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会计学课件(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高级会计学课件(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课堂练习题:下列资产中,属于非货币性 资产的有( )。
A、存货 B、预付账款 C、可出售金融资产 D、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E、应收账款
12
【答案】A、B、C
分析: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属于
货币性资产,而预付账款却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为什么?
参考答案:货币性资产是指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
确定金额收取的资产。一般情况下,他收回的是
17
1.2.1 换入资产基于公允价值计价, 并确认交换损益
1、基本条件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应当以 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10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
包有: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 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以及不准备 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的根本特征: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 经济利益是不固定的,甚至是不可确定的。
11
货币性交易、资产减值、租赁、外币折算、资产负债表、
合并会计报表等。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高级会计学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知识,完整的掌握会计核算体系,解决会计 实务中的复杂问题。
4
注册会计师
会计 审计 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 财务成本管理 税法 经济法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5
【本章内容和学习要求】
2
课程安排
第1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2章 债务重组 第3章 外币折算 第4章 租赁 第5章 所得税 第6章 资产减值 第9章 企业合并 第10章 合并财务报表(上) 第11章 合并财务报表(下) 第12章 分部报告与中期财务报告
3
本课程简介
• 课程简介:高级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是在中级财务会计学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 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主要阐 述会计核算中的特殊问题,包括所得税、债务重组、非
• 难点: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及资产公允价
值的可靠计量。
18
2、商业实质的判断
• 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 则,根据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经营活动的 特征等因素。 • 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够产 生更大的作用,使换入企业受该换入资产影响产 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表明该两项 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高级会计学课件
1
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耿建新、戴德明主编《高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5版,该教材的优点是,体系完 整,理论性强,缺点是理论性太强理解难度比较大。 二、参考书 1、《高级财务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 杜兴强主编(21世 纪会计学系列教材)。本教材的优点是内容新,理论性强, 体系完整。 2、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高级财务会计》(刘永 泽 傅荣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出版)。该 教材的优点是内容新,文字简练,实务性强 。 3、《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年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 财政 部会计司
值80元,相互交换时, B企业补付A企业20元,则:
• 收到补价的企业补价所占比重=补价÷交易总量 =20÷100=20%<25%
• 支付补价的企业补价所占比重=补价÷交易总量
=20÷(80+20)=20%<25% • 计算结果表明,此笔业务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5
1.2 确认和计量原则
• 1.2.1 换入资产基于公允价值计价,并确认 交换损益 • 1.2.2 换入资产基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 价,不确认交换损益
1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两个相互联系的根本性问题: 一是换入资产如何计价,二是应否确认交换损益。
• 两种解决方法: 1、换入资产基于公允价值(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 价值)计价,确认交换损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换入资产基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不确认 交换损益。 • 方法的适用条件强调: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 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地计量。
货币,而预付账款收回的是所购买的货物,不属
于将以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
13
1.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 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 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 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 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 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 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 于25%作为参考。
8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
• 1.1.1 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区分
• 1.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
9
1.1.1 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区分
企业的资产可以分为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两大类。
• 其中: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
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 学习目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主要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 学习要求:掌握非货币交易的概念、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 产的概念。
•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 1、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 2、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条件
3、掌握涉及补价和不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14
• 在非货币性交换中可能涉及部分补价,按照准则规定,补价应控 制在交易总量的25%及以内。即: 补价所占比重= 补价÷交易总量<25% 交易总量:收到补价的企业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支付补价的企业为支付的补价加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举例】A企业有一本书公允价值100元, B企业有一本书公允价
4、掌握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5、本章重点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会计处理。
7
■本章复习提示:
1、本章在高会、注册会计考试中的地位:本章在 考试中居于较重要地位;新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 换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多加注意。 2、本章复习方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资产的 换入、换出,应与存货的增加、减少,固定资产的 增加、减少,投资的增加、减少结合起来复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