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模型说明书

三维模型说明书

三维模型说明书
一、矿井简介
我们组选的是同煤集团的四台矿,四方矿位于大同市城西的西岗沟内,东距云岗石窟10km,距大同市27km,地属大同市管辖。

井田为大通煤田的一部分,十里河从井田中央由西向东流过,将井田分为南北两部分,初期开采河北部分。

矿区电气化铁路支线沿十里河南岸穿过井田达燕子山矿,通过该支线可达京包、同蒲、大秦等铁路干线的枢纽站—大同站,进而可通向全国各地;铁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四台矿井是我国首座设计能力为500万t|a的特大型矿井。

1984年正式列入国家建设计划,同年12月6日破土动工,1991年12月13日经国家验收委员会验收,一期工程投产,预计1995年全面建成。

二、煤层地质条件
井田内共赋存上、下两大煤系。

上部侏罗系全井田赋存,下部石炭二叠系只在河南部赋存,不在现设计开拓范围内。

侏罗系煤系共有可采煤层12层,煤层总厚度为17.5m。

各煤层中3
12-和14号三
11-、1
个煤层赋存面积较大,煤层厚而稳定,储量约占全煤田50%。

地层产状较为平缓,倾角大部分为3~5°,以宽缓向背斜为主;局部地区受构造影响,倾角可达20°。

建井期间通过井巷揭露,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中小断层发育,现已发现断层164条。

其中落差小于2m的115条,落差2~5m的37条,落差大于5m的12条,最大落差32m。

已探明的陷落柱有四处,最大陷落面积达到1.2km2。

小型褶曲时有所见,局部地段连续起伏。


大向斜5处,田草沟地堑深度达到76m。

这些构造给矿井投产后的巷道布置、推进和回采造成了较大困难。

煤层顶、底板为硅质和钙质胶结的沉积碎硝岩,粉、细砂岩为主,比较坚硬。

矿井开采的各层煤均属弱粘结煤,发热量高、灰分地、硫磷等有害物质含量少,是优质动力用煤,也宜于气化。

煤尘爆炸指数超过30%,自然发火期6~12个月。

为高瓦斯矿井,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00m3|h,最大涌水量600m3|h。

三、开拓方式
根据四台井田埋藏较浅,表土层不厚,无流砂层,储量丰富,且矿井产量大,全部综合机械化采煤的特点,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

为主斜井胶带运输机提升,提升能力大,直接进入选煤厂,副斜井提升材料设备等,便于重型设备入井,副立井专门用来升降人员。

井田内山丘连绵,沟壑纵横,云岗沟较开阔,切处于井田中央,工业场地旁,无需增加铁路工程,可使生产紧凑。

山坡上无冲积层,主副斜井设在此处,亦便于施工,行政福利区和居民选在十里河滩地,地势平摊,环境优越,副立井设在行政福利区人员上下井十分方便。

工业场地的位置接近储量中央,将有利于北部和南部开采均衡了,井下运输距离。

根据煤层赋存浅、瓦斯含量高的特点,每个采区都没有进、回风斜井,建井期利用风井多头施工,加快了矿井建设速度,缩短了建井工期。

矿井采用了分区抽出式通风方式;每个矿区回风井都安装有一
对主扇,具有风量充足,通风距离短,通风阻力小和增加了井下灾变时安全出口等优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