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洋基地新增年产7.5万吨有机胺项目(其中乙基胺4.5万吨,丙基胺1.5万吨,丁基胺1.5万吨)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二○○九年九月目录0项目背景 (3)1 项目概况 (4)1.1工程名称 (4)1.2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4)1.3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 (4)2工程分析 (7)2.1主要生产设备及原辅料消耗 (7)2.2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8)反应通式如下: (8)ROH+NH3=RNH2+H2O (8)2ROH+NH3=R2NH+2H2O (8)乙基胺、丙基胺和丁基胺为有机胺同系列产品,三类产品装置相同,工艺流程基本相同。
(8)2.3项目污染源汇总 (10)3 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20)3.1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20)3.2主要敏感点和保护目标 (21)4 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22)5 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23)6 总量控制和公众参与 (24)6.1总量控制 (24)6.1.1大洋基地污染物总量排放情况 (24)6.1.2大洋基地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 (25)6.2公众参与调查 (25)7 环境可行性结论 (26)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化化工)原为建德市新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6月完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新安江畔(注册地址建德市洋溪街道新安江路909号),现下辖3家控参股子公司,2个生产基地。
新化化工现拥有5万吨/年双氧水、7600万方/年制氢、0.2万吨/年磷酸二氢钾、120万Nm3/年纯氢等无机化工产品系列;0.5万吨/年香精香料系列;3万吨/年乙基胺,10万吨/年异丙胺等有机化工系列产品。
公司曾先后多次被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授予“全国小氮肥行业企业利润、产品销售收入50强”企业。
2007年新化化工共实现销售收入9.61亿元,其中外贸出口额3.06亿元,实现利税9838万元。
新化化工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屡获杭州市人民政府颁发杭州市外贸出口先进企业金龙奖。
此外,新化化工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目前新化化工异丙胺和乙基胺产品装置规模仅次于美国空气制品和化学品公司,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73%和45%。
针对我国有机胺产品市场状况,新化化工公司选择异丙胺、乙基胺、丙基胺和丁基胺系列有机胺产品作为切入点,已在建德市大洋化工功能区建有年产10万吨异丙胺生产线,现已投入生产。
新化化工大洋基地环评合成氨审批规模为4万吨/年,但由于合成氨装置10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不能满足,公司决定取消合成氨装置中氨合成工段,腾出的总量指标用于建设年产7.5万吨有机胺(4.5万吨乙基胺、1.5万吨丙基胺和1.5万吨丁基胺)产品生产线。
项目建设有利于新化公司进一步巩固有机胺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项目采用自行开发的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及催化剂,生产过程采用DCS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控制,项目建成后新化化工大洋基地能为国内外市场提供高品质有机胺系列产品,部分产品将进入国际市场。
1.1工程名称项目名称: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增7.5万吨/年有机胺项目。
项目性质:改扩建建设地点:建德市大洋工业功能区新化大洋基地内项目用地:项目用地为新化大洋基地内的预留用地项目总投资:本项目工程建设投资估算为8000万元。
1.2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本次工程建设规模为年产7.5万吨有机胺,项目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建成年产2.5万吨乙基胺生产线,二期为年产5万吨有机胺(2万吨乙基胺、1.5万吨丙基胺和1.5万吨丁基胺)生产线。
生产线根据市场需求可生产乙基胺、丙基胺和丁基胺,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见表1-1。
表1-1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1.3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1)给水系统新化大洋基地水源为兰江水,基地内建有一级泵房、3000m3水池、二级泵房各一座,供水能力为900立方/小时,水压为0.6MPa。
本项目用水依托基地现有供水系统。
(2)循环冷却水系统大洋基地内现有循环供水系统供水能力约1200 m3/小时,循环水系统由循环冷却塔、循环冷水泵、电子除垢仪、阀门、管线等组成。
基地目前实际循环水用量约为450 m3/小时,富余能力能满足本项目循环用水需求。
(3)排水系统大洋基地实行雨污分流。
雨水和清下水进入雨水管道,经雨水池后排入兰江;生产废水、车间地坪冲洗水、生产污水及厂区初期雨水送至污水处理站,大洋基地已建有处理能力为500 m3/d的污水处理系统,能满足有机胺项目废水处理要求。
污水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用泵打入污水管道系统,排入兰江。
(4)变电所及配电站电源由大洋变电所供给,大洋基地的35KV变电所供给35KV进线一回,以建有一座变电所,一期变压器装机容量为9000KV A,本项目用电从基地变电所接入。
(5)供热系统新化大洋基地已建有2台35吨/时NJG-35/3.82-M2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及一台10吨/时Q22/860-10-3.82/450型余热锅炉,两台锅炉的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3.82Mpa,450℃)流量约45t/h。
高压蒸汽分三路进入变换罗茨风机、压缩机和空压机配套的三台汽轮机,经过汽轮机带动电机后,蒸汽压力下降为0.5Mpa,温度约350℃,减压后的蒸汽再经过加水减温后,温度降为260~270℃,蒸汽流量约50t/h,去各生产装置使用。
新化化工大洋基地现有项目蒸汽平衡情况见图1-1,拟建及在建项目蒸汽平衡情况见图1-2。
根据大洋基地蒸汽平衡,本项目用热依托现有供热系统,不单独新增热源。
蒸汽消耗蒸汽消耗1.7t/h蒸汽消耗蒸汽耗量:23.335t/h富余蒸汽量:26.665t/h 图1-1 新化化工大洋基地现有项目蒸汽平衡蒸汽消耗蒸汽消耗蒸汽消耗蒸汽消耗4.31t/h预测蒸汽耗量19.6925t/h图1-2 新化化工大洋基地在建及的拟建项目蒸汽平衡新化化工年产7.5万吨有机胺产品项目组成汇总见表1-2。
表1-2年产7.5万吨有机胺产品项目组成2工程分析2.1主要生产设备及原辅料消耗7.5万吨/年有机胺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1。
表2-1 有机胺项目生产主要设备一览表有机胺项目生产原辅材料消耗如表2-2。
表2-2 有机胺项目生产原辅材料消耗2.2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本项目有机胺采用醇类(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作为原料进行氢氨化反应合成生成,反应需要在氢气氛下进行氢氨反应。
每一种醇反应后均同时生成一胺、二胺和三胺三个产品混合胺,混合物经过一胺塔、二胺塔和三胺塔精馏分离得到相应的产品。
反应通式如下:ROH+NH3=RNH2+H2O2ROH+NH3=R2NH+2H2O3ROH+NH3=R3N+3H2O乙基胺、丙基胺和丁基胺为有机胺同系列产品,三类产品装置相同,工艺流程基本相同。
(1)有机胺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醇经泵打入蒸发器,循环的氢氨气体进入压缩机,经压缩至1.0MPa与原料氨一起计量进入蒸发器。
与气化的醇一起进入反应器进行氨化反应。
反应放热被反应器器夹套通入的循环热水移走,反应产品经换热器冷却,进入气液分离器,气体氢氨分出作为循环气体返回压缩机,液体进入脱氨塔,由塔顶蒸出氨,部分回流,部分返回压缩机循环。
脱氨塔的釜液进入一乙胺(正丙胺或正丁胺)蒸馏塔,由塔顶蒸出一乙胺(正丙胺或正丁胺)。
经冷凝器冷凝,部分回流,部分作为产品取出。
蒸馏塔塔釜液进入二乙胺(二正丙胺或二正丁胺)塔,由塔顶蒸出二乙胺(二正丙胺或二正丁胺),经冷凝器冷凝,部分回流,部分作为产品取出。
二乙胺(三正丙胺或三正丁胺)塔的釜液进入三乙胺蒸馏塔,由塔顶蒸出产品三乙胺(三正丙胺或三正丁胺)。
经冷凝器冷凝,部分回流,部分作为产品取出。
三乙胺(三正丙胺或三正丁胺)蒸馏塔塔釜液进入回收塔,由塔顶回收有用原料和产品。
由回收塔塔釜出来的反应系统生成的水,排入污水处理池。
另一原料氨借自身压力压入换热器,与脱氨塔塔顶氨换热后进入循环气体系统经压缩后进入反应器。
此外,整套装置分原料区、反应/分离区、成品区,三个工序管理。
(2)一乙胺水剂配置工艺一乙胺因沸点低,产品配置成50%或者70%的水剂。
通过泵将一乙胺打入配制槽,根据液位显示,可以知道打入多少一乙胺,根据配制要求,一乙胺打到一定量时,停泵,再打入纯水,根据液位加入一定量时,停纯水,开搅拌机搅拌混合均匀,一乙胺溶解时会放热,通过冷却器将水溶液冷却,混合均匀后取样分析水溶液含量是否合格,不合格再加入一乙胺或纯水。
直至合格。
(3)有机胺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有机胺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2-1图2-1 有机胺生产工艺流程和“三废”排放点位图2.3项目污染源汇总2.3.1废水7.5万吨/年有机胺项目废水污染源排放汇总,见表2-3。
全厂水平衡图见图2-3。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天目山路109号·10·7.5万吨/年有机胺项目废水纳管及排外环境量见表2-4。
值,外排环境氨氮总量以产生量计。
总氮排放量按排放氨氮总量的14.8倍计。
外排 34000单位:t/a40.0图2-2 全厂一期水平衡图外排 68000单位:t/a80.0图2-3 全厂二期水平衡图外排 102000单位:t/a120.0图2-4 全厂(一期+二期)水平衡图2.3.2废气2.5万吨/年乙基胺(一期)项目废气污染源排放汇总见表2-5,4.5万吨/年有机胺(二期)项目废气污染源排放汇总见表2-6,7.5万吨/年有机胺项目废气污染源排放汇总,见表2-7。
表2-5 2.5万吨/年乙基胺(一期)项目废气污染源排放汇总2.3.3固废7.5万吨/年有机胺项目废渣污染源排放汇总,见表2-8。
表2-8 7.5万吨/年有机胺项目固废污染源排放汇总2.3.4技改全厂源强汇总技改后全厂污染源强汇总见表2-9。
表2-9 技改后新化大洋基地全厂污染源强汇总3 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3.1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该区域的SO2、NO2、PM10浓度均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与历史监测结果相比有明显好转,因此区域常规大气质量尚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要求。
环评委托特征因子监测表明各敏感点氨浓度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限值,厂界各监测点位氨气浓度均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1.5mg/m3的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