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较全)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较全)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
定 距 离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 的水平距离约111千米
在纬度为φ 的纬线上, 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 度约是(111·cos φ)
千米
定位 置
定方 向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
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
1、比例尺 2、方向 3、图例和注记
重难点突破1:地图上的比例尺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
(1)数字式: 如1:500 000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
离500 000 厘米(化成千米为5千米)。
(2)线段式: 0 100 200 300 400千米
(3)文字式:有文字说明,如: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100千米.
长度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
4.图示经线、经度度量和纬线、纬度的度量
深化拓展
(1)经度的判断 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为东
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如下图所示: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经度性 质相反,经度和是180°。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 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 y=180°- x(x、y所属 东西经度不同)。
等值线的考试内容
1、看数值 2、看疏密程度 3、看弯曲变化处
考点一:看疏密程度
练习: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 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 上山最好?为什么?
B A
因为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势较平坦
考点二:看弯曲变化处
【例1】(2009·上海地理)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 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规律: 地球表面两点间最近的球面距离为大圆的劣弧, 1、若两点在同一经线圈上,则向南或向北沿经线圈走劣弧。 2、若不在同一经线圈上则走弯曲向极点的劣弧。
B
A
C
左图中A和B同在一经线 圈上,A到C同在一纬线圈 上 A到B、A到C的最近距 离的方向分别是:
A到C的最近距离的方向 应该是先向东北,再向东, 最后向东南
A.自西向东 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南向北
图中河流流向为: 自东向西
第三讲:等高线
9、山脊 10、山谷 11、鞍部 12、陡崖
一、不同地形等高线特征
地形
山地 山峰
表示 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闭合曲 线外低 内高符 号
地形 特征
四周低 中部高
说明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外侧,坡度 向外降低
(2)纬度的判断 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 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如图二中角δ ) 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 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 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 星)(如图二中角∅)。 ③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 值,减小者则是南纬。(如图三)
(3).特殊纬线
0°: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90°E 120°E
A °
B
°
30°N
C
D
°
10°N
②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 位
a南北方向的判定。 根据在经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
向。 如果两点都是北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 如果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南纬度,数值小的在北面。南
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向四周均为正南 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向四周均为正北方。
30°: 低中纬度分界线。
60°: 高、中纬度分界线;长度为赤道的一半。
90°: 南北极点。
23°26′:回归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有无太 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 66°34′: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 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4)特殊经线
0°: 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 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A
B
2°N

D
C
从D点出发,向北行进222千米,再向东行进222千 米,再向南行进222千米,再向西行进222千米,能 否回到D点?如果不能,请问是偏在D点的东方还是 偏在D点的西方?
归纳总结
列表归纳经纬网的作用
经线
纬线
划分 半球
20°W~0°~160°E为东 半球
160°E~180°~20°W为 西半球
多条等高 峭壁
线汇合重 (陡崖)
叠在一线
平原
等高线稀 疏,值小
丘陵
类似山 地,值小
近于垂直 的山坡称
陡崖 海拔一般 低于200 米,平坦 海拔在
200~ 500米, 起伏小
与山地 类似, 以数值 进行区分
鞍部
山顶











二、判断5大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 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等 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 较稀疏,数值低。
1、同一纬线上两地,根据经度差计算距离: L=经度差×110km/°×cos α ( α为该纬线的纬度) 2、同一经线上两地,根据纬度差计算距离: L=纬度差×110km/°
例题:比较下图中四条线段长度的大小
90°E 120°E
A
B
30°N

D
C
比较: BC = CD = AD > AB
例题2:读图完成 12°E 14°E
盆地 洼地
闭合曲 线外高
内低
四周高 中间低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内侧,坡度 向内降低
山脊
等高线 凸向低

山谷
等高线 凸向高

鞍部
一对山 脊等高 线组成
从山顶 到山麓 凸出的 高耸部
分 山脊之 间的低 洼部分 相邻两 个山顶 之间呈 马鞍形
山脊 线也 叫分 水线
山谷线 也叫集 水线
鞍部是山 谷线最高处
区域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地球的基础知识 课前学习内容检查
1、纬线 2、南纬、北纬 3、南、北半球 4、经线 5、东经、西经 6、东、西半球
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你知道天高地厚吗?地厚:6371KM
1.大小
天高:3000KM
赤道半径: 6378km
极半径: 6357千米
经度)
指示南北方向(北极是地 球上最北的地点,南极是
地球上最南的地点)
指示东西方向 (劣弧定向)
三、两地间最短距离的走法
1、同在一条经线上:
A A到B的最短距
离走向是向 正南
方向 B
2、最短距离:两地的经度相差180度
例1:
A B
上图所示:从A到B的最短距离是: 先向 北 方向再向 南 方向
重难点突破2:地图上的方向
1、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N
N
3、按经纬网: (1)经度相同的为正南、正北关系。
纬度相同的为正东、正西关系。
(2)经纬度均不同的做如下判断: 首先经度差要小于180°,然后判断南北,确定东西。
例题2:A处潜水的流向为 ( C )
b东西方向的判定。 根据纬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经度差异)确定东
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 选择劣弧段(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 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其方法如下:
①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东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 面,数值小的在西面。 ②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西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 面,数值大的在西面。 (3)两个相比较地点分别在东经和西经时,要用两地经 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位。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 180°,则东经度地点在东面,西经度地点在西面;若两 地经度之和大于180°,则西经度地点在东面,东经度地 点在西面。
劣弧定向法 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
位的最简捷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 ,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如上图)。根据图中南极点(S),我们先画出A、 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B 点在A点的东方,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
练习
方向 例1:
90°E 120°E
例1:
杭州(30°N,120°E)和山海关(40°N,
120°E)的图上水平距离为11cm,那么乙组
图的水平比例尺约为(C )
A.1/1 000 000
B.1/1 100 000
C.1/10 000 000
D.1/100 000 000
规律总结 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 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 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 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2)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3)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 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 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 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 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小。
练习
70°
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