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选择题汇编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高考历史选择题汇编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高考历史选择题汇编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1.夏朝时,世袭制能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 ( )A.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B.私有制度的确立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对立阶级的产生2.下列关于夏朝建立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建立时间距今约四千多年②标志着中国进入奴隶社会③建立时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④活动于黄河和长江流域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3.《史记》载:“(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这里的“鹿台”是指 ( )A.钱库 B.鹿厩 C.舞台 D.粮仓4.商都殷位于今天的 ( )A.陕西省内 B.山西省内 C.河南省内 D.河北省内5.“武王伐纣”中,商纣王的军队阵前倒戈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武王的军队十分强大 B.商纣暴政激起奴隶反抗 C.商朝前线牧野兵力薄弱 D.一些小国部落参与伐商6.下列关于西周历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 B.武王建立西周 C.西周是一个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 D.犬戎攻灭西周7.“国人暴动”爆发时在位的周王是 ( )A.周文王 B.周厉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8.西周分封制赖以存在的基础是 ( )A.周王拥有的权力 B.诸侯国的承认 C.大量奴隶的存在 D.井田制的实行9.西周规定,井田的所有权属于 ( )A.耕种者 B.诸侯 C.大夫 D.周王10.商周时期主要的农具是 ( )A.木、石和骨、蚌器 B.木、骨器 C.骨、蚌器 D.石、铜器11.商朝人饲养家畜很多,其用途有①食用②拉车③祭祀④耕地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

下列关于“青铜时代”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C.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 D.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艺术的杰作13.右图为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出现于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14.商民善经商,当时使用的货币主要是 ( )A.刀币 B.贝币 C.布币 D.圜钱15.邮驿传递制度的建立不晚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16、商朝的甲骨文①是比较成熟的文字②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③清末在河南殷墟发现④是商朝占卜的记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7.甲骨文的构字规律是 ( )A.象形 B.对称 C.六书 D.五笔18.战国时期,政治格局变化无常,其主要原因是 ( )A.周王势力衰微 B.兼并战争频繁 C.人民起义的冲击 D.外族的侵扰掠夺19.在下列的著名战役中,胜方为齐国的是 (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20.春秋战国时期,能成为一方霸主或强国的成功之路是 ( )A.发动战争,以强凌弱 B.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C.尊王攘夷,问鼎中原 D.实行改革,增强国力21.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对后世社会发展具有最重要影响的是 ( )A.推动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B.促进各民族逐渐走向融合 C.加速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D.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22.以下关于春秋战国经济史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冶铁业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②出现了采用夹纶技术的精巧漆器③酿造业发明用曲造酒④出现了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3.右图青铜器的出土说明我国农用动力革命的出现,最迟不晚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东周时期24.孙叔敖修的水利工程芍陂位于 ( )A.楚国境内,淮水以南 B.晋国境内,河水以北 C.秦国境内,江水边上 D.赵国境内,漳水以南2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状况的表述,符合实际的是①商品以手工业产品为主,还有各地土特产品②各地土特产品都在中原市场上交流③以商业为特点的城市大量出现④各诸侯国的国都同时也是商业中心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2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大量私田,产生这一现象的决定性条件是 ( )A.大量奴隶转化为农民 B.政府权力大为削弱 C.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D.封建制度的建立27.通过赋税改革来确立土地私有的改革是①齐国相地而衰征②鲁国初税亩③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④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8.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29.商鞅第一次变法时所任的职务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千夫长 D.左庶长30.“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

”持这种观点的学派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31.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意思是 (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C.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百姓信任 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32.战国时墨家显赫一时的社会根源是 ( )A.兼爱、非攻主张深得人民拥护 B.尚贤主张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参政欲望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33.法家思想在战国时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4.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非攻”反映小生产者渴望安定 B.“制天命而用之”是要改造自然,人定胜天C.“民贵君轻”思想实质是注重民本 D.“以法为本”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3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此话出自 ( )A.庄子《逍遥游》 B.孟子《孟子》 C.韩非子《五蠹》 D.屈原《九歌》36.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御龙图》、《妇女凤鸟图》出土于 ( )A.咸阳秦国遗址 B.邯郸赵国遗址 C.临淄齐国遗址 D.长沙楚国遗址37.《春秋》中“有星孛入于北斗”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 ( )A.日食记录 B.月食记录 C.天象观测记录 D.哈雷彗星记录38.《墨经》收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内容,其中写得很系统,被历代科学家称誉的是 ( )A.力学 B.热学 C.光学 D.声学39.下列关于战国名医扁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四诊法诊断疾病 B.被后世医家奉为“脉学之宗” C.使用麻醉方法进行手术 D.在中医传统诊病方面建树重大秦汉时期40.秦实现统一的必要社会基础是 ( )A.社会生产力提高,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B.春秋战国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C.秦国变法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六国 D.秦王赢政广泛搜罗任用各种外来人才41.秦长城的重要历史作用是 ( )A.抵御了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 B.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C.阻隔了东西方正常的交往 D.维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42.秦统一后,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其本质 ( )A.反映了秦朝政权的封建性质 B.顺应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C.规定了秦内政外交基本国策 D.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43.秦维护统一措施的实施①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④有利于地主阶级加强统治力量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44.在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中,不属于政府行为的是 ( )A.徭役繁重 B.刑罚严酷 C.赋税沉重 D.土地兼并45.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和征发兵役、徭役 C.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46.“刺史”改为“州牧”,是在 ( )A.西汉中 B.西汉末 C.东汉初 D.东汉末47.下列对汉初侯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王国推恩产生,依附于王国 B.由皇帝册封,负有监察王国职责C.相当于县,受所在郡监督 D.大于郡,管辖所在郡军国事务48.汉武帝颁行“附益之法”的直接目的是 ( )A.剥夺分割诸侯王的封地 B.限制诸侯活动,不得参与政事C.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D.彻底解决王国问题,维护统一49.两汉选拔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 ( )A.推恩 B.附益 C.察举 D.考试50.汉代任用官吏的特点有①地方官要回避本籍②罪犯及其子孙亦可为官③任职时间没有规定④官吏能否久任,在于政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1.两汉编户纳税服役多少的主要依据是 ( )A.资产多少 B.人口多少 C.身份高低 D.土地多少52.汉代“更赋”是指 ( )A.人口税 B.代役税 C、附加税 D.苛捐杂税53.汉元帝时,昭君出塞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 )A.排除了匈奴的威胁 B。

促进了汉人与匈奴杂居 C.和睦了汉匈关系 D.瓦解了北匈奴政权54.秦汉对匈奴的战争,恰当的分析是 ( )A.是民族间征服与反征服的战争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保护了中原文化体系的独立完整 D.是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55.汉朝在西南夷地区和南越地区设郡,进行有效管辖,始于 ( )A.汉高祖时 B.汉文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武帝时56.汉朝时,…南越人的居住地在今天的 ( )A.两广 B.两湖 C.两江 D.云贵57.两汉时期,朝鲜半岛上的辰韩被称为“秦韩”的原因有①引进了中国先进文化②嫁娶礼仪、语言、称谓均与秦相似③与中国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④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8。

汉武帝时,我国与日本的联系主要通过 ( )A.互派使者 B.朝鲜半岛 C.海上通航 D.汉人东渡59.通过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的国家是 ( )A.印度 B.安息 C.康居 D.大宛60.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在 ( )A.江苏刘家港 B.浙江宁波 C.福建泉州 D.广东沿海港口61.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62.秦汉文化中能体现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的不包括 ( )A.造纸术的发明 B.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C.《九章算术》的问世 D.天文和医学的成就63.我国农历以正月为岁首,始于 ( )A.夏商 B.西周 C.战国 D.西汉64.道教经典《太平经》的核心理论是 ( )A.“清静”、“无为”思想 B.无政府主义思想 C.阴阳五行学说 D.转世轮回学说65.下列关于董仲舒新儒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学倾向 B.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 C.处于独尊地位 D.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66.下列说法与《史记》相符合的是 ( )A.作者是司马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作者是司马相如,他的作品还有《子虚赋》等C.作者是司马炎,他还是西晋王朝的建立者 D.作者是司马光,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67.下列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属于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的是 ( )A.《陌上桑》 B.《子虚赋》 C.《两都赋》 D.《上林赋》68.如图是“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通过这一出土文物,我们可知当时的①生产场面②杂技表演场面③人们的服装、发型④歌舞及乐器演奏活动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69.秦汉绘画艺术丰富多彩,当时的画种不包括 ( )A.壁画 B.帛画 C.油画 D.木刻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70.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大量荒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 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7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的地区主要包括①江东②长江流域③岭南④闽江流域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2.我国古代发明的既可灌溉、又可排涝的生产工具是 ( )A.水排 B.翻车 C.耧车 D.筒车7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待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发展状况,总的趋势是 ( )A.环境状况恶化 B.环境状况良好 C.环境破坏缓解 D.环境破坏加剧74.魏晋至南北朝时期,手工业技术有所进步,其中包括①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②北魏相州善制军刀③发明灌钢法炼钢④已利用石油、天然气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75.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应是在 ( )A.西汉末 B、东汉中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7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 B.指按人口分配全国所有土地的制度C.指推翻地主土地所有制,统一平均分配土地 D.指在不触动地主原有土地的前提下,按需要分配土地77.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安定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 ( )A.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B.大力推行均田制 C.兴修水利工程,改善生产环境 D.重视保护农桑78.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 )A.《梦溪笔谈》 B.《汜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79.《禹贡地域图》一书不仅有地图,还提出绘图的原则,其作者是A.祖冲之 B.裴秀 C.刘徽 D.郦道元80.《抱朴子》一书在我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者是A.何晏 B.陶弘景 C.张陵 D.葛洪81.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灭佛,其根本原因是 ( )A.都因为是统治的需要 B.对是否发展佛教存在矛盾心理 C.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 D.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抱对立态度82.范缜的思想与王充相比,一个重要的发展是A.强调自然规律,反对天降灾祸论 B.更深刻认识并阐述精神和肉体的关系C.对迷信鬼神思想进行坚决的批判 D.科学地奠定了无神论思想的理论基础83.南北朝时期,民歌大为盛行,既有恋歌,又有牧歌、战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