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

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

小学美术二年级课程教学计划(2015学年第二学期)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第四册,全册包括“有趣的想象”、“我的玩具世界”、“动物天地”、“走进大师”、“多彩的生活”、“我们的故事”、“小小设计师”、“我和电脑交朋友”8个单元,由20节课组成。

本册教材以绘画和动手制作为主,也包括写生、剪纸等。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标1、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进一步接触各种各类的工具及材料,愉快地参及美术活动及游戏,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

2、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可以多角度的展开联想,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观察的能力。

3、欣赏国外名家范画和自己的以及他人的作品,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进一步学习彩泥的制作技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情感。

5、体验色彩,知道色彩、笔触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利用色彩抒发自己的情感。

6、了解中国民族花灯的基本造型,学会一些基本方法制作花灯,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单元目标三、本册教材的重、难点重点:概括物体的显著特征,并加以表现。

选择合适的装饰手法表现特定的事物。

启发开拓学生思维,设计有创意的数字联想。

根据水迹的形状添加特征,创造有创意的画面。

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征来画。

抓住动物特征大胆创作,不拘泥于细节。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人和动物的表情、动态。

抓住轮廓的特点,概括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

剪纸或涂色时,要求边线整齐,画面内容设计要和学生生活贴近。

能根据画面创造性添加。

捏泥时,提醒学生左右手一定要配合。

能区分男、女外形,并配上相应的服饰。

利用各种造型方法,装饰夹子。

引导学生回忆、想象生活,构思画面。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五官,用明亮的色彩装饰面具或自己的脸。

用各种方法制作、组合花挂毯。

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衣服。

封面、画面、内容、文字能有机结合。

启发学生把小的东西放大,把自己缩小,编故事并组织画面。

学习色彩表达情趣的方法。

用基本形概括地画鱼。

蜻蜓的各种姿态。

难点:有创意地使用材料。

注意作品的重心。

玩具特征的把握。

数字设计既要生动可爱,又要简单不复杂。

体会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富有情趣的画面组合。

能夸张,变形动物的特征,形象在意会之中展现。

用自己的绘画手法尽量表现动物的特点。

表现物体前后遮挡。

一剪刀剪出物体的轮廓。

指导学生把能找到的漂亮颜色和自己的画面结合起来。

结合马蒂斯的用色特点,注重画面的整体风格体现。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形象要生动,夸张而富有情趣。

人物头部能稳稳的装在纸盒(空瓶)上。

巧妙利用废旧材料,做一个有创意的夹子。

画面的创作具有一定的主题。

用综合材料操作。

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

利用报纸特点变化制作的手段及方法。

描述一个有内涵的主题故事。

启发学生从各种事物去产生联想创作画面,避免雷同。

表达情绪时加入相应的笔触。

鱼的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组织完整画面。

四、教学实施措施:1、培养学生美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注意对学生学美术兴趣的培养,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3、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写生的能力。

5、做好特殊学生的辅导工作,让他们也喜欢上美术课。

特别是画脏、勾图小、画面内容空洞等,正确地引导孩子如何去克服这些小毛病,从而促使学生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好的学习方法。

五、任教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教学进度表第1课多功能文具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能用线描的形式写生文具盒,并通过想象进行添加及组合,画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文具盒。

过程及方法——在观察和讨论中发现不同角度文具盒的外形变化,能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

能针对自己文具盒的外观和实用等方面,选择多种合适的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结合生活经验发表自己对文具盒功能的设想,激发创意的热情和关注生活、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2作业要求(分层) :基础层面:了解文具盒的基本功能及外形特征,能够运用流畅的线条画出打开或合拢的文具盒,并表现出一定的厚度。

拓展层面:能够仔细观察并写生出不同状态、不同角度的文具盒。

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设计出自己需要的多功能文具盒。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写生文具盒并想象表现文具盒的多种功能。

教学难点——设计表现具有独特功能的文具盒。

4教学准备:教师——学生优秀作品、课件等。

学生——文具盒、铅画纸、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涂色工具。

5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1课时)一、交流及发现:(约3分钟)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用品具有多种功能?多功能的事物有哪些优点?[从生活中的事物去发现,调动学生的经验体验。

并在交流中扩大相互的经验范围,潜在地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 2)揭示课题二、启发及讨论:(约7分钟)1)说一说:出示一些造型和功能比较典型的文具盒,也可以针对自己的文具盒,平时使用文具盒主要是起什么作用?文具盒的基本造型是什么?还需要增加什么功能?[还是围绕学生的亲身体验展开教学,在平时使用文具盒的过程中,能发现和感受文具盒的方便之处和不足之处,交流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为之后的表现做好准备。

]2)看一看:出示图片进行观察、比较。

讨论发现表现得更形象的方法。

出示图片观察、思考,了解添加的功能部分及文具盒的协调及趣味性要求。

[多组图片的观察比较,在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发表对图片的见解,从而逐渐完善思考的诸多方面,在写生加创意之前对自己的作品有比较完整的概念,表现之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3)画一画:教师及学生合作演示,也可以请几个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绘画。

[可以示范文具盒的部分,让学生进行添加完整作品。

不仅可以了解绘画步骤和要求,还可以发现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或者有趣的表达。

]三、写生及创作:(约20分钟)1)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及欣赏:(约5分钟)1)作业展示:可设计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尽量扩大学生参及教学活动的量,让更多的学生敢于、乐于表现自己、欣赏评价他人。

]2)生生互评: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表现。

3)教师简评:[依据分层的要求进行分别评价]4)课后拓展: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器物,能否添加新功能组合。

第2课写生小书包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学习用“整体——局部”绘画原则画书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把观察的感受表现出来。

2、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表现物体的某些细节,同样凭感觉精细地表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教学难点:学生习“整体——局部”绘画原则。

4、教学教具: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教学过程:一、指导观察:1、在教坛上摆放几个书包,让学生从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由几个学生分别讲述各自位置上所见到的书包的样子。

2、教师提问:“为什么各人所见都不相同呢?是书包自身的变化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3、不是书包自身的变化,而是因为作画者的位置不同,所见到的书包外形也就不同了。

写生就是把自已所看到的感觉,准确地画出来,看得越细,理解越深,要画的内容就越多。

4、教师提问:“除了刚才见到的外形不同,还能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些什么及别的物品不同的细节?”5、待学生表述观察的感觉后出示范画,指点学生观看,教师作小结:观察能力是绘画中多种能力之一,观看时要边看边比较,加深认识和理解,把对象的形象特征、结构、色彩以及细小的地方都看透,作画时便会画得真实。

要画得好,首先要观察好。

所以观察能力是绘画的重要能力,要认真锻炼。

此外还有一种能力及观察能力同样重要,这就是表现能力(描绘能力),它能把观察到的感觉画出来。

表现能力是靠多练习而取得的,从三年级开始,绘画练习就是训练“观察及表现”的能力,只要认真学习,就会画出很好的作品。

二、讲解书包结构:1、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2、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

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

3、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先勾出外形轮廓——按照结构特点,逐步深入刻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分四组布置书包让学生写生。

在学生绘出书包的基本形后,指导学生进出口细致观察书包的某些主要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外表的细节特征,用流畅的线条作精细的描写,如有学生愿意填上色彩,可同意并鼓励学生着色。

四、讲评:根据作业要求评价优劣。

通过对照自己的书包写生,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书包的结构。

勤思栏:第3课我喜欢的玩具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能观察和分析玩具的组成部分,尝试用基本形去表现玩具的大致形体和结构,写生自己喜欢的玩具,添加自己的想象过程及方法:通过比较和概括,了解写生的基本方法,在观察中学会发现特征和细节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玩具的童趣,在写生和共同玩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绘画热情,增进友谊,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和想象力教学重点:画出玩具的特征和形状教学难点:把握玩具造型,细节描绘作业要求:基础层面:观察玩具并且分析基本结构,运用基本形去概括写生玩具的特征拓展层面:深入观察,画出玩具的特征,并能表现玩具的色彩、小零件等细节,可适当添加相关背景教学环节:一. 感受及体验1.将各自喜欢的玩具拿出来布置一个“玩具世界”的展台,介绍名称2.教师简介自己喜欢的玩具(布娃娃)i.组成部分ii.特征iii.功能iv.作用或意义3.揭示课题二. 观察及交流1.学生仔细观察玩具i.玩具的结构ii.玩具的外形功能iii.玩具的颜色iv.玩具的材质2.学生交流3.教师示范写生步骤i.摆放玩具,选择角度,仔细观察ii.画出玩具基本结构,从最有兴趣“点”开始写生玩具,表现外形特征(边观察边画,线条慢慢走,用笔果断)iii.注意细小部分的描绘,“找找你还发现玩具上有哪些细小的部件?”4.欣赏同龄人作品,观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来写生玩具i.铅笔线描ii.油画棒表现iii.勾线涂色三. 写生及想象1.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表现方法,写生自己喜欢的玩具2.学生尝试写生3.小组交流,大胆想象,为写生玩具添画背景四. 展示及评价1.“写生画廊”展示作业2.共同欣赏,学生交流感受i.能否画出玩具的基本结构ii.能否画出玩具的外形特征iii.能否细致的观察iv.绘画方法的选择是否能表现玩具的质感v.背景的添加是否合理vi.色彩的运用五. 拓展及启发用纸、泥等熟悉的材料表现制作喜欢的玩具第4课会抖动的玩具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综合运用泥工、纸工多种技法,抓住动物的特征,尝试制作会抖动的玩具过程及方法:通过摆弄弹簧玩具,启发创作兴趣。

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和运用新材料,体验创作玩具时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体验造型游戏的乐趣,能交流和分享他人及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