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3篇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3篇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3篇第一篇2014年,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紧紧围绕年初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整顿和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全县食品市场秩序安全稳定,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抓住改革契机,完善监管机制一是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顺利完成药监系统职能划转,机构改革平衡过渡。

2014年是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之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全面调整了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监管体制。

县政府于4月27日下发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文件,调整了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职能,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12个乡镇也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安办,配备了24名乡镇食品监管员和186名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具体负责乡镇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县直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部门具体负责执法监督,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

在此基础上,县食安委发文调整和明确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我县各项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交接工作于5月8日全部完成,在全市县一级率先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整工作。

二是调整充实领导机构,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我县根据县政府换届的实际,及时调整了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县委副书记、县长卢辉任主任,各位副县长任副主任,12个乡镇和27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明确了食品安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的领导责任制。

机构改革到位后,我县迅速组织召开了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县政府与各乡镇、县食安委成员单位签订了2014年度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细化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层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将食品安全责任书签到全县186个行政村及相关乡镇直部门,全县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落实专人具体抓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

三是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实施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年初,我县结合实际印发了《2014年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县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文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不断深化。

四是加大工作经费落实力度。

县政府将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其中工商10万元、农业5万元、畜牧10万元,质监10万元、食安办和食药监局20万元、各乡镇食安办各1万元,保障了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二、突出关键环节,加大监管力度在农产品种植环节,农业局以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农产品市场准入、产地准出等工作为重点,突出解决源头问题。

一是抓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

今年申报4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即:昌海农场、云台荒蔬菜专业合作社、傲辰畜禽专业合作社、两河口天池垭畜牧专业合作社。

基地规模达13000亩,主要种植品种白菜、萝卜、辣椒;二是抓畜牧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

傲辰畜禽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场总建筑面积8932平方米,建成标准化猪舍12栋,饲料仓库1栋,配套建设一处300立方米沼气池等粪污处理系统。

目前存栏生猪2400头,其中能繁母猪380头。

两河口镇天池垭畜牧专业合作社总建筑面积5800多平方米,牛舍四栋1800多平方米,人工牧草480多亩,天然牧场2600亩,水池一个1000立方米,4个专用粪污下水道,大型发酵池4个,沼气池1个,饲料加工场1 个。

现有肉牛36头,山羊260只,出栏肉牛30头。

三是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今年,县农业局全面启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以城区农贸市场和超市为重点,逐一进行登记在册,纳入数据库管理模式。

加强农贸市场和超市购销货台帐管理,严格查验农贸市场和超市入市的四项条件证明材料。

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对农贸市场和超市的例行抽检和检查力度,并按时把抽检结果向广大市民予以公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查处,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全年共抽检各类蔬菜样品70批次2061个,检测合格率达100%;实施生猪产地检疫40.8万头,牛羊0.52万头,受检率分别为97%、43%,生猪屠宰检疫2.63万头,牛羊1.77万头,受检率达100%。

四是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

屈姑食品、昌海农场率先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拥有独立完善的检测体系,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口关。

五是加大投入品监管,为现实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24人(次),累计整顿经营门店268家(次),其中农药经营门店95家(次),肥料经营门店87家(次),种子经营门店86家(次)。

没收种子285公斤,责令种子退市800公斤。

查获不合格农药1251瓶(袋),化肥1.2吨。

全年立案31起,结案31起,罚款6.2万元。

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6.3万元。

检查兽药经营门店40个,查出假兽药54个品种707盒(袋),对假劣兽药予以没收,货值7760元;检查饲料经营户84个316.4吨,查出并销毁过期饲料55袋655公斤,货值达0.3万元。

在生产加工环节,县质监局扎实开展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活动和工小作坊监管工作。

按照政府统一负责,部门依法履责、业主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要求,采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质量抽查、实地核查、工作督查等措施,帮助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完善并落实以下十项制度:即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各项过程管理制度、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制度、质量分析会议制度、食品安全培训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进销台帐溯源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出厂检验制度、企业行业自律制度。

截止目前,秭源食品、九畹丝绵茶、泽亨日用品等20家食品及其相关产品获证企业基本建立和完善了十项制度;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企业主要负责人坚决不适用非食品物质生产食品和不滥用食品添加剂承诺书等三书均以上墙公布。

按照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指导思想,对食品小作坊采取普查建档、限制销售、打击取缔、公开承诺、严格监管、从业培训、帮扶提高等具体措施,达到了四个一批工作效果,既:帮扶一批具备一定的生产设备和环境条件、生产者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取证的愿望、产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能够基本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小作坊取得生产许可证;督促一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小作坊取得合法经营证照;关闭一批经两次限期整改仍然达不到生产条件要求的小作坊;打击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黑窝点。

开展食品企业帮扶工作。

建立服务直通车和质量兴企联系点制度,为秭源、康博、仕外田源、鱼子酱、茅坪白茶、杨林桥镇包谷酒等16家换发生产许可证企业编制、修改申请书、质量手册等材料,指导企业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对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截止目前,共巡查食品小作坊416家,占总数463家的90%;50家小作坊通过基本卫生条件核查,累计243家;监督检验白酒、菜籽油、茶叶、糕点等292批次,不合格8批次,产品合格率为97%;重新建立档案463个,实现了动态管理;开展豆制品专项整治,检查豆制品小作坊25家,收缴二氧化硫残留量严重超标的纯豌豆粉700多公斤。

在食品流通环节,县工商部门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规范实施食品流通许可行为,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础。

截至10月31日,县工商部门已办照的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共有3840户。

开展食品安全一季一整治行动,保障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专项整治共出动检查人员2760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8682户次,对集贸市场、超市、商场、校园、幼儿园周边、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人口居住聚集点等重要区域进行了重点检查,现场没收销毁过期、变质等问题食品10个品类580瓶(袋、个、盒),标价值2800元。

对前置证件过期的经营户下达预先警示通知书135份。

对食品索证资料不齐和进销台账记录不全的经营户下达预先警示通知书360份。

整治中取缔无证照食品经营70户。

专项整治共立案查处食品违法经营案件221件,罚没合计275724.5 元。

强化食品质量监测工作,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截至10月实施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共抽样送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各类食品261个批次,其中不合格138批次。

对检测不合格食品立案查处36件,案值6443元,罚没87934.5元。

快速检测1175批次,快检不合格11批次,对快检不合格食品退市销毁10 公斤。

推广应用食品流通电子追溯系统,努力实现来有影、去有踪的全程实时监管,让食品流通来历明白、去向清楚、问题可控、秩序井然。

强力落实食品购假工商先赔工作,维护食品消费者合法权益,应赔尽赔,切实取信于民。

截止10月,全县共办理食品购假工商先赔案件70件,先行赔付消费者食品价款金额1096.75元。

对先行赔付案件立案处罚70件,罚没合计95350元。

商务部门重点加强屠宰执法和酒类管理,打击违法屠宰和无证经营。

截止2014年11月底,全县生猪定点屠宰场累计屠宰生猪47464头,其中城区累计35637头,乡镇累计11827头;无害化处理生猪47头,实现了生猪定点屠宰率100%、肉品质检验检疫达100%。

全年开展打击私屠滥宰专项行动35次,50人次;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鲜肉和肉制品安全整治行动23次、20人次;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审核清理专项行动4次,联合环保、畜牧等部门对全县所有定点屠宰场(点)资格开展专项清理查处,取消了磨坪生猪定点屠宰点屠宰资格。

全县累计备案酒类经营户426家,其中酒类批发企业14家,餐饮企业71家,零售企业346家。

开展执法检查23次,共检查经营户125家,督促企业25家酒类经营企业办理了备案手续,发放酒类流通随附单1872分。

在餐饮消费环节,县食药监局按照履行新职能,形成新格局,改善新面貌的思路,采取突出重点,快速进位,规范起步,从严监管的办法,有效强化了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针对餐饮从业门坎低,条件低、素质低的特点,在许可换证上促推行业上台阶。

在新办、换证、续证上实行五不办三提高,即从业人员培训测试、体检、餐具检验不合格的不办,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不办,存在明显食品安全隐患的不办,硬件条件不合格的不办,想办人情证的不办,每个换证单位至少整改或者提高三个新项目,力求通过办证把住从业准入关和通过换证改善一项硬件条件或者提高一个服务档次,逐步解决餐饮行业低、乱、差的现状。

二是在餐饮行业监管上实行三个转变,即将以收费办证为主转变为以制度规范和整改提高为主,将日常管理以巡查为主转变为以行政执法监督为主,将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以宣传教育为主转变为以行政处罚和惩诫为主,力求用严格监管达到重典治乱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