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弹力色织物后整理工艺的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对氨纶的结构和性能的分析,提出如何稳定氨纶弹力色织物的门幅,保持织物弹性回复率和缩水率的方法,探讨了氨纶弹力色织物后整理加工工艺。
关键词:氨纶;色织物;工艺;生产
近年来,氨纶弹力色织物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流行,发展迅速。
一般与棉、麻纤维的包缠纱或包芯纱织成面料,产品服用性能好,易吸汗,手感柔软,同时具有较高的弹性和优异的回弹性能,穿着舒服并能显露出形体美,不会产生静电,因而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一般生产厂家均有织物门幅尺寸稳定性差,弹性回复率不达标,缩水率不合格等问题,为此对氨纶弹力色织物后整理工艺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1 氨纶纤维的主要性能
氨纶纤维主要化学组成是聚氨基甲酸酯,由低分子二异氰酸酯与低分子二羟基化合物反应制得高熔点易结晶的“硬段”, “软段”是由长链二羟基化合物(大分子二醇)制得,它又可分为聚醚二醇和聚酯二醇两类,根据分子链中软链段的聚酯和聚醚,聚氨酯纤维可分为聚酯类和聚醚类。
它是一个具有强大的分子间力的大分子网状结构,有规则的结晶刚性链段和无规则的结晶柔性链段呈无规则的缠结状态,如加以外力,则柔性链段变成有规则的状态,此时它又力图恢复原来的缠结状态,因此具有高弹性能。
氨纶纤维一般为复丝,单丝间不易分离,其间留有空隙,故手感较柔软,其纤度范围在22~4478dtex,最细为11dtex。
其主要性能见表1。
2 弹力织物坯布与成品幅宽的关系是稳定门幅尺寸的基础
要生产好含氨纶弹力织物,除了掌握好氨纶纤维的结构性能外,还应掌握了解其坯布织造的要求和成品幅宽的关系。
首先,氨纶包芯纱在纺制过程中捻度比同号数纱线高。
而氨纶包芯纱的弹性,主要受氨纶的细度及成纱时喂入氨纶丝的牵伸工艺影响,考虑到织物要进行湿热处理纺纱织造时产生的内应力会松弛下来,氨纶丝会急剧收缩。
因此织造时筘幅要相应放宽,坯布经密需适当减少。
但织物的经纬密度必须配置合理以保证织物收缩相对稳定。
其次弹力织物的组织结构也是影响弹性的重要因素,织物经纬纱和交织点越少,纱与纱之间的间隙越大,则纬纱收缩的阻力越少,纬弹纱就能得到充分的收缩,则弹性伸长就越大。
同时还须注意使用的氨纶是何种类型。
2. 1 坯布幅宽的计算
一般按经验要求坯布幅宽与成品幅宽的差距不大于20%,其弹性收缩率在30%左右,则其成品纬向弹力伸长和缩水率效果较好。
坯布幅宽是纬弹织物成品幅宽的一个重要基础因素。
应根据成品幅宽及纬向弹性收缩率大小,按比例作相应调整,其计算公式为:坯布幅宽=成品幅宽×(l 十弹性收缩率)/ (l 一包复纤维收缩率) 。
2. 2 坯布经纬密的计算
由于纬向弹性收缩,坯布经密应适当小于成品经密,而纬密则应略大于成品纬密使织物在湿热处理中有一定的收缩余地,以保证成品具有预期的弹性伸长率和手感。
同时又保证织物的内在质量,坯布经密可由下列公式求得:坯布经密=成品幅宽×成品经密/ 坯布幅宽坯布纬密=成品纬密+(1~2) 纬
氨纶弹力色织物的后整理工艺
工艺流程:坯布→烧毛→退浆→半丝光→预缩→定形柔软整理3. 1 烧毛工序由于氨纶受热(高温)易收缩和熔融等特点,因此烧毛时火口温度宜高,通过火口速度要快,张力要低,使绒毛快速烧去,而又不影响氨纶。
使用气体烧毛机,火焰温度1 300 ℃,车速110 m/min,蒸汽灭火。
3. 2 退浆工序由于氨纶具有耐稀酸不耐热碱液和湿热处理时氨纶丝急剧收缩的特点,可采用短流程冷轧堆酶退浆,对淀
粉浆工艺条件可参照棉织物工艺:浸酶温度40℃,pH 6~7。
对混合浆在浸酶前先采用一格70℃热水洗,再浸酶打卷,有利于混合浆的溶胀,时间10~12h,打卷不宜太紧,防止打卷时由于卷边产生的压痕难去除和沾色。
退浆工艺见表3。
3. 3 丝光工序
由于聚酯型(维林)氨纶不耐碱,一般对聚酯型(维林) 弹力织物不进行丝光处理,对聚醚型(莱卡) 弹力织物进行半丝光处理。
工艺条件:碱浓160 g/ L,喷淋碱浓35~40 g/ L,水洗温度70℃,落布门幅为成布门幅,车速45m/ min,检查布面pH 如带碱可用冰醋酸中和,确保布面中性,防止残碱对氨纶的伤害。
丝光工艺见表4。
3. 4 预缩工序
预缩工序有降低经向缩水和稳定纬向缩水的作用,对氨纶弹力织物来说呢毯烘燥是关键,能起初步定型的作用。
呢毯烘燥温度宜高,同时呢毯张力需加大,工艺条件:经向缩布率8%,车速30m/ min, 呢毯烘燥温度120℃,最好使用进口橡毯,同时进布张力不宜过大。
预缩工艺见表5。
3. 5 定形工序
经试验由于氨纶在干热195℃中停留30 s,其弹性会受损,约降低9%左右,160℃时氨纶弹力的影响不大, 故定形温度宜控制在170~180℃,不能超过195℃。
一般采用8仓热定型机定形,由于要考虑冷却后的少量收缩,落布门幅大于成品门幅。
定形工艺见表6。
4 结论
4. 1 必须了解所使用的氨纶丝是何种型号,纺制时的牵伸倍数是多少。
坯布幅宽和成布幅宽,经密、纬密设计要合理。
4. 2 氨纶弹力棉色织物后整理,烧毛退浆工序要充分考虑氨纶的耐碱性和损伤。
拟采用冷轧堆工艺。
4. 3 后整理过程中,要采用低张力,少用碱,快定形的原则,严格按工艺要求稳定生产,产品质量及各项指标就可以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得强、蔡月如等. 棉氨纶弹力织物的前处理工艺[J ]. 印染,2006, (13) :13—14,17.
[2] 夏涛. 弹力织物设计中有关问题的讨论[J ]. 棉纺织技
术,2001,29(6) :31—32 .
[3] 郑有成. 棉/氨纶弹性织物染整工艺[J ]. 纺织导报,2002,(2)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