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成人(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学院:姓名:学号/准考证号:专业:指导教师:二0一四年三月目录摘要 (1)前言 (2)1 古树衰老的原因 (2)1.1 土壤密实实度高 (2)1.2 透气性差 (2)1.3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3)1.4 根部营养不足 (3)1.5 人为损害 (3)2 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3)2.1 施腐叶土 (3)2.2 长条沟施法 (3)2.3 穴施法 (4)2.4 埋条法 (4)2.5 铺装梯形砖块和草皮 (4)2.6 土壤反晒 (4)2.7 松土、培土 (4)2.8 设置复壮沟 (5)2.8.1 复壮沟 (5)2.8.2 通气管的安装 (5)2.8.3 渗水井设置 (5)3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措施 (6)3.1 养护管理的基本原则 (6)3.2 养护管理措施 (6)3.2.1 保持生态环境、保持土壤通透 (6)3.2.2 整形修剪 (6)3.2.3 加强日常管理 (7)3.2.4 防治病虫害 (7)3.2.5 补洞防治 (7)3.2.6 支架支撑 (8)3.2.7 设避雷针 (9)4 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摘要古树名木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物,常会因其古老、稀少而著名。

随着树龄增加,古树名木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导致部分古树名木逐渐枯萎死亡,损失巨大,所以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谈论了古树衰老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的措施,为更好养护管理古树名木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古树名木;复壮;养护管理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前言: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

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

我国的古树一般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树种珍贵、树形奇特、国内外稀有罕见的树木。

自古以来,古树名木与中华文化交融一体,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

不仅如此,古树名木还是一座濒危物种的基因库,也是一个超级优质种源基地。

据上网查询得知,全国各地现存古树名木中,绝大多数是珍贵稀有树种。

然而就是这些“活文物”、“活化石”,却受到了严重破坏。

据资料透露,解放初期至现在,一些省区古树名木数量较过去锐减了三分之二。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存古树名木仅三十余万株(不包括国有原始林区和自然保护区成群生长的古树)。

1 古树衰老的原因随着树龄增加,古树名木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之环境污染,生长环境日趋恶化以及各地重视程度、保护意识或资金投入情况不一等,导致部分古树名木逐渐枯萎死亡,损失巨大。

为此有必要探讨古树名木衰老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1.1 土壤密实度过高城市公园里游人密集,地面受到大量践踏,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降低,机械阻抗增加,对树木的生长十分不利。

据测定:北京中山公园在人流密集的古柏林中土壤容重达1.7g/cm3,非毛管孔隙度2.2%;天坛“九龙柏”周围土壤容重为1.59g/cm3,非毛管孔隙度为2%,在这样的土壤中,根生长受抑制。

1.2 透气性差树干周围铺装过大有些地段地面用水泥砖或其他材料铺装,仅留很小的树池,影响了地上与地下部分气体交换,使古树名木根系处于透气性极差的环境中。

1.3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风景区各种文化、商业活动等的急剧增加,设置临时厕所,倾倒污水等人为原因而使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过高是某些局部地段古树名木致死的原因。

1.4 根部营养不足肥分不足是古树名木生长衰弱的原因之一。

氮、磷、钾等元素不足,使古树名木生长缓慢,树叶稀疏,抗性减弱。

1.5 人为损害由于各种原因,人为的刻划钉钉、缠绕绳索、攀树折枝、剥损树皮;借用树干做支撑物;在树冠外缘3m内挖坑取土、动用明火、排放烟气等、都会对古树造成伤害。

如,不少公园在追求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在古树附近开各式各样的展销会、演出会或是开辟场地供周围居民(游客)进行操练,随意排放人为活动的废弃物,污水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土壤的含盐量增加,土壤pH值增高的直接后果是致使树木缺少微量元素,营养生理平衡失调等等。

2 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2.1 施腐叶土如果古树名木是由于土壤营养不良,土壤紧实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采用施腐叶土的方法解决。

腐叶土是用松树、栎树、紫穗槐等落叶(60%叶加40%半腐熟落叶混合),再加少量N、P、Fe、Mn等元素配制而成。

这种腐叶土可促进古树根系生长,同时有机物逐年分解与土粒胶合成团粒结构,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将土壤中固定的多种元素逐年释放出来,施腐叶土后3~5年内土壤的通气空隙度保持在12%以上。

从而提高了根系的吸收、合成和输导功能,为地上部分的复壮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长条沟施法沟长2m以上,宽40~70 cm,深60~80 cm,做法同放射沟施法。

应该注意的是埋土应高出地面,不能凹下以免积水,如有积水要增设排水措施。

2.3 穴施法如果条件受到限制可采用此法。

在树冠的投影下,距树干 1.5~2.0m或更远的地方挖穴,穴直径40~80cm,深80cm。

填入的物质与沟施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施入松针土,再加入少量的豆饼或尿素即可。

2.4 埋条法分放射沟埋条和长沟埋条。

放射沟埋条是以古树名木为圆心,在树冠投影外侧挖4~12条放射沟,每条沟长120cm左右,宽为10~70cm,深80cm。

沟内先垫放10cm厚的松土,再把剪好的树枝缚成捆,平铺一层,每捆直径20cm左右,上撒少量松土,同时施入有机肥和尿素,每沟施有机肥lkg(干重),尿素150g,为了补充磷肥可放少量脱脂骨粉,覆土10cm后放第二层树枝捆,最后覆土踏平。

2.5 铺装梯形砖块和草皮在地面上铺置上大下小的特制梯形砖,砖与砖之间不勾缝,留有通气道,下面用石灰沙浆衬砌,沙浆用石灰、沙子、锯末配制,比例为1∶1∶0.5。

同时还可以在埋树条的上面种上花草,并围栏禁止游人践踏。

2.6 土壤反晒如果老树衰老是由于周围地上铺冷季型草坪,水分过多通气不良而引起的,必须将树冠投影下面的草坪移走,先将表土起出,放在一边,然后顺着主根深挖,将其土放在另一边,深度20 cm以下,注意树穴不能被雨淋,下雨时要用塑料布将树穴盖上,土壤经过晾晒4-7天,将原土加松针土(1:1)拌匀,再加入五氯硝基苯(5g∕m²)或托布津(2.5g∕m²)等,药与50~100倍细土拌匀,如有菌剂最好一起填入。

2.7 松土、培土在生长季节对景区内的古树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冬季进行深翻,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及透气性。

即对树冠投影范围内进行40cm以上的中耕松土,不能深耕的,通过松土结合客土(可用沙土、腐叶土、大粪、锯末等和少量化肥均匀混合)覆盖保护根系。

对树木根基水土流失地域用种植土填埋,厚度40cm 以上,以树根全部埋入土中为准。

填土范围一般不少于树冠投影面积,并在四周建挡土墙。

同时用活力素或生根粉配水浇根部。

古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一个地方生长,土壤里的养分有限,时间长了会出现缺肥症状;再加上人为踏实,使土壤通气不良,排水也不好,对根系生长也极为不利,如果古树生长土壤条件太差,又不能采用上述复壮措施,可以采用更新土壤的方法加以复壮。

换土时挖深半米(随时将暴露出来的根系用浸湿的草袋子盖上),原土与沙土、腐叶土、大粪、锯末、少量化肥混合均匀之后回填,其中还放一些动物骨头和贝壳。

2.8 设置复壮沟有些古树生长不良是由于地下积水影响通气造成的。

可采挖复壮沟、铺设通气管、砌渗水井的方法,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使积水通过管道、渗水井排出或用水泵抽出。

2.8.1 复壮沟沟深80~100cm,宽80~100cm,长度和形状因地形而定。

复壮沟的位置在古树树冠投影的外侧,有时是直沟,有时是半圆形或U字开沟,沟内回填大多数是腐叶土和各种树枝及增补的营养元素等。

回填树枝多为紫穗槐、杨树等阔叶树种的枝条,或是冬季修剪下来的各种树木的枝条,将其剪成40cm的枝段后埋入沟内,树枝之间以及树枝与土壤之间形成大的空隙,古树的根系可以在枝间穿行生长。

回填处从沟底开始,共分4层,沟底部先垫20cm厚粗砂(或陶粒、砾石);其上铺10cm厚树枝;在树枝上再填入腐叶土20cm;最上一层为10cm厚素土。

(北方的许多古树,以Fe元素为主再施少量的氮、磷元素。

硫酸亚铁使用剂量按长1m,宽0.8m复壮沟,施入100g~200g,最好掺入少量麻酱渣,以更好地满足古树对营养的要求。

)2.8.2 通气管的安装安装的通气管通常为金属、陶土或塑料制品,管径10,管长80-100,管壁有孔,外面包棕片等物,以防堵塞。

每棵树安装2~4根,垂直埋设,下端与复壮沟内树枝层相连,上部开口加上带孔的铁盖,即便于开启通气、施肥、灌水,又不会堵塞。

2.8.3 渗水井设置渗水井设置在复壮沟的一端或中间,井深1.3~1.7,直径1.2,四周用砖砌成,下部不勾缝,井口周围抹水泥,上面加带孔的铁盖。

井深比复壮沟深30~50,可以向四周渗水,因而可以保证古树根系分布层内无积水。

雨季水多时,如积水不能尽快下渗,可用水泵抽出。

井底有时还向下埋设80~100的渗漏。

3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措施3.1 养护管理的基本原则恢复和保持古树原有的生境条件:养护措施必须符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每一种都有自身生长发育规律和生态特性,在养护中应顺其自然,满足生理要求,将古树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养护措施必须有利于提高树木生活力,有利于增加树体抗逆性,这类措施包括,灌水,排水,松土,施肥,支撑,防病虫等。

3.2 养护管理措施3.2.1 保持生态环境、保持土壤通透古树名木不要随意搬迁,不应在周围修建房屋,挖土,架设电线,倾倒废土,垃圾及废水,以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这些人为活动都会改变原有的光照、水分、土壤等现状,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势必影响古树的正常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由于古树冠大荫浓,游人都喜欢在其荫下休息、纳凉,易造成树周围土壤板结,透性差。

根系的呼吸及萌发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应在生长季节进行多次松土,施有机肥,或按比例加入草屑、腐殖质来改善土壤的结构及透气性,使根系和好气性微生物能够正常地生长和活动。

土壤质地恶化,可进行换土。

为防止人为破坏树体应设立栅栏隔离游人,避免践踏。

3.2.2 整形修剪对于一般古树名木可将弱枝进行缩剪或锯去枯枝死枝,通过改变根冠之比达到养分集中供应,有利发出新枝。

对于特别有价值的珍贵古树名木,以少整枝、少短截,轻剪、疏剪为主,基本保持原有树形为原则。

对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的树种,当树冠外围枝条衰弱枯梢时,用回缩修剪截去枯弱枝更新,修剪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以促发新壮枝,形成茂盛的树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