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rt
审计概论
01审计与鉴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02审计的概念(审计与会计的异同)03审计的类别
审计存在的原因(两权分离)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
财产经营者代 管经济责任报
告委
托审
查财产所有者
审计模式的演进
账项导向审计阶段
对股东负责 查错防弊 详细审计阶段
账项导向审计
内控导向审计阶段
判断债务人信用问题 信用审核 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制度基础审计(内控导向)
风险导向审计阶段
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社会公众需求 财务报表审计
阶段 风险导向审计 鉴证报表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和财务报告的关系
企业运用信息系统创建、记录、处理和报告各项交易,以
衡量和审查企业自身的财务业绩,并持续记录资产、负债
及所有者权益(ERP或仅在财会部门实现计算机处理)
计算机信息环境下的审计需要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授权及访问限制等方面
(2)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审计影响
01审计线索具有隐蔽性(如存储介质、存取方式、处理程序等)
02需要单独考虑信息技术对企业风险评估的影响
0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提高审计效率
04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
审计系统化过程
审计
独立审计人员收集和评价证据收集和评价证据有关经济数据的认定有关经济数据的认定
确认两者相符合的程度确认两者相符合的程度
传达结果传达结果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
有关经济数据既定标准有关经济数据既定标准
审计的具体理解
1.审计的主体是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独立审计人员,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独立性的要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征——独立、客观、公正 2.审计的对象是“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认定的定义和分类.
审计的具体理解3.审计的依据是“既定标准”,会计与审计的关联就是
这个“既定标准”。
会计工作是会计人员遵循“既定标准”对“交易记录与报表的编制,而审计工作是审计人员遵循审计准则、参照“既定标准”对“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进行再认定”,从而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过程。
这里的“既定标准”,在年报审计中就是“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企业会计制度”;在验资业务中就是出资者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