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

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


培训轮转科室和时间(全科)
必须轮转科室和选修科室

科室

1
内科
2 神经内科
3
儿科
4
外科
5 妇产科
6 传染科
7 急诊科
时间 月
病房 年月日 序 时间 至 号
月 年月日 8 9 10 11 12 13
14
科室
皮肤科 眼科
耳鼻喉科 精神科
康复医学科 中医科
选修科室
时间 月
年月日 至
年月日
各专业病种和基本技能要求
(四)师资队伍内涵建设
• 更新教育观念 强
化教学意识 • 制定建设规划 教 师资质认定 • 师资能力培训 提 高综合能力 • 质量控制评估
具体实施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年度师资培养计划》 师资遴选---内科、外科、妇产科必须有5名师资
每个必备科必有2名副高以上,有1名师资参加培训 师资培训---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全科理念、沟通
序号 病历号
病人姓名 慢性心 力衰竭
高 血压
心律 血脂 稳定型 其 失常 异常 心绞痛 他
1 2
5.开展其他培训活动
(二)临床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临床 培训基地承担。
(三)基层实践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 基层培训基地承担。
(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
考核与结业 考核工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
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 考试考核全部合格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颁发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
(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
具体要求: 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社区慢性病管理 社区重点人群保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参观见习 基层卫生服务管理
(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
组织管理与培训基地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 具体的培训计划和管理方案。
(一)理论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具 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或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承担。
3.制定规范的临床轮转计划
* 按照《全科医师培训细则》要求 * 各基地主任、教学干事制定轮转计划 * 教育处审核 * 交轮转科室主任、病房主管、带教老师 * 定期督导检查轮转情况(联合行政查房)
4. 规范填写《登记手册》
(1)首页-个人信息 (2)轮转科室名称汇总 (3)轮转科室及时间 (4)病种数量技能要求 (5)抢救记录 (6)门诊诊疗登记 (7)参加教学记录 (8)参与科研记录 (9)发表论文综述 (10)奖励情况 (11)出科小结
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
主要内容
1 全科医生培养标准与培训大纲 简介
2 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案 例
3 我省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 设现况
一、全科医生培养标准与培训大纲简介
(一)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大纲 (二)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大纲 (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含招募人员转
岗培训和岗位培训) (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5+3”全科
强化临床轮转 开设培训课程 专理论精技能 综合素质评估 建立奖罚机制
培训实施
1.安排岗前培训 2.安排入科教育 3.制定轮转计划 4.填写《登记手册》 5.开展其他培训 6.开设培训课程
1.新入院全科医师岗前培训
培训时间:2周,教育处组织 培训内容:医德医风教育-院史院训教育、职业拓展
医院规章制度-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 医患办、教育处、科研处 医疗安全、医患纠纷防范 传染病上报、His系统培训
执业医师 (五)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3+2”
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一)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大纲
下发时间:2007年3月 培训对象: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 培训方法: 1.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脱产、半脱产的集中
培训方式。 2.采用理论讲授、小组案例讨论、临床和社区实践
(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
第二部分 临床培训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际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本部分可分为临床基础培训 (不少于40学时,或1周)和临床科室轮转两部分。 轮转科室及时间为:内科4个月(必修);急诊急 救3个月(必修);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 精神科等共3个月(选修)。学员应当根据原有专 科基础和以往接受培训的情况,选择其中至少4个 科室进行轮转,所选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周。 本阶段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主要疾病防治与转诊指标、常用操作技术。可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各科实训内容作适当调整。
(五)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 临床培训 基层实践 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
培训
(五)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考试与考核 培训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以过
程考核为重点。 培训过程考核 1.临床培训阶段 临床培训阶段考核包括临床各科出科考核和临
二、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 建设
(一)医院规模建设 (二)组织机构建设 (三)规章制度建设 (四)师资队伍建设 (五)管理机制建设 (六)培训体系建设 (七)考核体系建设 (八)基地硬件建设 (九)档案资料建设 (十)监控机制建设
(一)医院规模建设
科室设置必备: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中医科
培训方式: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可采用集中、分段或远程式理论培训、科室轮转、 基层实践等形式。
培训内容及要求: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培训 和基层实践培训三个部分。
(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
第一部分 理论培训分为六个模块: 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理论 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区康复 社区心理卫生 预防医学和卫生信息管理
床培训阶段综合考核。
(五)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结业考核 学员在2年培训结束时,过程考核合格者,须参
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结业考核。考 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等。 六、培训合格证书颁发 完成全程培训,各项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并 且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者,由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颁发统一印制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 格证书。
教学基本功(授课技能、实践带教、查房) 临床技能(查体、穿刺术、无菌术、急救) 培训合格颁发《培训证书》 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座谈、访谈、问卷、评估、考核 激励机制:评选优秀、表彰、专项基金资助进修学习
组织师资培训班
授课能力 接 诊病人
病历书写 体 格检查
教学查房 穿 刺术
外科操作 、 、、
(五)管理机制建设
培养考核 学员培训结束时,过程考核合格者需参加省级
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结业考核,完成全程 培训,各项考试、考核合格者,由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颁发卫生部统一印制的相应合格证书。
(五)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下发时间:2012年 培训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拟在或已经在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 员。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104周)。因 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 延长培训年限,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内容包括: 理论培训、临床技能培训和基层医疗卫生实践。 理论培训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为重点,可采用
集中面授、远程教学、临床医学系列讲座、专 题讲座、临床案例讨论、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形 式进行。理论和临床技能培训内容详见各科室 轮转具体要求。
(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分级管理、职责明确
* 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负责辖区培训实施管理,制定培训规划 认定管理培训基地,组织培训考核,监控质量 * 培训基地所在医疗机构—医院教育委员会 教学院长分管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划 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督导检查实施情况 * 管理部门-教育处/科教处 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培训组织、管理、监管 * 培训基地---全科医学教研室/工作小组 必备科室实行主任负责制,配备教学干事/秘书 组织实施(轮转、过程考核、查房小讲课、师资)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等辅助手 段开展培训。 3.参考学时: 500-6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0学 时,实践教学260学时(社区实践不少于60学时), 有条件的地区可安排100学时的选修内容。
(一)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大纲
培训内容与要求:
全科医学基础 全科医疗 社区预防 社区保健与康复 选修内容 分为:理论、技能、实践三个部分,并规定了
临床技能培训-体格检查、病历书写、无菌术 急救复苏、气管插管、穿刺术
考核内容:三基理论、英语水平、临床技能 上岗条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基地安排入科教育
* 科室工作介绍:规章制度、临床工作特点 临床路径、诊治病人程序、病历书写 医嘱、化验、检查手段、药物应用
* 介绍临床轮转具体安排和要求 * 安排带教老师(一对一),明确职责 * 出科考核要求
过程管理:制度执行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专人管理,有布置,有记录,有总结
具体运行:制定计划方案,管理流程化
教育处-基地主任-干事老师 监控机制:组织、制度、指标体系
实施(督查、评估、评价、反馈) 方式(座谈、访谈、调查问卷) 奖罚机制:检查评比、奖励、处罚
(六)培训体系建设
严格规范培训 临床实践为主 严格出科考核 全面质量要求 定期监督反馈
(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
下发时间:2010年12月
培训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尚 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要求的临床执业(助理) 医师。
培训时间:不少于 12个月。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 月(160学时),临床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实践培 训不少于1个月,全部培训内容在1-2年内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