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柱齿轮精度标准资料

圆柱齿轮精度标准资料


安装基准面的跳动公差 表7.24 安装基准面的跳动公差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齿轮各表面的粗糙度,将影响到齿轮的加工方法、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见表7.25。
表7.25 齿轮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推荐值
4、齿轮精度的标注
齿轮工作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检验组公差、齿厚偏差的数值。 视图上直接标注齿顶圆直径及公差、分度圆直径、齿宽及公差、孔(轴)直径及公差、定位面及其
齿轮副的精度
(2)轴线平行度偏差fΣδ 、fΣβ fΣδ是指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其基准平面上投影的平行度偏差。 fΣβ 是指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垂直于基准平面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平面上投影的平行度偏差,见图7.31。
齿轮副的精度.1 为保证载荷分布均匀性和齿面接触精度,轴线平行度偏差应加以控制。
L f 2b F f 2f
齿轮安装基准的确定.1
② 由一个“长的”圆柱或圆锥形的面来同时确 定轴线的位置和方向,孔的轴线可以用与 之正确装配的工作心轴的轴线来表示,见 图7.28。
0.04(L/b)Fβ 或0.1Fp
取两者中之小值
图7.28 由一个“长的”基准面确定的基准轴线
齿轮安装基准的确定.2
③ 用一个“短的”圆柱形基准面来确 定轴线的位置,轴线方向垂直 于一个基准面,见图7.29。
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间的最小距离。
图7.33 用塞尺测量齿轮副的法向侧隙jbn
jbnjwct ow nct obn
(2)最小侧隙jbmin的确定
jbmin是当一个齿轮的齿以最大允许实效齿厚与一个也具有最大允许实效齿厚的相匹配的齿在最小的允 许中心距啮合时,在静态下存在的最小允许侧隙。
实效齿厚是指测量所得的齿厚加上轮齿各要素偏差及安装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在齿厚方向的量。
3、齿轮坯的精度
齿轮坯的内孔或轴颈、端面和顶圆,通常作为齿轮加工、测量和装配的基准,必须规定其公差,见 表7.22。
(1)齿轮基准轴线的确定 ① 由两个“短的”圆柱或圆锥形基准面上设定的两个圆的圆心来.1Fp
取两者中之小值
图7.27 由两个“短的”基准面确定的基准轴线
圆柱齿轮精度标准资料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标准
GB/T10095.2-2008对径向综合偏差F”i和f ”i规定了9个精度等级,其中4级精度最高,12级精度最低。 在附录B中给出了径向跳动的公差值,其中,0级为最高精度等级,12级为最低精度等级。
2、齿轮偏差的允许值
(1) 齿距偏差(±fpt和Fp)值见表7.16,Fpk值可用±fpt值计算求得。 (2) 齿廓总偏差Fα和fi’/K值见表7.17。 (3) 螺旋线偏差(Fβ、ffβ和±fHβ)值见表7.18。 (4) 齿廓偏差(f fα和±fHα)值见表7.19。 (5) 径向跳动公差Fr见表7.20。 (6) 径向综合偏差(Fi”和fi”)值见表7.21。
要求、表面粗糙度等。
齿轮精度的标注.1
(1)精度等级标注示例如下: 7 GB/T10095.1—2008 精度标准代号 齿轮各项偏差的精度等级
表示轮齿同侧齿面偏差项目应符合 GB/T10095.1的要求,精度均为7级。
齿轮精度的标注.2
标注示例如下:
7Fp 6(Fα、Fβ) GB/T10095.1—2008 齿轮各项偏差的精度等级
0.06(Dd/b)Fβ
0.06Fp 图7.29 由一个圆柱面和一个端面确定的基准轴线
齿轮安装基准的确定.3 ④ 两个中心孔确定的齿轮轴的基准轴线 齿轮轴通常把零件安装在两端的顶尖上加工和检测,以此确定基准轴线,且轴承的安装面相对于中
心孔规定较高的跳动公差。
图7.30 用中心孔确定的基准轴线
(2)齿轮坯的几何公差 基准面和工作安装面的形状公差见表7.23
精度标准代号
表示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符合GB/T10095.1的要求,但是FP精度为7级,Fα与Fβ精度均为6级。
齿轮精度的标注.3
标注示例如下:
6(Fi”、fi”) GB/T10095.2—2008 齿轮各项偏差的精度等级
精度标准代号
表示径向综合偏差Fi”,fi”符合GB/T10095.2的要求,精度均为6级。
齿轮精度的标注.4
(2)齿厚偏差标注方法: ——其中Sn为法向齿厚,Esns为齿厚的上偏差,Esni为齿厚的下偏差。
S E—sn—s 其中Wk为跨k个齿数的公法线长度,Ebns为公法线长度上偏差,Ebni为公法线长度下偏差。 nE sni
W Ebns kE bni
四、齿轮副的精度和齿侧间隙
1、齿轮副的精度 (1)齿轮副的中心距极限偏差±fa fa是指在齿轮副的齿宽中间平面内,实际中心距与公称中心距之差。 齿轮副中心距的尺寸偏差不但会影响齿轮侧隙,而且对齿轮的重合度产生影响 。 中心距极限偏差±fa见表7.26。
图7.31 齿轮副轴线的平行度偏差和中心距偏差
齿轮副的精度.2
(3)接触斑点
是指对装配好的齿轮副,在轻微制动下,运 转后齿面上分布的接触擦亮痕迹,见 图7.32。
图7.32 接触斑点分布示意图
齿轮副的精度.3
沿齿长方向的接触斑点,主要影响齿轮副的承 载能力
bc / b×100%
沿齿高方向的接触斑点,主要影响工作的平稳性 hc / h×100%
最小侧隙的确定 对于用黑色金属材料制造的齿轮和箱体, 工作时齿轮节圆线速度小于15m/s, 其箱体、轴和轴承都采
h hc
b b’
c
接触斑点
齿轮副的精度.4 齿轮副的接触斑点综合反映了齿轮副的加工偏差和安装误差,是评定齿轮接触精度的一项综合性指
标,常标注在齿轮装配图的技术要求中。
表7.27 齿轮装配后的接触斑点(摘自GB/Z18620.4-2008)
2、齿轮副的侧隙
在齿轮的设计中,为了保证啮合传动比的恒定,消除反向的空程和减少冲击,都是按照无侧隙啮合 进行设计。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为保证齿轮良好的润滑,补偿齿轮因制造偏差、安装误差以及热变形等对齿 轮传动造成不良的影响, 必须在非工作面留有侧隙。
(1)齿侧间隙的分类
圆周侧隙 jwt:是指安装好的齿轮副,当其中一个 齿轮固定时,另一齿轮所能转过节圆弧长的
最大值。
齿轮副的侧隙
齿侧间隙的分类 法向侧隙 jbn :是指安装好的齿轮副,当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