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四环五步式”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就是交往和探究。
交往是活动的基本形式,要给学生创造“学”的空间,“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基于此,我们大致将课堂结构分为四个环节,简单勾勒为:
【四个环节】 【解读】 尝试自学 ——
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自 主阅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展示梳理 —— 交流阅读心得,掌握学情;提出难点、疑点,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课文。
合作探究 —— 教师精心预设活动,师生、生生、生本的有效对话,完成对难 点、疑点、兴趣点的体验、感悟与理解,深入理解文本。
拓展运用 —— 师生合作,梳理学法;适度拓展,综合运用。
基本流程----五个步骤
依据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营造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人格的培养,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
为此,我们设计了学生学习一篇阅读课文应经历的一般流程:
【四个环节】 【 五个步骤 】
【五步流程图解读】
第一步:情境导航,尝试自学
这一步骤,可在课前以预习的形式完成,也可安排在课前的一段时间(10分钟以内)。
在教师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独立认读和识记生字,正确书写和积累重点的词语,初步了解生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如:学生初读《七颗钻石》后留下了一个初步印象:课文主要讲的是很久以前,地球大旱,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把为生病的母亲找来的水分给小狗、过路人喝。
由此,水罐发生了一次次变化,最后变成金水罐,并从金水罐中涌出一股巨大的流水,跳出七颗钻石,钻石升到天空,变成七颗星星的故事,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
第二步:展示收获,梳理问题
这一步骤,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
例如:学习《中彩那天》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和疑点是:中奖了,父亲应该像作者一样,高兴,开心,可为什么他高兴不起来呢?面对极具诱惑力的奔驰汽车,父亲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中奖的汽车是“还”?还是“留”?)
反思: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性
.....学习,同时也很好的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
第三步:个性体验,交流分享
这一步骤,引领学生从文本的兴趣点入手,再读文本,实现角色体验,加强语言积累;从疑点或问题入手,进行探究性阅读,在交流与合作中碰撞所思所感所悟。
课中重点围绕“父亲能留下心爱的汽车吗?如果父亲选择留下汽车,他有哪些理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性阅读,结合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出“留下汽车”的理由,合作分享阅读体会。
第四步:重点引领,互动悟法
这一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体验选择重点语段,利用精心设问、角色体验、语言渲染、情境创设等策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积累文中精辟语言,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选择重点语段,借助媒体,精心设问,感情朗读,讨论交流等多种策略,理解了课文内容,积累了精辟语言,从而进一步感悟父亲的诚实守信,进一步领悟做人的筹码:良心、诚信、志气、比金钱还贵重的财富。
反思:这是体现教师“导”的关键环节,所以,这一环节要体现学法的指导;同时,这一环节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积极、兴趣盎然的,所以,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同时,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体验、合作分享的过程,(第三步与第四步可以合二为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
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敏感的嗅觉与及时引导的意识。
第五步:巩固反馈,拓展提升
这一步骤,教师应对基础目标的达成予以检测与反馈;对经典的语言进行积累,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在拓展中运用习得的阅读方法或语言训练点,加以巩固与提高。
课后习题:车被库伯先生开走了,家中每一个人此时的心情会怎样?他们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写下来。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所学的内容应该更宽泛,教学的开度应更大,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真正实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理念。
只有达到了这一目标,我们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小学高段“‘366’本真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