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走道防排烟
摘要:公共建筑走道的防排烟设计必须灵活运用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以利于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有效的降低火灾的损失。
关键词:公共建筑;走道;防排烟
1 排烟方式设施的设置
众所周知,火灾中的人员伤亡烟气熏死的比例超过了80%,走廊的排烟方式不外乎两种:自然排烟和
机械排烟。
G B 5000162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第9.1.3条规定: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 的内走道,其他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 的疏散走
道,应设置排烟设施。
G B 5004521995(2005年版)《高
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第8.4.1.1条规定: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 的内走
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 的内走道,应
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由此看来,《建规》和《高规》的要
求并不完全一致。
在实际的运用中,由于《建规》是建筑设计的基础规范,只能按长度超过40m 的内走道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也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来执行。
2 排烟量的计算
无论《建规》或《高规》都没有对疏散走道作出明确地解释和规定,仅仅对疏散走道的宽度给出了计算公式和疏散距离的要求,并且没有要求对疏散走道采用相应地防火分隔,这就造成了现行设计中对排烟量计算上的很大出入。
现在的大型商场多采用回字形的商铺间隔方式,隔断到顶(如图1所示)。
此时存在两种可能:①隔断材料为防火材料,且满足挡烟垂壁的规定,应该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分别计算商铺和走廊的排烟量;②隔断采用玻璃或轻质材料且不满足防火分区和挡烟垂壁的要求,如何计算排烟量就很不统一了。
此时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仅仅计算疏散走道的排烟量;②分别计算商铺和疏散走道的排烟量;③适当划分防烟分区,计算全面机械排烟量。
此三种情况中,第一种计算方式明显不符合要求,大多数的情况下会远远小于所需要的机械排烟量;第二种计算方式最清楚,在设计时需要将每个不同的商铺作为一个独立地防烟分区
图1 回字形商铺平面图
考虑。
第三种计算方式其本质上和第二种计算方式是
一样的,其主要的区别在于防烟分区划分的不同,该方式不考虑商铺的间隔,仅仅从消防的需要出发划分分区,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规范。
常常将消防排烟系
统的风机风量选到60000m 3
Πh ,实际设计中,无论哪种情况,系统布置上只有两种方式:走廊和商铺的排烟系统各自独立或是合二为一。
由于现在建筑物的功能分区比较复杂,单层建筑面积大,对于层高的要求也高,消防排烟常常与平时通风系统共用,因此,排烟系统的风量不宜过大。
根据《高规》8.4.1.2条规定:面积大
于100m 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据此,在排烟量的计算上,将第二种计算方式和第三种计
算方式灵活运用,将防烟分区适当划分为150m 2
以下,
此时的排烟量不大于18000m 3
Πh ,比较适合于较大型空调排风系统的需求,两者可以相得益彰。
3 排烟口位置的设计
在走廊排烟系统设计中,对排烟口位置的设计应
该特别注意。
根据《建规》9.4.6.3条规定: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
w w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15m 。
在工程中,比较容易出现距离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尤其是在利用建筑风道排烟时,
排烟口经常就设置在安全出口旁边。
为保证疏散的安全,应该从建筑风道接出排烟风管,在满足1.5m 距离要求的位置处设
置与安全出口平行的排烟风口,风口最好与安全出口等宽。
在如图1所示的情况中,必然要在走廊中部设计排烟风口,此时必须尽可能避开商铺的出口位置,最少应满足1.5m 的距离要求。
在房间或商铺内部的排烟风口必须设置在与安全出口相反的方向上。
在对长
60m ,这是错误的理解了排烟风口距离最远端不得大
于30m 的原意。
消防通道的安全作为人员生命的保证至关重要,其排烟系统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既作到满足规范,又要节省投资。
参考文献:
[1] G B 50045219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 G B 500162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h u
l o
n g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