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不同形象,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中要求学生体会的重点句子、自学要求等制成课件或小黑板。
学生:搜集《三国演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人物特点。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
学生交流对《三国演义》的了解。
教师小结导入: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谋略中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中的智慧。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谋略与智慧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把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出示词语:妒忌商议曹军退却都督军令状
延迟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
擂鼓呐喊支援虚实动静
学生认读,教师指导容易出错的字词。
(三)交流读书收获。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接受任务——借箭准备——借箭经过——如期交箭),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们刚才读了课文,文中出现了哪些人?(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神机妙算”。
(一)同学们都觉得诸葛亮最聪明,那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诸葛亮果真是“神机妙算”吗?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可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视辅导。
(二)交流研究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品读、感悟(根据学生的汇报,紧扣前后有联系的语句,进行灵活机动的处理。
):
知天文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
课件:“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1)军令状是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要立下军令状?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
(2)假如你是诸葛亮,你怎么读他的这几句话?指导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课件:“第一天,不见.....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1)这句太罗嗦,没有动静干脆不写,直接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不更好吗?清楚,简练。
改不改?为什么?
组织讨论,小结,指导朗读。
(2)假如你是诸葛亮,看到这样大的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读出暗自高兴,得意的语气。
2、联系这两组句子:
“为什么要等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找下文中有联系的句子。
”
“这场大雾是不是碰巧遇上的呢?”找上文中有联系的句子。
(1)完整地朗读这前后联系的两句话。
(2)评议、小结:同学们这么聪明,通过研究这两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体会到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早已预见到的,他了解气象知识,能充分地利用天气的变化进行“借箭”,这正是所谓“知天文”(板书)。
识人心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
课件:“诸葛亮笑着说.....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1)“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言下之意是什么?你们这些小诸葛亮想一想,替诸葛亮把没有明说的意思说出来,看你说得对不对?
(2)组织讨论,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肯定语气。
课件:“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象下雨一样。
”
齐读后讨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曹操的谨慎、多疑;放箭的多)
2、联系两组句子:
(1)诸葛亮对曹操的判断准确吗?
(2)评议、小结:通过研究这几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对自己的对手了如指掌,准确地判断曹操多疑、谨慎,不敢派兵,只会放箭,此乃诸葛亮的又一高明之处“识人心”。
(板书)晓地理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
课件:“曹操知道上了当.....要追也来不及了。
”
什么是顺风顺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
(1)“船头朝西,一字摆开,擂鼓呐喊”,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掉转船头,仍旧逼近”,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最后的效果怎样呢?
(2)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评议、小结:通过有联系的这几句话,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考虑问题特别全面,布置安排非常周密,懂得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借箭”之后及时赶回,如此的“晓地理”不正是神机妙算吗?(板书:晓地理)
3、学生自由朗读这几句话。
(三)小结过渡:我们研究“借箭的经过”,体会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那么文中的另外几个人物,周瑜、鲁肃、曹操他们又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四、自由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一)自由读书,找出相关句子,感受周瑜、鲁肃、曹操的性格特点。
可同桌分角色读,说说话里包含的意思。
课件提示: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
你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能否体会到对话里包含着的意思,能否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
(二)全班交流,揣摩人物内心,体会周瑜、鲁肃、曹操的性格特点。
(周瑜的妒贤忌能、用心险恶,鲁肃的忠厚守信,曹操的多疑谨慎)
(三)练习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学生质疑。
对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了?
学生质疑,简单的当时解决,值得讨论的有价值的问题留作课后讨论。
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知天文、识人心、晓地理的诸葛亮,如此的神机妙算才取得了草船借箭的成功,你能用别的四字词语来评价一下诸葛亮吗?(知识渊博、智慧超群、足智多谋等)
课后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天文
诸葛亮识人心神机妙算
晓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