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中考)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A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2.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这条古商路以运送丝绸为主。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将这条古商路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下列哪一位人物功不可没( C )A.玄奘 B.鉴真 C.张骞 D.郑和3.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
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B )A.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 B.重农抑商,推行县制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4.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撰,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
该史书是( B )A.《史记》B.《资治通鉴》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5.毒品问题为各国所关注,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中国近代历史上领导虎门销烟的人物是( A )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邓世昌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该国家是( D )A.英国B.法国 C.日本 D.沙俄7. 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B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C.严复发表《天演论》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8.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它是中国( C )A.近代史的开端 B.近代化的起步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9.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追根溯源,与建军节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10.与图1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图111.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
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该会议是( C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二大12.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D )A.转战陕北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淮海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3.抗战期间,通过自身努力,打破了外国公司的技术封锁和垄断,成功发明“联合制碱法”的我国著名化学家是( B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14. 1958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全国大约出动9000万人,大搞“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
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掀起。
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C )A.土地改革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15.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 )A.解放思想,实事B.“两个凡是”C.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代表”16. 2017年4月26日,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显示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B )A.北洋水师 B .华东军区海军 C .北海舰队 D.南海舰队1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下列外交成就属于改 革开放前取得的是( D )①中美建交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2001年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8.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
下列图片与古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C )19.马拉松赛跑已在云南多个城市举办,越来越多的发挥着凝聚公众的纽带作用。
与马拉松 赛跑起源相关的是( B )A.琅城起义 B .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布匿战争20.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与下列哪位航海家的航行活动有关( A )A.哥伦布B .迪亚士C .达·伽马D .麦哲伦21.与图2内容相符的历史文献是( D )A.《民法典》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 22.日本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每一次改革都有可能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近代历史上,使日本 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改革是( C )A.大化改新 B .废除农奴制改革种姓制度 C 司母戊鼎D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B 狮身人面像 A 司母戊鼎 D种姓制度 C 图2C.明治维新D.百日维新23.某同学在历史故事分享时讲到:5月21日,凡尔赛反动武装最终冲破了圣克鲁门……27日,剩余的公社战士退守至拉雪兹神甫公墓……28’日晚,公社战士高呼“公社万岁!”英勇牺牲。
故事描述的是( A )A.五月流血周 B.宪章运动C.攻占巴士底狱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4.“二战”爆发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下列哪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C )A.波兰灭亡 B.巴黎沦陷 C.慕尼黑阴谋 D.英国遭到空袭25.“二战”结束后,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
中东问题的焦点是( A )A.巴以冲突 B.争夺水源 C.石油争夺 D.印巴冲突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3分,第29题 12分,共50分)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赢姓,名政。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材料二材料三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图4 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1)根据材料一,说说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2分)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分)(2)材料二图片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写出该朝代统治前期,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采取的措施。
(4分)疆域:清朝。
(2分)措施:设台湾府。
(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2分)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2分)(4)请给以上内容确定一个主题名称。
(2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答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等亦可给分。
2分)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巩固清朝统治,李鸿章提出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即在不变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略事变革,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强内部统治,对付新的“变局”和“强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
(1)材料一中李鸿章“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后来在哪一运动中付诸实践?这一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结局如何?(3分)运动:洋务运动。
(1分)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1分)结局:以失败而告终。
(1分)(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分)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分)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2分。
答出两点即可)(3)材料三中所说“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写出标志新中国成立的重大事件。
(4分)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答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亦可给分。
2分)事件:开国大典。
(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事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2分)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如答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亦可给分。
2分)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
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最终形成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随着两大集团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的上空密布着战争的乌云。
材料二1919年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西方的相互关系。
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它们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加剧。
1921年11月12日~ 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会议,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
会议实际是在美、英、日三国操纵下进行的。
——罗伯特.E.勒纳《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材料四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已走向缓和,但是大国强权和霸权主义造成的地区争端以及恐怖主义活动仍在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国际社会只有用对话代替对抗,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避免战争,维护和平。
(1)写出材料一中“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的名称。
“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最终成为“战争”导火线的是哪一事件?(4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2分)事件:萨拉热窝事件。
(2分)(2)材料二中两次国际会议的召开导致“一战”后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形成,这一格局被称为什么?(2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分)(3)分别写出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反映的世界局势。
(4分)图5: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或雅尔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