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施工工艺
其主要工艺过程包括引弧、电弧、电渣和顶压过程。引弧采用 直接引弧法,即通电后迅速将上部钢筋提起,使两端头保持24mm;电弧是利用高温作用将端头烧化,同时将周围熔剂熔化,形 成渣池;渣池形成后,将上部钢筋缓缓插入渣池中,电弧熄灭,进 行电渣焊过程。对于焊接过程中如发现轴线偏移、接头弯折、结合 不良、烧化、夹渣等焊接缺陷,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清除。 7)钢筋的堆放与运输
检、专检(看是否有高于板筋)→绑扎铁马凳及上层钢筋→安放固定 预留孔模具→施工缝封挡→自检、专检→报监理隐检→交接检
梁纵向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 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箍筋接头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 梁箍筋加密范围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楼板及次梁钢筋需要接长时上筋 在跨中搭接,下筋在支座搭接。嵌固板内的上筋伸入边梁支座内长度 为≥10d,板内下筋采用绑扎配筋时,简支板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 入支座内的锚固长度≥10d。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
1)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
前 期 工 作
施
工 验
收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GB50204—92) 施工图纸 技术交底 材料准备 作业条件 钢筋调直、除锈 钢筋配料及下料
施
工 筋焊工考试合格 焊接试件试验合格 模板验收合格 钢筋下料
弯曲 弯钩 弯起 箍筋成型 钢筋制作 钢筋组装 钢筋、钢板的材质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焊件试件试验报告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钢筋安装,配置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 根据《建筑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 钢筋、钢板、焊条、焊剂 焊条烘焙 保护层垫块制作 绑扎、安装 焊接,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钢筋结构形体的几何尺寸焊接试件试验合格 预埋件的位置和标高 保护层垫块的设置(绑扎)
(4)水池墙体钢筋的绑扎 墙体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弹出墙体断面尺寸线及模板外缘线→预检验线→检查调整立筋的 位置→立筋水平筋搭接绑扎→安装保护层垫块→自检、专检→报验隐 检→ 墙体的竖向钢筋,在浇筑楼板砼前应插入,并与墙下部暗梁绑扎 牢。墙体钢筋接头接头应错开,同截面的接头率不大于50%,钢筋搭 接处应绑扎三个扣。墙体为双层钢筋网,采用水平梯子筋保证固定两 网片的间距。墙体钢筋网绑扎时,钢筋的弯钩应向砼墙内。 (5)框架柱钢筋的绑扎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弹出柱断面尺寸线及模板外缘线→预检验线→检查调整立筋的位
切断工艺:将同规格钢筋根据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 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应避免用短尺 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积累误差,为此宜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 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档板。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劈 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 5)弯曲成型
(1)弯曲设备:钢筋弯曲成型主要利用钢筋弯曲机和手动弯曲 工具配合共同完成。
(2)弯曲成型工艺: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配 料单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工作宜从钢筋 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若为两边不对称钢筋时,也可以从钢筋一端开 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经对划线钢筋的各 尺寸复核无误后,即可进行加工成型。 6)钢筋接头
钢筋接头是整个钢筋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接头的好坏是保证能 否正常受力的关键。因此,对钢筋接头形式应认真选择,选择的原 则:可靠方便、经济。本工程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置→立筋连接→绑扎柱箍筋控制柱整体垂直度→绑扎柱保护层→自检 报验→报监理隐检→与模板施工人员办交接检
框架柱的竖向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其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 的接头率不大于50%。在绑扎柱的箍筋时,其接头应交错布置,箍筋 与竖向筋的交叉点均应呈八字形绑扎牢。浇注砼前采用定位套箍焊在 柱筋顶端,控制钢筋间距,以免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位移。柱箍筋的位 置必须准确,箍筋加密的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柱筋绑扎完后,应及 时绑扎砂浆垫块。
在板、次梁和主梁交叉处,应板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的 钢筋在下。当板上圆形孔洞d,及矩形孔洞b(b为垂直于板跨度方向的 孔洞宽度)≤300mm时,可将受力钢筋绕过洞边,不需切断并可不设 孔洞的附加钢筋,当d(b) ≥300时,应附加钢筋按图示进行施工。
板的钢筋绑扎将全部钢筋交叉点扎牢。应注意板上的负筋,应加 密马凳绑牢,以防止被踩下。另外板上负筋必须与梁的两根架立筋扎 牢(有梁时),以防移位,绑扎板的负弯矩钢筋时,要防止被踩下, 特别是雨蓬、挑梁、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
(1)接头方式 本工程在接头方式上优先选用方便快捷的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 焊。 框架柱直径≥φ18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φ18采用绑扎搭接。
框架梁≥φ18采用闪光对焊连接。 (2)接头位置:钢筋的接头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03G329(一)及03G101的规定进行布置。 底板上部钢筋在支座接头,下部钢筋在跨中处接头;框架梁板筋
②试验报告应由法定检测单位提供 试验报告内容:委托单位、工程名称、使用部位、钢筋级别、钢 种、钢号、外形标志、出厂合格证编号、代表数量、送样日期、原始 记录编号、报告编号、试验日期、试验项目及数据、结论(伸长率指 标应注明标距、冷弯指标应注明弯心半径、弯曲角度及弯曲结果) 3)钢筋的配料 钢筋配料是根据设计图中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 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 配料单,经审查无误后,方可以对此钢筋进行下料加工,所以一个正 确的配料单不仅是钢筋加工、成型准确的保证,同时在钢筋安装中不 会出现钢筋端部伸不到位,锚固长度不够等问题,从而保证钢筋工程 的质量。因此对钢筋配料工作必须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4)钢筋的下料与加工 本工程的所有钢筋的下料及加工成型全部在场内加工场地进行, 这样可长短搭配,合理下料,能提高钢筋的成材率。 (1)钢筋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所以在钢筋下料前必须进 行除锈,将钢筋上的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清 除干净。对盘园钢筋除锈工作是在其冷拉调直过程中完成;对螺纹钢 筋采用自制电动除锈机来完成,并装吸尘罩,以免损坏工人的身体和
上部接头在跨中1/3范围内,下部钢筋接头在支座处;柱的钢筋接头 在梁顶或上层柱加密箍筋以上处。
(3)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施工工流程 a)闪光对焊工艺:
采用交流焊机,先用闪光一预热一闪光焊工艺,其主要工艺过 程包括一次闪光、预热、二次闪光、顶锻过程,对焊前应先清除端 头范围内铁锈、污泥,端头有弯曲的应预先调直或切除,当调换焊 工或更换钢筋时应先制作试样,试验合格后方可施焊,夹紧钢筋 时,应使钢筋两凸出端面相接触,以利均匀加热,保证两钢筋间轴 线一致,焊接完毕后应待接头处由白红色变成黑红色时,才能松动 夹具,接头处毛刺卷边应清除干净,焊接场地应有防雨、防风措 施。 b)电渣压力工艺:
钢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
2)、钢筋的质保质料 ①出厂合格证应由钢厂质检部门提供或供销部门转抄 合格证内容:生产厂家名称、炉罐号(或批号)、钢种、强度、
级别、规格、重量及件数、生产日期、出厂批号;力学性能检验数据 及结论;化学成份检验数据及结论;并有钢厂质量检验部门印章及标 准编号。
出厂合格证(或其转抄件、复印件)备注栏内应由施工单位写明 单位工程名称及使用部位。
(6)后浇带钢筋严格按设计要进行加筋补强,严禁在后浇带 处留设钢筋接头,后浇带处钢筋必须有防护措施以免污染锈蚀。
(1)钢筋的堆放 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钢筋均在场内加工场地制作,钢筋要按 其规格、直径大小及形式的不同,分别进行堆放整齐,并挂标志牌, 做到整洁清楚,便于查找和使用,按标志牌临时堆放于靠近施工部
位。 (2)钢筋的运输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施工现场钢筋采用井架进行运输。 在井架运输钢筋时,对较长的钢筋应进行试吊,以找准吊点,必
要时可用方木或长钢管进行加强,严禁吊点距离过大,造成钢筋产生 弯曲变形。 8)钢筋绑扎与安装
(1)准备工作 准备足够数量砂浆垫块,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因板筋为双层钢筋,须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马凳,马凳因板的厚 度不同采用不同的马凳。对于底板厚度较大所以采用人字形马凳,马 凳用Φ16的钢筋制作,两端为人字形支脚,间距为600,楼板厚度较 小可以用φ12钢筋制作马凳。马凳应垫在底层网片上,马凳制作如下 图所示。 (2)水池板式筏基钢筋绑扎 地下室底板首先进行构件及钢筋的放线,后由中间开始绑扎,然 后再向四边延伸绑扎。对底板钢筋网片必须将全部钢筋交叉点扎牢。 绑扎时注意相邻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型,以免网片歪斜变形。基础 底板上层钢筋网下,应设置预先制作好的马凳,以保证钢筋位置正 确。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 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缩小一个柱筋 直径,以便连接,插筋位置一定要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位移。 在绑扎底板下铁时,应将塑料垫块安牢,以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 度。 (3)楼层梁板钢筋的绑扎 梁板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柱砼上部接槎部位凿毛→人工配合清理杂物→弹出底层钢筋位置 及预留孔线→绑扎底层钢筋→自检→专检→放置垫块→安装配管→自
污染环境。 (2)钢筋调直:采用牵动力为3吨的卷扬机,两端设地锚的办法
进行冷拉来调直钢筋,根据施工规范要求;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 于4%;I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经过调直后应平直,无局 部曲折。
(3)钢筋切断:钢筋切断设备主要有钢筋切断机和无齿锯等, 将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和具体情况进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