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椎结核围手术期护理

胸椎结核围手术期护理

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胸椎结核是继发于肺、淋巴结核等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消耗疾病,消瘦、贫血、精神不振、低烧、。

当脓肿病灶压迫脊髓时,可发生截瘫。

局部表现为胸部疼痛、肌肉痉挛,腰后伸。

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钉(GSS)是一种内固定器材,分为GssⅡ代及Ⅲ代,用于退行性椎体不稳,腰椎滑脱,胸腰椎骨折,胸腰椎畸形矫正及胸腰椎体肿瘤术后内固定。

术前护理问题与诊断:
1:焦虑恐惧
2:营养失调
3:睡眠紊乱
术后护理问题与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2:疼痛
3:有感染的危险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5:潜在的并发症
6:知识缺乏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胸椎结核患者病程长,有可能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常常感到
恐惧不安,对治疗信心不足,加之人们对结核病人的偏见,使患者存在严重自卑心理。

患者入院后我们应热情接待、安慰、鼓励和支持患者,详细
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手术治疗有效性,使患者均积极配合护理治疗。

2. 抗结核治疗与加强营养支持术前使用了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
胺丁醇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并行营养神经支持治疗,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以改善全身症状,同时指导患者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如果血沉下降(约
40mm/第一小时),贫血、低蛋白血症改善,食欲明显增加,睡眠质量好,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证明抗结核治疗有效,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3. 训练深呼吸,有效咳嗽,增强呼吸肌功能术前劝患者戒烟。

患者术后
因插管、卧床等因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患者往往因害怕咳嗽引起切口疼痛,有痰不敢咳。

如果痰液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咳嗽、咳痰及深呼吸方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强
呼吸肌功能。

4.限制活动与训练卧床大小便症状严重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加
重病情引起瘫痪。

对一般患者也要求不要随便离开病区活动,注意保暖、防寒、避免交叉感染而延误手术期限。

指导患者练习卧床大小便,以预防
术后患者因为不习惯所导致的床上大小便困难。

术后护理
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吸氧2L/分,密切观察意识、
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每30分钟测量并记录一次;同时观
察患者的面色皮肤黏膜色泽并做好记录,待生命体征平稳以后改为每1~2小时测1次。

2 加强呼吸道管理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备好吸痰机。

观察
呼吸频率、节律、两肺呼吸音,血氧饱和度,每小时监测1次。

术后痰液
粘稠不易咳出,及时给予吸痰,术后一天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阻塞、肺不张发生,为克服
患者对于切口疼痛的恐惧,必要时使用非阿片类镇痛剂。

此患者无肺阻塞
和肺不张发生。

3体位放置体位要求舒适,四肢置于功能位。

该患者留置胸腔闭式引
流管采用健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翻身时注意保持脊柱在同一轴线上。


免扭曲、旋转及患侧卧位,因患侧卧位时,引流管易被压迫致引流不畅,再者胸腔积液和引流管刺激壁胸膜,易引起反射性咳嗽、胸痛、胸闷等症
状,同时压迫切口可引起疼痛加剧,使患者呼吸动作幅度减小,有效气体
交换量减少,造成肺不张和胸腔积液。

故采取短时间的健侧卧位(≤20min)以使引流管仍处于较低位,而且由于健侧卧位时间仅为20min,不会影响胸腔积血和积液引流。

4.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术后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及瓶,避免管道弯曲打折,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并间断挤压引流管。

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使胸腔闭式引流通畅,每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鼓励并协助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重复进行,每日3次,每次5~10min。

引流量的观察与记录。

水封瓶在使用前需先倒入无菌生理盐水,并在瓶上贴一长胶布注明液面高度、倒入液体量、日期和开始时间。

密切观察引流量和性质。

手术后第一个5小时内,需每小时记录1次引流量,以后每8小时记录1次或按需记录。

正常引流量为:第一个两小时内100~200ml,第一个24小时内约500ml。

若引流量多且为血性时,应考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

引流量过少,应查看引流管是否通畅。

术后2~3天复拍胸部X线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胸腔积液(气),患者无呼吸困难,顺利拔管。

5.伤口负压引流球的护理
①因负压引流球体积小随身携带方便,如放在床上。

②采用负压引流球引流,伤口勿需加压包扎,有利于病人的呼吸运动。

③便于观察创面,使用负压引流球引流创面只用敷贴覆盖,利于创口局部观察。

如有无渗血、渗液、皮下积液等。

④负压引流球入口为单向防逆流装置,可预防引流液逆流而发生感染。

球内液体达2/3 时及时倒去,不需更换球体,但需注意无菌操作。

⑤负压引流球保持负压状态,以引流出皮下积液、积血,应经常检查负压球是否漏气,发现漏气及时更换球体。

5.并发症护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拔出引流管后,仍需鼓励患者咳
嗽咳痰,防止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加强皮肤护理,高热患
者及时擦净汗液更换衣被以防止受凉感冒,按摩受压部位和骨突部位以防压疮的发生;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应防止尿路感染,术后2~3天即可拔出尿管;做好饮食指导,防止便秘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感。

6.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是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
关键。

术后指导患者床上作四肢屈伸运动,或由远及近按摩四肢肌肉,促进血液回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拔除引流管后,疼痛减轻时指导患者作抬头扩胸运动,肩关节腕关节活动,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及踝关节活动,以增强四肢肌力及关节的灵活性。

每次20~30下,每日3~4次,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标准。

如术中内固定坚强,术后5天可协助患者取半坐位,若无头晕恶心等不适,再协助患者床上坐起。

恢复期,指导患者在床上锻炼的基础上同时在支具保护下进行离床锻炼。

然后行床边站立,最后可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进行床边活动,最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康复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