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
认识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
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和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插图,问题探究,历史比较,阅读法和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一、互相作用;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3、通过两宋时期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控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2、中国古代发展繁荣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演示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江苏省及福建省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
在两国争霸战争中,吴国灭掉了越国。
越王勾践非常痛苦,想要复国,有一位谋士范蠡,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终于灭掉越国,报仇成功。
范蠢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
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①,经营商业,改名朱公。
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
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从该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从范蠡身份的转变,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有什么看法?(商人地位提高)。
商人”名称的起源与什么时期呢?由此导入课文。
一、合作学习夯实基础1、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本课的课程要求。
【课件展示】【重点】: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发展繁荣的原因。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 下面请大家在自学课文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课件展示】表格一:中国历朝商业发展状况表格二:市的变迁概况表格三:古代对外贸易概况二、师生探讨,共同进步1. 中国历朝商业发展状况学生展示:教师补充如下:第一:商周时期商业产生(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挖掘,在此基础上由老师概括):商人在商品交换中,使用海贝、骨贝等货币,且商业为官府控制。
到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
模仿各种工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
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
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第二: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如果说,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产生阶段;那么,秦汉时期,商业已取得初步发展。
请思考:秦汉时期我国商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展示“秦半两”和“汉五铢”钱的实物或图片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对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感性认识。
还可以展示汉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找出长安城的两个市,既可以较好的展示汉朝市的特点,也可以说明商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三: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商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除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外,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唐代长安城有坊、市;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
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东市和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各有220行。
东市肆邸千余,货物山积,商贾云集。
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西市就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风”、“胡俗”流行。
长安城的人口不下百万,这样庞大的人口对商品的需求,造成长安城商业的繁荣。
农村集市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在水陆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断增多,有些还发展成重要的市镇。
(☆注:本部分内容为书本基础知识,应强调夯实)隋唐时期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
安史之乱后,对外商业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
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外国商船的聚集之地。
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课堂思考】: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第四: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补充说明: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产生于四川,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榷场:辽、宋、夏、金时期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立的收税贸易市场,促进了民族间的经贸交流。
)【课堂思考】:宋朝空前繁荣的商业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在此基础上,宋朝商业空前繁荣,更为元朝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元政府还在各地遍设驿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这些都促使元代商业继续繁荣。
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百物输入之众,有如百川之不息。
”据说每天仅运入城中的丝即达到千车。
②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③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元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严密控制对外贸易。
第五、明清时期商业继续发展,出现商帮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
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
在全国各地,还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 市的变迁概况学生展示:教师补充如下:第一:展示西汉,唐,长安平面图,北宋都城图古代,“城”和“市”是一个意思吗?非也。
彼此相互独立。
城是统治阶级居住的地方;市是交易的场所。
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据之说,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①地,仅东市就有二百二十行。
思维探究:唐朝长安布局有何特点?此布局好吗?为什么?东西二市,市坊分开;不好;不便于商业活动,不便于人们生活。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思维探究:北宋东京布局与唐长安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市坊分开,出现夜市、早市、瓦肆,打破时间地点限制,出现四大商业名镇;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第二:展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商业繁荣第三:古代城市的发展(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一批新兴城市兴起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催生了……表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扬一益二”。
(3)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多样化和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活跃。
②隋唐以后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增多,商业性和工业性逐步加强。
3.古代对外贸易概况学生展示:教师补充如下:1、历代对外贸易的繁荣(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主要特点:(1)对外贸易主要由官府控制。
(2)朝贡贸易是其主要形式,占有重要地位。
朝贡贸易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如郑和下西洋)3、明清时期对外贸易走向衰弱:原因: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表现:只开广州一处,只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外贸。
出口商品仅占总量3%左右。
三.自主探究讨论提高从课本归纳总结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问题一: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大运河的开通。
(还包括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问题二::两宋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
水陆交通的便利。
教师总结:商业发展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政治因素:①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经济因素:③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四:作业设计:能力提高型:结合课文,自主探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可通过撰写小论文或收集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的方式展现)五:本课总结商业、农业、手工业之间互相联系,“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商业的发展和农业、手工业的进步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明朝中后期,催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是古代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