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矫直原理(续)
⑴合理的辊型曲线
矫直机的辊型曲线是一条包络线。
它应该包络所矫直管径的范围,理论上应该是一条双曲线。
任何包络线都是有一定范围的。
例:现需要矫直范围为φ114~φ180之间的所有规格的钢管,矫直辊角30°,如果辊型曲线在矫直最大管径φ180时有三分之一圆周的接触长度,那就有188mm的接触长度,而用同一对辊矫直φ114管子时,其接触长度则变为仅有一个点,辊子边缘离开φ114管子有0.2mm的间隙。
一般来说,管径包络的范围越大,矫直性能就越差。
为什么呢?因为在矫直过程中,辊型曲线与管子外径需保持一定的接触长度。
接触线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当矫直中间辊向上调节时,使管子在形成矫直挠度,接触线长度很小或只有点接触时,矫直挠度曲线将变得很陡,这使得管子只能在很短的长度内产生塑性变形,无法在较长间距内消除应力;第二个作用:当三道矫直辊全部压下时,管子在旋转中径向产生塑性变形,接触线越长,径向压力越均匀,塑性变形面积就越充分,钢管圆度就越好。
由次可见,合理的辊型曲线是矫直性能的保障,接触线长度越长,矫直性能就越好;接触线长度越短,矫直性能就越差。
矫直机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辊面会造成磨损,从而改变了辊形的曲线,影响矫直效果,所以必须定期对矫直辊的曲线进行修正。
⑵合理的辊间距
三对矫直辊的间距,需要根据管子直径的大小来确定。
每对矫直辊与管子的相对旋转运动形成一条螺旋线,辊子的压力使管子产生的塑性变形会使管端失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三对辊的间距布置需要保证三条螺纹线之间有均匀分布的相位差,理想的状态是成圆周120度的分布。
但实际上当管径大小变化而辊间距不变时,三道辊的辊压螺旋线的相位将发生很大的改变,以φ180管为例:当辊间距为1050mm时,设定φ180管的相位差为0°/78°/155°;当辊间距1080mm时,φ180管的相位差变为0°/110°/220°;当辊间距1100mm时,φ180管的相位差又变为0°/133°/266°。
辊间距的设定需要根据管径来确定,一般来说,辊间距越小,所需要的矫直力越大,但却越有利于矫直。
在实际上,矫直辊受到尺寸和位置的影响,不可能将间距做得很小,我们只能根据实际生需要的管径来确定间距。
不过矫直辊之间的间距绝不能做得太大,过大的间距会使小规格的管子发生末端的离线弯曲。
⑶合理的辊压角
不同的管径矫直时需要调节矫直辊角度,以保证不同管径在矫直时都有较好的辊压接触线。
在设计时以最大管径为基准,设定一个基准角度,一般取30°左右,当管径依次递减时,辊角逐步变小,这种角度调节是微量的,一般取2°到3°左右。
辊压角度的调节要求有同一性,如果三对辊的辊压角不一致,将会因此而造成各道向前送的力不同而影响矫直效果,并会对管子表面造成擦伤。
如果矫直压力很大,还会使管子发生较大的缩短。
目前已有的矫直机组中,辊角的调节都是采用分别调节的方式,分别调节导致同步性比较差,影响矫直效果。
如果要使钢管能准确地矫直,必须从同步调节这一个根本环节上着手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有些钢管矫直机组采取了多道次矫直的方法,由三道增加到五道甚至七道,这样的设计对于合理分散辊角的相位是有好处的,可以有效避免管端的失圆情况,也能提高一些矫直的精确度,但其矫直原理与通用的矫直机是同样的。
多道次矫直的调节相对于通用的矫直机要困难些。
(4)合理的矫直挠度
矫直挠度就是矫直中间辊向上的调节量。
矫直中间辊可以向上调节,这是为了形成合理的矫直挠度曲线,当弯曲的钢管在旋转中进入矫直辊时,被强迫按照这挠度曲线弯曲,与挠度曲线相同的弯曲面基本不受影响,而与挠度曲线相反的弯曲面则受到反向的力而被消除应力。
如上例:当矫直辊按30°角布置,管径φ180时有三分之一圆周的接触长度(188mm),辊间距为1050mm,钢管通过这三道矫直辊时将旋转近4圈,即按挠度曲线弯曲4次,一般认为,普通钢级的钢管有3次弯曲就可以消除应力,达到矫直的效果。
必须注意:中间辊顶得越高,挠度曲线就越陡,矫直力就越大,但是有效矫直长度将缩短,所以不能将中间辊调得很高。
在实际生产中,特别是我们需要生产如X60以上的高钢级管子时,可能会出现一次还不能矫直,需要矫直两次的情况。
六辊式矫直机的工作原理需要我们所有的操作人员真正地理解,同时更需要我们在生产实际中掌握调节量。
工人常常会因为不了解矫直机的原理,不能针对管子的弯曲度而盲目地去调整中间辊的位置,破坏了三对辊之间合理的挠度曲线,矫直时就会时好时坏,直了不知道为什么能直,弯了也不明白为什么矫不直。
影响矫直辊调节的因素,除了操作不当以外,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上矫直辊调节丝杆与螺母付之间,矫直辊与轴之间有了磨损间隙,当这种间隙达到一定的许可范围,操作者就很难准确的调节压紧的力量,所以必须对设备之间的磨损间隙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和修理调整。
钢管矫直调整原理:
一:管子朝焊缝同一方向弯曲
原因:焊缝正火处理不充分,管子靠焊缝一侧存在热应力,因而在冷却后发生朝一个方向的弯曲。
解决办法:1 调节中间辊,适当加大挠度曲线;2 两次矫直;3 在无法直接矫直的时候,管子整体回火。
二:管子无规则弯曲
原因:1. 三道辊之间的压力不一致;2. 矫直辊磨损较大。
解决办法:检查调整上矫直辊是否松动,用样棒校直三道之间的接触线长度。
三:管子的长度缩短较大
原因:三道矫直辊之间的辊压角度相差太大;矫直压力较大。
解决办法:调整辊压角,尽可能做到一致;适当调整矫直压力。
四:管子的一头弯曲
原因:辊与辊之间的间距太大。
解决办法:选用适应相应管径的较小间距的矫直机。
五:管子头部不圆
原因:三道矫直辊之间的接触相位分布不当或重合,辊压力太大。
解决办法:适当调整辊与辊之间的角度,调节辊对管子的压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已有更多的新技术在钢管矫直机上得到应用。
如某公司改进并得到应用的七辊型式矫直机,型号为3-1-3钢管矫直机。
它应用了与通常六辊矫直机完全不同的结构形式,解决了矫直辊组在圆周方向的调整问题。
特征在于,主动辊用调整斜铁来调整其上下高度,从而使三个矫直辊在圆周120°方向上都可作径向调整,而矫直中心线则始终保持不变,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易于调整,被矫管材在圆周上受力均匀。
因此,矫直精度高,质量好,且适用规格幅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