粗狂而洒脱,峰棱而矫健;汇山泉之清澈,吸日月之精华,好个龙脉之地。

如此人杰地灵,怎能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台山不是佛”?......触景生情,触佛生慧。

在与五方菩萨的神思中,其实是我错了,每天都在抱怨着人世间的不公平,常常希望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却忘了做精;常常希望自己的私欲急速膨胀,却忘了更需要帮助的人们!每天都在好“色”,却不知“色即空”。

当我们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人世间的真相,心情便晴朗许多。

有幸今天求得佛的智慧和包容,也算我为自己寻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2009 9 16日于龙城笑成天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