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基础生命科学考试重点

最新基础生命科学考试重点

基础生命科学考试重点I.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病毒主要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细胞内最主要的结构体系包括遗传信息结构体系、膜结构体系和细胞骨架体系。

3. 新陈代谢: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物质被合成,又有些物质不断被分解,在这种物质合成与分解中又伴随着能量的贮藏和释放。

4. 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为葡萄糖的过程。

5. 遗传:生物可以繁殖产生于自身相似的后代6•基因组:所有的生命都具有指令其生长于发育、维持其结构与功能所必需的遗传信息,一个生物所有遗传信息集合即全部遗传物质的总称。

6. 进化: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慢慢演变过程。

7•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里各类生物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环境因子的集合。

,它是生命的家园。

& 1953-.Watson 和Crick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9.1997. 2 -anWilmut 和Keith Campbell----完成绵羊多莉”的克隆。

10. 人类面临的挑战: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生态平衡被破坏,生物物种大量消亡。

II.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12. 中性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结合成的脂类。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指形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改变使得二级结构和蛋白质功能改变二级结构有螺旋和折叠形式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在盘旋或折叠形成的三维空间形态,一般情况下呈球形或纤维形。

四节结构,许多蛋白质含有两个或更多的肽链,每个或两个肽链都可组成蛋白质的一个亚基,这种有亚基相互作用并结合形成的整个蛋白质特定的结构15. 核酸,贮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贮存遗传信息的特殊DNA片段成为基因。

16. 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双螺旋结构,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互以碱基配对,两条链都市右旋,以相反方向围绕同一个轴盘绕,形成右旋的双螺旋结构。

17. 细胞学说:①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细胞的产物组成②每一个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细胞的分裂而产生③每一个细胞可以是独立的生命单位,许多细胞又可以共同形成生物体或组织。

18. 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的特化过程19. 细胞是独立有序、能够进行代谢自我调控的结构与功能体系,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一整套完备的装置以满足自身生命代谢的需要.20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培养,一些已经完成分化的跟细胞又恢复了再分化的能力,即脱分化21.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①植物有细胞壁②植物有质体,动物没有③植物有中央大液泡,动物一般没有④植物有细胞分裂时细胞板,动物细胞有溶酶体,中心体等22. 细胞器:细胞核,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液泡,核糖体,细胞骨架组分23. 细胞核含有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最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细胞中的信息中心,也是真核细胞最显著和最重要的细胞器。

24. 内膜系统:是一些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片段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分泌泡等。

25.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蛋白质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立体网络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同时在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分化方面起一定的作用。

26•膜蛋白分为外在和内在膜蛋白,三明治”模型,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7.物质跨膜运输:被动和主动运输,28•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过程,G1、S、G2、M、C期29. 细胞分裂期包括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期。

30. 减数分裂:由二倍体细胞形成单细胞,染色体数目需要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减半,伴随着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31. 同化作用:生物体将简单小分子合成复杂大分子并消耗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生物体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小分子并放出能量的反应。

32.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值,酶X制剂,反馈X制33. 细胞呼吸的代谢过程,第一阶段-糖酵解一细胞质?-5个ATP,第二阶段-Krebs循环一一线粒体基质一一25个ATP,第三阶段-氧化磷酸化34. 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在葡萄糖和其他有机分子中的过程,35. 希尔反应;人们将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水分解,并释放氧气的反应36. 光呼吸是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条件下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37. 暗反应是一种不断消耗ATP和NADPH并固定CO2形成葡萄糖的循环反应,由于是有美国科学家Calvin首次发现的,又称为Calvin循环。

38. RNA;mRNA,rRNA(核糖体RNA),tRNA二级结构是三叶草结构,三节结构是空间结构39. 决定肽链上一个特定的氨基酸的碱基三联体被定义为一个密码子。

40. 转录:以DNA分子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一条单链的RNA,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被转移到RNA分子中,细胞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41. 发育;一个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即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性成熟的变化过程42. 胚胎发育: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相互诱导,最终形成生物XX 即胚胎发育43. 细胞分化就是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许多细胞在发育潜能、形态、结构、或功能上特化即产生了差异的过程。

44 .产生生命个体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不同部分和整体形态的物理过程称为形态发生。

45. 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分化特征尚未显现之前便已经确定的过程称为细胞决定。

46. 具有无限的或可被延长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并可分化产生自少一种特化的细胞称为干细胞。

47.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的内层细胞团,它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分化成为体内各种组织。

48造血干细胞:由胚胎干细胞发育产生,是所有血细胞的起源细胞。

49. 生物进化:生物的某一种群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遗传变异的积累和表现特征的改变。

50. 现代进化生物学理论将种和种以上类群的进化称为宏观进化。

51 .将无性繁殖系和有性生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小变化称为微观变化。

52. 将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在合适的溶液中,它们能够自动地浓缩聚集为分散的球状小滴,称为团聚体”。

53. 浓缩干燥的氨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形成微小的蛋白质球状体,称之为微球体54. 自然选择实质上是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出现生存和繁殖能力的差别,一些生物生存下去,另一些生物被淘汰。

5 5.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①现代所有的生物都是从过去的生物进化来的。

②自然选择是生物适应环境而进化的原因。

56•基因库是一种生物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集合,它决定了这个群体下一代的遗传性状。

57.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

种是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特征和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58.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性生殖的同种生物可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这叫做生殖隔离59•将某些地理障碍把生物相互隔离开称为地理隔离60.由于群体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的现象称为遗传飘变61•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群体遗传学用适合度和选择系数两个概念描述遗传变异的结果和在选择作用上基因频率的变化。

所谓适合度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与其他基因型个体相比能够存活并把它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能力。

选择系数则表示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

62.自然选择包括方向性选择、分歧性选择和正态化选择等几种主要类型63•方向性选择是把趋于某一方向的变异保留下来而淘汰另一相反方向的变异使生物表型定向发展64•分歧性选择是将一个群体的两端变异按不同选择方向保留下来而逐渐减少的中间态65•正态化选择是将一个群体的两端变异逐渐淘汰而保留下中间态表型的个体,同时使生物表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66. 内共生学说:较大的原核细胞可以吞下其他较小的细胞,被吞下的细胞与其发生共生关系,以后逐渐特化为其中的一部分,即吞下的原核细胞通过内共生变成了细胞器,内共生学说认为,原来被吞下的需氧的细菌课变成线粒体,被吞下的具有叶绿素和光合作用功能的蓝细菌变成了叶绿体,如此,便逐渐完成了向真核细胞的进化。

67. 分类阶层:界、门、纲、目科、属、种。

68. 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六界分类系统是在五界的基础上把原核生物分为古细菌界和真细菌界。

69. 科学家依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比较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按照生物间进化的先后顺序、相互亲缘关系的远近吧各类生物安置在一个类似树状分枝的图上简明地表示各类或各种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如此就构成了生物的进化系统树。

70.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周围的一切的总和,它包括在一定空间内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或生物体生存的各种因素7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各类生物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环境因子的集合,它是生命的家园。

全球生态系统的总和称为生物圈。

72. 在一定空间中的一群同种生命个体称为种群。

73.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中个体的数量。

74. 指数增长模式,逻辑斯蒂增长模式。

75. 群落:占据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和功能单位76. 群落内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77. —种群落取代另一种群落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或生态演替,演替达到的最终相对稳定状态就是顶级演替。

78. 从一个没有植被的地表发展到顶级群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

只有气候条件合适,从裸露的岩石最终演变到出现顶级群落通常要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木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

这一自然发生的完整过程称为初生演替。

79 •经群落扰动后,群落可以再次进行演替,这种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80. 通过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之间的食物传递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链条式结构,称为食物链。

81.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往往并不只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链,生态它们可以同时加入几条食物系统中的营养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网状结构,称为生物网。

82.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养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83. 资源压力以及生态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剧。

84. 非特异性防御:皮肤、黏膜、等防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对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或特异性。

85.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口腔、鼻腔、消化道与呼吸道中黏膜及其分泌物等构成了第一道防线;部分侵入到组织或细胞内的比病原体还会受到人体内特殊免疫细胞与化学成分的抵御和攻击,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等构成了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防御。

淋巴系统是各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的网状系统,它们由淋巴管、淋巴结和包括胸腺、骨髓、脾和扁桃体等器官共同组成86. 进入人体后会引起相应的免疫应答,可以引起人或动物体内免疫应答的特殊外来物质都称为抗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