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桥梁钢桁梁明桥面施工工艺工艺

铁路桥梁钢桁梁明桥面施工工艺工艺

钢桁梁明桥面施工工艺7.5.1 工艺概述钢桁梁桥明桥面是支承钢轨的桥枕直接放置在梁体上的桥面系,一般由钢轨、枕木、护轨等几个部分组成。

本工艺适用于钢桁梁桥明桥面施工。

7.5.2 作业内容本工艺作业内容包括桥枕、护木、护轨安装,和轨道中心步行板安装。

7.5.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7.5.4 工艺流程图7.5.5 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一、桥枕安装桥枕应采用油质防腐枕木,规格、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轨枕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枕净距为100-180mm(横梁处除外),专用线可放宽到210mm。

2.桥枕不能铺设在横梁上,与横梁翼缘边应留出15mm 及以上缝隙。

横梁两侧桥枕间净距在300mm 以上且桥枕顶面高出横梁顶面50mm 以上时,应在横梁上垫短枕承托,短枕与护枕应联结牢固,与基本轨底应留出5-10mm 空隙。

3.桥枕不容许压在钢梁联结系杆件、节点板或螺栓上,在行车情况下应留有3mm 空隙。

4.每根桥枕应用两根经过防锈处理的M22mm 标准型钩螺栓(应配有相应的铁、木或胶垫圈)与钢梁钩紧。

在自动闭塞区间,钩螺栓铁垫圈与钢轨扣件间应有不小于15mm 的间隙,以防止轨道电路短路。

二、护木安装护木铺设方式(Ⅰ式或Ⅱ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标准和铺设方法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护木的断面尺寸为150mm×150mm,材质为一级松(杉)木。

2.护木接头应采用半木搭接设在桥枕上,并用M20-22mm 螺栓串联牢固。

护木与桥枕联结处应将护木挖深20-30mm 的槽口仅扣在桥枕上。

3.护木与桥枕的联结螺栓顶端不应超过基本轨顶面20mm。

4.护木内侧与基本轨头部外部的距离,应符合明桥面布置图的规定。

护木应安装顺直,在钢梁活动端处必须断开并留出空隙。

三、护轨安装明桥面小桥的全桥范围内,钢梁端部前后各 2 米范围内,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以及在钢梁的横梁上均不得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焊接或冻接。

当机车车辆在桥头或桥上脱轨时,道心上如果没有障碍物阻挡,对上承钢梁而言,脱轨车辆将翻于桥下,对于下承钢梁而言车辆将会撞上主桁,造成车翻桥毁的严重后果,为此在正轨内侧头部间距220±10mm 处铺设两股护轨,以满足脱轨车辆140 毫米的车轮能顺利地在其间滚动。

护轨的顶面不得高于正轨的顶面,也不得低于正轨顶面25 毫米,以免脱轨车轮有爬上护轨的可能,当护轨的高度无法满足上述的要求时,护轨下容许加垫厚度小于30毫米的纵向长垫板。

每股护轨应在每隔一根桥枕上和每根线路枕木上钉两个道钉,在使用厚度20-30 毫米垫板时在每根桥枕上钉两个道钉,以加强道钉对护轨的扣压力,防止脱轨车辆撞倒护轨,使护轨失去作用。

四、施工注意事项1.明桥面铺设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钢桥明桥面技术条件》TB/T2627)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桥上线路铺设中线与设计中线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双线时两线间距偏差允许+10mm,但两线间距不得小于 4.0m。

3.桥上线路纵断面应符合设计坡度和梁跨拱度要求。

调整钢轨上拱度时,桥枕挖槽深度及垫板厚度,应根据实测纵梁拱度曲线与设计曲线计算确定。

桥枕挖槽深度应不大于30mm。

挖槽宽度比钢梁上翼缘宽度不应大于4mm,与螺栓头或铆钉头接触处可挖纵槽。

桥枕的新加工面和栓钉孔眼应按有关规定做好防腐处理。

4.伸缩调节器铺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伸缩调节器的尖轨尖端在单线桥上应与重车运行方向相顺,在复线桥上应与行车方向相顺,轨距不得大于1451mm 和小于1433mm。

5.防爬角钢尺寸和安装数量、位置、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防爬角钢的长肢与桥枕应用直径20-22mm 螺栓串联牢固。

6.护轨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应采用与基本轨同类型的钢轨。

(2)护轨顶面不应超出基本轨顶面,特殊情况不得高出基本轨顶面5mm),也不应低于25mm。

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当基本轨为50kg/m 及以下时为200±10mm,60kg/m 及以上时为220±10mm,安装钢轨伸缩调节器区段其净距可为(320-350)±10mm,护轨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m。

(3)护轨下允许加垫厚度不大于30mm 的垫板。

垫板厚度在20mm 及以下时,每股护轨应在每隔一根桥枕上钉 2 个道钉;垫板厚度大于20mm 不大于30mm 或桥枕净距大于150mm 时,每股护轨应在每根桥枕上钉两个道钉。

当护轨下必须加垫总厚度小于35mm 的垫板时,垫板总厚度大于30mm应加设铁垫板(可以切边),并采用加长道钉。

(4)护轨应伸出桥台砟墙以外,直轨部分长度不应少于5m,当直线上桥长大于50m 及曲线上桥大于30m 时直轨部分长度应不少于10m,然后弯曲交会于线路中心;弯轨部分长度不少于5m,轨端伸出台尾的长度不应少于2m;因道口、道岔等影响,护轨伸出长度不足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特殊处理。

轨端顶部应切成不陡于1:1 的斜面并联结密贴,梭头尖端悬空不得大于5mm。

(5)护轨接头每侧安装 2 个螺栓,螺帽安装在线路中心一侧,在伸缩调节器处应采用一端带长圆孔的夹板。

(6)自动闭塞区间,护轨应安装绝缘装置。

7.5.6 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铺轨机是钢桁梁明桥面施工的主要工具。

7.5.7 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1.各种吊机不得任意超重起吊,并防止拉、斜吊。

2.各种吊机要经检修试吊后方可使用。

3.起吊杆件的吊具与杆件棱角的接触处一定要用胶皮垫好。

4.杆件装车时,杆件中心与车辆中心相重合,杆件侧向支稳,再松开吊钩,并注意杆件装车方向与安装方向一致。

5.车辆运梁时,速度不得大于5km/h,并在运梁车前后设有专职信号员。

6.油漆库房一定要设置齐备的防爆、灭火等安全设备,并杜绝一切火种存在。

7.打击冲钉时,对面不能站人,不能用手探孔,防止冲钉或铁楔块飞出伤人。

8.明桥面应设置防火水桶或砂箱。

冬季结冰地区防火水桶应换装砂子。

设有巡守的桥梁应配备有化学灭火器,压力水管、消火栓、水龙头带水枪等防火用具。

所有防火设备均应经常保持完好无缺。

7.6 钢桁梁正交异性板桥面施工工艺7.6.1 工艺概述本施工工艺适用于钢桁梁正交异性板桥面施工。

7.6.2 作业内容钢桁梁正交异性板桥面施工主要包括桥面板焊接和桥面板安装。

7.6.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1527-2004)7.6.4 工艺流程图桥面板架设采用桥面系同步安装方案施工。

7.6.5 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一、板桁组合桥面板焊接板桁组合桥面板焊接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保证焊缝熔透。

桥面板焊缝下部采用CO2气体保护电弧焊打底,上部采用埋弧焊。

桥面板横向焊缝应顺桥向打磨匀顺,纵向焊缝应横桥向打磨匀顺。

焊接工艺需符合设计要求,坡口熔透焊应按规范的要求进行无损检查。

二、桥面板安装桥面板安装应在本节间主桁杆件安装完毕后进行,安装时应在连接接头上打入40%的冲钉,穿60%的高强度螺栓并初拧,逐步用高强度螺栓换下所有的冲钉并初拧,待焊缝施焊完毕后,再将所有的高强度螺栓终拧。

桥面板安装后纵向焊缝在下一个节间钢梁安装时焊完,横向焊缝可适当滞后1~2 个节间施焊。

有运输道的桥面板纵横缝的焊接,在下一个节间钢梁安装时必须焊完。

最前端桥面板应先连接纵梁(肋)、横梁(肋)的螺栓,之后再进行焊接。

三、桥面板安装注意事项:⑴焊接工作环境湿度应小于80%,焊接低合金钢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焊接过程中,注意焊接部位需要挡风。

⑵安装桥面板时,不得碰撞钢梁杆件。

⑶桥面板施焊期间,尽量减少作用其上的动荷载。

⑷桥面剪力钉和道砟槽的施工,应分别从各墩顶开始,向跨中方向施工。

双幅桥面施工应同步进行。

⑸道砟槽施工原则上应该在钢梁合龙后主结构(含平联杆件)全部安装完毕,吊索完全放松,结构处于一期恒载作用下施工。

四、桥面板焊接一般要求⑴进行正交异性板块焊接的焊工应持有焊工资格证书,具备钢桥焊接资格,且经监理认可并只能从事证书中认定范围内的工作。

⑵焊工焊接前应检查所用焊接设备及仪表运行情况,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工作业。

⑶焊工必须熟悉本工艺规程和施工图,未经焊接主管工程师同意,不得更改本工艺规程、施工图对焊接的有关规定,并对所焊焊缝质量负责。

⑷焊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环境湿度不宜高于80%。

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禁止露天施焊,现场必须搭设防风、防雨棚。

当现场环境温度低于5℃,环境湿度高于80%必须进行焊接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质量。

如对待焊接区域及两侧50~100mm 范围内预热,然后再进行焊接;焊接道间和焊后将焊缝上盖保温被或保温毯,使得焊缝缓慢冷却,预热温度及保温措施应通过焊接工艺评定确定。

⑸桥面板对接焊缝焊后应记录构件的名称、号码、焊接日期、焊工姓名(代号)及焊接规范、预热温度等参数、质量状况等。

⑹桥面板应在组装后24 小时内焊接,如果超过24 小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对待焊接区域进行清理或去湿处理后方可施焊。

⑺组装前必须彻底清除待焊区域的铁锈、氧化铁皮、油污、水分、预处理底漆等有害物,使其表面显露出金属光泽。

清除范围应符合图 1.1 的规定。

图7.6.5-1 组装前的清除范围(桥面板焊接可只留单面坡口对接接头)⑻采用火焰切割的坡口,焊接前必须将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等打磨干净,显露出金属光泽,并将焰切崩坑等切割缺陷补焊并修磨平整。

⑼板单元组对时,允许采用马板定位,施焊完毕去除马板后,将面板表面修磨平整。

⑽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焊接时,陶质衬垫必须粘贴密实。

⑾焊接前应除去定位焊缝表面熔渣,并检查待焊接区域的清理状况。

⑿焊接时严禁在母材的非焊接部位引弧,焊后应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两侧飞溅清理干净。

⒀埋弧自动焊必须在距设计焊缝端部80mm 外的引(熄)弧板上起、熄弧。

焊后必须将焊缝两端的引(熄)弧板用气割切掉,并磨平切口,不得损伤母材。

当不能加引(熄)弧板时,对起、熄弧处打磨后采用手工电弧焊补焊,焊后将焊缝修磨匀顺。

⒁埋弧自动焊焊接过程中不应断弧,如有断弧必须将停弧处刨成1:5 斜坡,并搭接50mm 再引弧施焊,焊后将搭接处修磨匀顺。

⒂埋弧自动焊回收焊剂距离应不小于1m,焊后待焊缝稍冷却后再敲击熔渣。

在焊接进行中或焊缝冷却过程中不得冲击或振动。

⒃多层多道焊时,应将前道焊缝的熔渣清除干净,并检查无裂纹等焊接缺陷后再继续施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