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 通货膨胀与失业 答案

5 通货膨胀与失业 答案

习题答案与分析一、名词解释:1、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状态被称为通货膨胀。

以价格水平的概念进行衡量,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

单个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通货膨胀,价格水平偶然的上涨也不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由通货膨胀率衡量。

其公式为=t π11---t t t P P P ,其中t π为t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 和P t-1分别为t 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2、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是用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

作为总量指标,价格水平主要是由价格指数来衡量的。

常用的价格指数包括GDP 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越高,价格水平就越高。

3、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整个经济的价格水平的指标。

常用的价格指数有GDP 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4、消费价格指数(CPI)用来衡量最终消费品的价格平均水平的价格指数。

其具体含义是一篮子消费品以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和以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的比。

用公式表示为 CPI=100⨯计算的价值一篮子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篮子商品按当期价格 1、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用来衡量生产原料和中间投入品等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

其具体含义是一篮子商品以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和以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的比。

与CPI 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原料和中间产品,能够衡量销售过程开始阶段的价格水平,成为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信号和经济周期的指示型指标之一。

6、通货膨胀率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的指标。

其具体含义是价格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变动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为:=t π11---t t t P P P ,其中t π为t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 和P t-1分别为t 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7、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的通货膨胀。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对经济和收入的增长有积极的刺激作用。

8、奔腾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的通货膨胀。

这种经济状态中,货币流通提高的速度和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速度均较快。

9、超级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使货币完全失去信任,破坏正常的经济联系,并可能导致货币体系和价格体系完全崩溃,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9、平衡的通货膨胀:包括生产要素以及各类劳动的价格在内的各种商品的价格按同比例上升的通货膨胀。

10、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包括生产要素以及各类劳动的价格在内的各种商品的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的通货膨胀。

1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预料或根本没有得到预料的通货膨胀。

12、预期的通货膨胀又称惯性的通货膨胀。

价格上升及其速度在预料之中的通货膨胀,其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与物理学中运动物体的惯性类似,因而被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1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其一般的描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14、瓶颈现象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的现象。

15、瓶颈式的通货膨胀由于瓶颈现象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16、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17、工资推动通货膨胀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18、工资-价格螺旋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的螺旋式上升运动。

19、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由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20、混合通货膨胀由供给和需求双方面引发的通货膨胀被称为混合通货膨胀。

21、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仅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所20、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被称作结构性通货膨胀。

22、通货膨胀螺旋通货膨胀作为一种持续状态,并不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改变,而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23、价格调整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实际收入对其潜在水平的偏离,即与通货膨胀压力有正向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价格调整曲线。

其关系可以表示为:**-⋅=y y y h π,其中=π11---P P P 为通货膨胀率;h 为正常数。

24、附加预期变量的价格调整曲线:如果企业预期到通货膨胀,便会将自己产品的价格提高到通行价格之上。

价格调整曲线即可修正为:**-⋅+=y y y h eππ,其中e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25、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之间具有反向关系。

通常用通货膨胀率代替工资上涨率表示。

26、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其表明当经济达到自然失业率状态时,工资及物价都是稳定的。

27、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经验数据总结的关于产出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约3%。

28、动态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 模型中推导出来;其是通货膨胀率与总需求变化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数学表达式为:)(11---=y y m φπ29、动态总供给曲线:可以从价格调整方程,或者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推动出来;它表示给定预期通货膨胀率时,产出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其数学表达式为:)(*y y e -+=λππ,其中λ=h/y *。

30、牺牲率:(作为反通货膨胀政策结果的)GDP 损失的累积百分比与实际获得的通货膨胀的降低量之间的比率。

31、收入政策:对工资和物价的控制被称为收入政策,是指政府为了降低一半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其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

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32、异端稳定计划:在货币、财政措施之外,对工资和物价进行直接干预。

这一计划建立在这样一种观点之上,即通货膨胀有着极大惯性成分,这种惯性的产生是由于长期劳务合同、工资指数化以及其他基于过去通货膨胀而引入的自动调节工资、物价的机制,这使得通货膨胀得以持续下去。

二、选择题1.C2.B3.A4.C5.D6.D7.A8.A9.B 10.C 11.B 12.B 13.A 14.C15.A 16.A 17.D 18.D 19.C 20.B 21.B 22.C 23.C 24.A 25.D26.ABC 27.AC28.ABD 29.ABCD 30.BC 31.AC 32.BD 33.AC 34.ABCD 35.ABD三、简答题1、 什么是核心通货膨胀理论?答:核心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主体在其行为决策中有关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的预期,故又称为“预期通货膨胀”。

具体的讲,核心通货膨胀表达了在当前市场结构条件下,市场上劳资双方对未来的价格和成本的预期和预测,表达了产品成本增长的长期趋势,通货膨胀一旦启动便会持续地进行下去,故又可以称为“惯性通货膨胀”。

根据核心通货膨胀理论,即使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单是经济主体的预期这个因素,只要货币当局“批准”提供货币,则物价会持续的上涨。

核心通货膨胀理论并不是解释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而是解释通货膨胀持续的原因:无论何种原因引起了通货膨胀,供求双方的预期就可以使之持续下去;哪怕最终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消失了,通货膨胀也难以减弱甚至于加强。

2、 为什么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货币问题,是货币供应量过多的问题?答:把货币数量的增加作为价格水平上升的原因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中心命题。

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增长率达于生产能力增长率的那部分就等于长期均衡的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其他的因素可能会引起暂时、局部的物价上升,不足以引起通货膨胀,只有货币发行量过多才会引起普遍、持续的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增加在短期内既影响实际产量又影响价格水平,这就是说影响名义收入。

一般来讲,货币增长率的变动要过一段时间(通常是6-9个月)才会引起名义收入增长率的变动。

此后再过一段时间,物价才会受到影响。

这样看来,货币增长率的变动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有很长一段时间(12-18个月)的时间间隔。

但当产量不变时,如果突然增加货币量,则会使货币市场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物价立即上涨。

在经济中,货币量变动对实际产量的影响是短期的,而对价格的影响则是长期的,这是因为,从长期来看,产品的生产要受到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力量等实际因素的限制,因而只能缓慢的增长,但现代的纸币和存款却没有实物的限制,可以以任何惊人的速度增长。

正如弗里德曼所说的:通货膨胀是“与印刷既有联系的现象”。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量的增加是由于三个相关的原因:政府开支的迅速增加、政府的充分就业政策、联邦储备体系执行的错误政策造成的。

由此,归根到底,通货膨胀是货币量过多的问题。

3、为什么按照理性预期假说,“滞涨”是不可能出现的?答:理性预期假定公众的预期正确地取决于经济理论所告诉他们应该去干的那些事情上。

这就是说,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一个相应的理论,人们有最大的可能从这个理论中得出预测。

当预期与预测一致时,预期就是合乎理性的。

理性预期学派从其预期形成假说得到的结论是: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不会影响产量和就业量,而只会影响通货膨胀率。

这就是说,由于预期是合乎理性的,当货币量变动时,人们就会改变通货膨胀预期,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提高名义工资),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必然与人们的预期一致,从而价格与货币量同比例变动,而产量与就业量依然不变。

所以,按照理性预期假说,不可能出现“滞涨”。

4、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答: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一般的讲,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中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看作实现了充分就业。

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为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失业持续的时间和失业的频率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两个主要因素。

失业持续的时间取决于经济周期及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从劳动力市场结构看,劳动力市场组织、失业人口构成、失业者就业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失业救济金制度等等,都影响着失业持续的时间。

失业频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变为失业者的平均次数。

一般来讲,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变化越大,失业频率越高,新劳动力增长速度越快,失业频率也越高。

总之,失业持续的时间越长,失业频率越高,自然失业率就越高。

5、失业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什么损失?答: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出的代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