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县震华棉业公共租赁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工程概况2011年07月,受巴楚县虹雨城市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接了巴楚县震华棉业公共租赁房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勘察场地位于巴楚县震华棉业院内。
该场地拟建一栋五层楼,不带地下室。
建筑物长约40m,宽约14m。
砖混结构,基础埋深-2.50m。
本次勘察工作于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三日进入现场勘察,七月十九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室内试验交叉进行,现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本次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本次勘察根据拟建工程性质和拟建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须遵守下列国家有关规范和规程: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本;2.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4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6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2.7 《新疆实施国家2001~2004(岩土工程)系列规范细则》(XJJ035-2006)3、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根据工程性质、场地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本次勘察目的和要求如下:3.1 搜集该地区的有关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3.2 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层分布、年代、构造、均匀性、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特征值。
3.3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类型、冻结深度以及地下水对钢筋砼的腐蚀性。
3.4 分析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对场地稳定性以及基坑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
3.5 查明拟建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断层、破碎层、地下采空区、软弱地层等),并进行评价。
3.6 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3.7 选择适宜的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根据建筑物类别,提出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
4、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和实施4.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拟建物的特点、场地地层情况等,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本第3.1条规定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
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4.2 勘探方法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场地条件,本次勘察采用钻孔的方法进行施工,配合相关室内试验等手段,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工程条件。
4.3勘探点间距的确定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本第4.1.15~4.1.17条,结合场地的特点,勘探点根据场地布置,共布设勘探点6个,勘探点间距为:14~20m,采用钻孔方法施工。
4.4 勘探深度的确定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本第4.1.18条,结合拟建物特点及场地条件, 本次勘察采用钻孔勘探施工的方法进行勘察,其中一般性勘探点深度为8.00m,控制性勘探点深度为20.00m。
4.5 取样与室内试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本第4.1.20条,本次勘察在勘探点内共采取易溶盐样4件进行土化学分析试验,用于判定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采取水样2件水化学分析实验,用于判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采取扰动土样6件进行土常规分析试验,用于判定场地土的名称及物理力学性质。
采取扰动样9件进行颗粒分析试验,用于判定场地土的名称。
4.6 勘察工作量统计业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1项目单位工作量完成情况钻孔米/个84/6土样分析件 6土化学分析件 4水化学分析件 2颗粒分析件9标准贯入试验次/孔54/3高程测量点 6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5.1 场地地基土构成与特征场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根据钻孔(8.00∼20.00m)揭露,拟建工程场地主要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①层杂填土、第②层粉土、第③层细砂,现分层描述如下:第①层杂填土:杂色,厚度0.40~0.60m。
分布在整个拟建场地,主要成分为粉土,含生活垃圾和植物根系,土质较为疏松。
稍湿松散第②层粉土:黄褐色,埋深0.40~0.60m,厚度2.70~4.50m。
摇振反应中等,韧性低,无光泽反应。
湿~饱和稍密~密第③层细砂:灰褐色,埋深 3.20~4.90m,未揭穿,可见最大厚度为16.8m。
土质较密实。
饱和中密5.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属潜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2.70~-3.10m,水位年变幅度1.00~1.50米。
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地表迳流、大气降水补给等。
5.3场地不良地质条件根据本次勘察结果该场地无不良现象存在。
6、场地试验成果分析本工程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以对场地土进行了土,水化学分析试验、土分析试验、颗粒分析试验、标准贯入试验。
6.1 土化学分析试验在拟建场地勘探点内采取扰动土试样4件,进行土化学分析试验,用于判定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
试验结果详见“土的易溶盐分析结果报告”。
土化学分析结果统计表2 2-]最大含量(mg/kg土)[Cl-]最大含量(mg/kg土)易溶盐含量(%)[SO43026 880 0.443~0.5846.2 水化学分析试验在拟建场地勘探点内采取水试样2件,进行土化学分析试验,用于判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
试验结果详见“水质简分析报告”。
水化学分析结果统计表3 [SO42-]最大含量(mg/l)[Cl-]最大含量(mg/l)3122 11056.3 土分析试验在拟建场地勘探点内采取原状样6件,进行土常规试验,用于评价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
第二层定名为粉土,试验结果统计如下:粉土统计表表4土层分类项目含水量w(%)湿密度ρ0(g/cm3)孔隙比e0液性指数I L压缩系数a1-2(Mpa-1)压缩模量Es(Mpa)湿陷系数δs粉土统计个数6 6 6 6 6 6 6最大值29.0 1.83 0.936 0.959 0.41 6.4 0.007 最小值20.8 1.75 0.862 -0.315 0.29 4.7 0.001 平均值25.75 1.788 0.8985 0.4207 0.3433 - 0.003 标准差 3.406 0.030 0.0317 1.2906 - - 0.001 变异系数0.1323 0.0167 0.0352 1.2906 - - 0.102场地粉土压缩系数为0.29~0.41MPa-1,平均值为0.343 MPa-1,为中压缩性土,湿陷系数均小于0.015,无湿陷性。
具体试验结果详见“土分析试验报表”。
6.4标准贯入试验在拟建场地3个孔内做标准贯入试验,试验数据如下表:原位测试数据统计表表5土层编号土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承载力特征值(kPa)2 粉土 5.6 2.9 4.2 0.497 0.051 1203 细砂18.2 10.8 14.5 0.117 0.000 1506.6 颗分试验在拟建场地采取颗分样9件进行颗粒分析实验,第三层土定名为细砂。
试验结果详见“颗粒级配曲线图”。
7、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压缩(变形)模量值推荐见下表:7.1承载力评价表6 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变形)模量Es( E0) (MPa)第②层粉土120 6第③层细砂150 127.2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取4件易溶盐样,根据土化学分析结果报告,Cl-含量625~880mg/kg土,SO42-含量2350~3026mg/kg土。
该环境为Ⅱ类,据此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强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
场地土中易溶盐含量大于0.3%,按含盐化学成分属于亚氯酸盐渍土。
按含盐量,属于弱盐渍土。
场地土中硫酸钠含量小于1%,可不考虑土的盐胀性影响。
7.3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取2件水样,根据水化学分析结果报告,Cl-含量993~1105mg/L,SO42-含量2937~3122mg/L。
该环境为Ⅰ类,据此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强腐蚀性,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
8、场地地震液化分析本场地存在饱和粉土和细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当地建筑经验,场地饱和粉土和细砂有液化现象。
见表7(基准值N0=10)表7孔号土层水位深度(m)试验深度(m)锤击数实测值Ni锤击数临界值Ncri1-Ni/Ncri土层厚度(m)di中点的深度Zi(m)与Zi相对应的权函数Wi(1-Ni/Ncri)×d i W i液化指数I lE4 粉土2.93 4 5.13 0.22 0.553.00 10.00 1.211.392.9 4 6 6.12 0.02 0.70 4.00 10.00 0.13细砂2.9 5 12 11.53 -0.80 5.00 10.00 -2.9 6 13 12.72 - 1.00 6.00 9.33 -2.97 14 13.78 - 1.00 7.00 8.66 -2.98 16 14.73 - 1.00 8.00 7.99 -2.99 16 15.59 - 1.00 9.00 7.32 -2.910 17 16.39 - 1.00 10.00 6.65 -2.911 17 17.12 0.01 1.00 11.00 5.98 0.042.912 18 17.80 - 1.00 12.00 5.31 -2.913 19 18.43 - 1.00 13.004.64 -2.914 20 19.02 - 1.00 14.003.97 -2.915 21 19.58 - 1.00 15.003.30 -2.9 16 23 20.11 - 1.00 16.00 2.63 -2.9 17 23 20.61 - 1.00 17.00 1.96 -2.9 18 25 21.09 - 1.00 18.00 1.29 -2.9 19 26 21.54 - 1.00 19.00 0.62 -2.9 20 28 21.97 -0.50 20.00 0.00 -经计算判定本场地饱和粉土和细砂具有轻微液化。
9、场地适宜性和稳定性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Ⅶ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
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
10、结论与建议10.1该拟建工程场地类别为中软场地土,Ⅱ类建筑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10.2 拟建工程场地各地层设计参数见表8。
表8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kPa)压缩(变形)模量E s( E0) (MPa)第②层粉土120 6第③层细砂150 1210.3 岩土层评价第一层杂填土层:分布于整个场地,结构松散,应予以清除;第二层粉土层:层厚较小,层位不稳定,力学性质一般,不可作为拟建建筑的持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