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编号:LX-FS-A86631 服务业发展对策调研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服务业发展对策调研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所有行业的总称,在国际上通称为服务业。
当今世界经济,服务业已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主导着经济发展。
党的xx大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要加快完成“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实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把服务业打造成为推进我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一、我县服务业发展状况1、服务业有稳定发展,对经济贡献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变化巨大,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总量持续攀升。
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5.0亿元,其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比XX年的13.3亿元扩大了2.9倍,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1%,比XX年的40.8%提高了5.3个百分点。
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受宏观因素影响,我县经济运行难中求进,经济总体上有所回落,而三次产业中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下降较少,服务业增加值一直保持着12-13个百分点的增长,高于gdp增速,是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2.3亿,占gdp比重48.6%。
服务业税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1-10月份,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30556万元,同比增长27.9%,占国税地税税收总和的32.1%。
其中,服务业地方税收25417万元,同比增长36.66%,占地税税收的57.2%。
2、服务业各行业竞相发展,业态具备一定规模。
(1)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旅游要素市场,强化宣传促销工作,大力拓展客源市场,旅游业发展上了一个台阶,门票收入重新位居全市第一。
今年1-10月份,接待游客达457万人次,同比增7%;门票收入达3374万元,同比增8%;旅游总收入14亿元,同比增3.7%。
(2)商业零售贸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有了一定的发展。
宾馆、赤城宾馆、扬帆美食等酒店宾馆档次不断提高,特色餐饮、农家乐发展势头较好。
1-10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亿元,增长19.6%,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销售总额3.8亿元,增长16.1%。
(3)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伴随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多处优美住宅小区陆续建成,市民居住环境极大改善。
XX年以来房地产开发累计建成商品房7026套,面积111.8万平方米,房地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4)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产品极大丰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至10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0.9亿元,增长9.9%;存款余额93.5亿元,增长29.2%,比去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
(5)交通运输稳步增长,现代物流业有了初步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完成客运量865万人,同比增长5.5%,客运周转量66148万人,同比增长3.8%;全县货运量425万吨,同比增长5.9%,货运周转量40375万吨,同比增长4.2%。
以天啸物流为代表的综合性物流业有了初步发展。
(6)电信业发展迅速,现代通讯普及率高。
XX 年全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66549万元,是XX年的3.9倍,年均增长25.3%;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已十分普及,XX年底全县互联网用户数27641户,每百户家庭拥有固定电话67.1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45.1只。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县服务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已与二产不相上下,但产业层次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使服务业发展缺乏后劲。
当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1、产业层次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我县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已经降到9%以下,二、三产业正处于基本相持阶段,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服务业发展还不充分,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上,以商贸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为主,占服务业增加值达35%以上,非营利性服务业又占近三成。
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十分薄弱。
2、企业规模小,经营主体低小散。
我县服务业以个体经营居多,XX年底服务业单位和个体户数近2万家,是制造业单位和个体户数的6倍多,但上规模的服务企业、专业市场、大商场、大卖场等较少,XX年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与星级住宿餐饮企业仅30家。
3、旅游业不强,未能发挥龙头带动效应。
我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比较优势,但旅游业还未得到长足发展,旅游对整个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仅为5.4%。
旅游业尚不能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对住宿、餐饮、购物等带动效应不明显。
4、缺乏项目支撑,发展尚待蓄力。
我县在物流、商贸、连锁、市场、会展等领域的大型服务业项目十分匮乏,宾馆、餐饮等项目规模也算不上很大。
同时服务业引进外来资金也比较困难,历年招商引资的项目,绝大多数是工业和农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很少。
服务业投资除去房地产投资外,经营性服务业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很低,一般都在20%以下,发展后劲不足,尚有待蓄力。
三、明年服务业发展思路明年我县服务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设‘三个’战略、全面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加快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培育市场发展、扩大消费拉动、发展农业服务业、各业齐动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服务业打造成为推进我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1、要素互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一是深入实施“旅游强县”战略,整合旅游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市场机制,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统一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改造和提高旅游相关行业,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吃、住、行、购、娱五大配套要素,与旅游实现互推互补。
引导宾馆酒店、餐饮娱乐业走本土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的路线,倡导商务、旅游兼容的商旅文化。
三是在各行业之间建立利益机制,实现串联抱团,形成联合体,特别是旅行社要与景区、酒店、宾馆、超市、娱乐场所等各行业之间建立起互利合作机制,用经济利益激励导游扮演好导吃、导住、导购、导娱的角色,千方百计让游客游览景区后留下来、住下来,进入吃、住、购、娱等各个产业链条,改变“游在、吃住在周边”的窘状,实现山旅游从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
四是积极寻找承接点,承接特定经济形势的辐射,如三门核电项目、中石油大石化项目两个巨人级大项目的实施,对周边区域的旅游、消费等具有强烈的辐射拉动作用。
要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承接的目标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享超大项目对拉动地方经济的大蛋糕效应。
2、因势利导,培育市场发展。
结合实际,立足本地,因势利导培育市场发展。
一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利用“中国过滤布名城”、“中国汽车用品生产基地”和“中国()胶带工业城”三块“国字号”招牌,加强对平桥过滤布、坦头汽车用品、洪三橡胶制品市场的引导和培育,促进支柱产业与市场互动发展。
二是规范发展农贸市场,加强马路市场整治,因地制宜,疏导结合,划块定点,搭建平台,使马路市场进场进巷进屋。
鼓励发展蔬菜超市、蔬菜厅店等现代化蔬菜商业网点,与农贸市场互为补充。
三是以梨园小商品市场的成功改建为范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县各类市场如二桥的家具市场和福溪路建材、工人东路小吃、赤城路宾馆、环城东路五金等特色街进行改造升级,使之上规模、提档次、创品牌。
四是创建条件,鼓励有一定条件、有民间投资主体的特色市场建设,如石梁老厂区拟建的大卖场市场、圣达药业坡塘老厂区拟建的建材市场等。
3、提升商贸业,扩大消费拉动。
一是改造传统商贸业,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逐步推进对城区零售商业结构、设施和功能的引导和调整,构建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家居中心、便利店、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态体系。
二是推进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建设。
积极实施《县商贸流通发展规划》,推动商业街、特色街、步行街、旅游购物街建设,改造提升重点商业圈,着力培育城市中央商务区、休闲区,以商促旅,以游促商,商旅结合。
4、服务三农,发展农业服务业。
一是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深化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以技术推广为主的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二是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创新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畅通流通渠道,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
三是发展农村商业服务,在全面实现连锁超市、放心店城乡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连锁超市便民店向农村行政村延伸。
培育发展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规范经营,提升质量,满足广大农民生产、消费需要。
四是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交通、通讯、广播电视、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
5、各业齐动,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着力培育现代物流、房地产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为服务业及区域的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服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发展和提升便利店、家政、邮政、托幼、养老、医疗、教育、文娱、维修、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
三是培育商务服务业发展,扶持法律咨询、工程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管理咨询、品牌营销、广告会展、知识产权代理等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