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件_新人教版.ppt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件_新人教版.ppt
(1)我的猜想是室外 (选填“室内”或“室外”)
(2)猜想的依据是 液化需要放热 。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变形题一: (2010·台州)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 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D )
(2010常州)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 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汽化 (填 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 显 降低 .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
变形题三:
5.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 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D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 成的小冰晶。
凝华 汽化 凝固 熔化 液化 升华
吸热 放热
加油呀! 胜利等着你。
四、练习 ▲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一种物态变化
△解析“白气”现象 液化 △樟脑体积变小 升华 △狗伸缩舌头调节体温 蒸发 △制蒸馏水 先气化后液化 △结了冰的衣服变干了 升华 △分离气体 先液化后气化 △冰箱、冰柜制冷 蒸发 △冰箱内结霜 凝华 △汗液使人体降温 蒸发 △分离液体 先气化后液化 △洒水使环境降温 蒸发
读数有误差、水有杂质等)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变形题二:
(2010广安)如图2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
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 乙 ;图
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
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保持不,变看图分析还可以知
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低选填“高”、“低”
(3C)D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
变形题三:
3. 2010年1月2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大范围降雪 天气袭击。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 通。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 法是撤“融雪盐” ,这是因为(C ) A. “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 围的冰雪熔化 B. “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 热”而熔化 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 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 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 雪的熔化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中每个过程的名称及条件
( 升华 吸热 )
( 熔化 吸热) ( 汽化 吸热 )
固态
液态
气态
( 凝固 放热 ) (液化 放热 )
( 凝华 放热)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汽化方式 发生位置 温度要求 剧烈程度 液温变化
蒸发
液面 任何温度 缓一定温度(沸点)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变形题二 :
(2010江西).在某些国家,淡水奇缺,就连露水也是 他们重要的水资源.图3所示是他们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 的情景,露水的形成是 液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该过程需要 放 热.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变形题三 :
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哪个房 间的气温比较高。说明理由。
和运输
六、升华和凝华知识的应用 ☆ 解析自然现象 △樟脑因升华直接变成气体充满衣柜,而且体积
变小直至消失了 。 △冰箱内结霜,是箱内的水蒸气凝华直接变成小
冰粒而成的
△冰箱内结霜 △樟脑体积变小 △灯泡的钨丝细了,灯泡内壁变黑。
△结了冰的衣服变干了。
看了上面的制作过程,我们来思考下面几个小问 题。
( )B
A.36.5℃
B.39.7℃
C.76.2℃
D.无法读数
考点一:温度及温度计
变形题三:
1、(2010龙岩)如图9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 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热胀冷缩 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左 移动;(填 “左”或“右”)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0 0C; (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答 会 。 (填“会”或“不会”)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变形题二:
(2010德州)如图所示为油库里的储油罐,它通体银白, 身形矮胖。则: (1)储油罐“通体银白”是因为浅色比深色能更好的反射 太阳光。 (2)储油罐旁安装有自动喷头,每到夏天正午,喷头会向 储油罐喷水,这主要是因为水 汽化(或蒸发) 时要吸 热,可给储油罐降温,以防止油自燃。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变形题一 :
1、(2010苏州)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
是由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
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放出 (吸收/放出)热量.
2、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3所示,过 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熔化 现象,塑料
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 是 液化 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
变形题二:
(2010梅州)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 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0℃,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
于 固液共存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
态”)。
不变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增大。
或“相等”)。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变形题三 :
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 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B )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固体器件“出汗”现象 液化 △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持新鲜程度。升华 △灯泡的钨丝细了,玻璃内壁变黑了。 先升华后凝华
考点一:温度及温度计
基础例题: 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考点一:温度及温度计
变形题一:
1、(2010广东)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 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乙 ;体温计可以离 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缩口 。
当堂练习
(2010潍坊)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C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当堂练习
2、(2010扬州)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C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
变形题一:
(2010大连)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 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 (1)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小一点 。 (2)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最终目的 是 使试管内的固体受热均。匀 (3)根据正确实验获得的信息,划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 的关系图像如图16所示。 ①从图像中可看出,该固体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 体”) ②从图像中可看出,在0~t1区间,单位时间内固体的温度变化越 来越小。请对这个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固体和水之间的温度差越来越 小,固体吸收热量的速度越来 越慢。 推荐理由:亮点在最后一问。
考点一:温度及温度计
变形题二:
1、(2010.上海)为节能环保,国务院规定机关、商 场等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 D ) A.14℃ B.18℃ C.22℃ D.26℃
2、(2009.梅州)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的体
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1)从图片1把几只常见的蜡烛放到容器中到图
片2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2)从图片2把蜡油倒入蛋壳中到图片3发生的
物态变化是(凝固)。
(3)制作桂花蜡烛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
是先(熔化)后( 凝固)。
请将下列所学知识用线连起来
河面上冰冻解了 夏天,湿衣服变干 草木上的露珠 冰冻的衣服干了 窗上的冰花 冬天,河水封冻了
乙房间的温度高,因为当两壶水都烧 开时,水蒸气从壶嘴中冒处,当水蒸 气遇冷时就会发生液化,乙房间温度 较高,液化现象不如甲房间明显。
甲乙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
变形题一:
(2010济宁)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关于 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C )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
变形题二:
(2010莱芜)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 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_华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__华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 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 名称)
剧烈 不变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能使液体变为气 体,都需吸收热量
人 工 降 雨
人工降雨
干冰(固态 二氧化碳)
热
空气中的 水蒸气
升华
凝华 液化
二氧化碳气体 冰晶 小水珠
雨
3、解析“白气”现象 △打开冰箱门冒出白气。
△冬天在北方的户外呼气时呼出白气。 △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撕开冰棍包装纸时冒出白气。 原因: 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后 来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