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研山东 黄河三角洲公众生态环境保护认知程度调查

调研山东 黄河三角洲公众生态环境保护认知程度调查

2011年“调研山东”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黄河三角洲地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认知程度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形式√□集中□分散社会实践时间 2011年7月16日至2010年7月21日社会实践地点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保护区学校名称滨州医学院指导教师韩春蕾撰写人朱佳队员姓名朱亮亮方愿陈浩宫国栋徐翔郝冰冰李婧2011年9月5 日黄河三角洲公众生态环境保护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分析报告目录一、导言 (4)二、研究思路 (5)三、调查过程 (6)(一)调查研究内容 (6)1.调查时间安排 (6)2.调查区域 (7)3.主要社会调查内容 (7)(二)问卷设计 (8)1.问卷的结构及其内容 (8)2.问卷设计的特点和原则 (8)(三)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 (9)1调查方法及说明 (9)2研究方法及说明 (9)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0)(一)公众对黄河三角洲环境现状评价 (10)1. 公众对环境保护现状较满意 (10)2.水质水况和空气质量问题突出 (10)3.垃圾废物成为湿地主要污染物 (11)(二)公众生态环境保护认知情况 (12)1.生态平衡当选湿地保护的首要意义 (12)2.常规环境保护设施了解情况好 (12)3.黄河三角洲了解度高,环保知识来源丰富 (13)4.环保活动热情高对政府监督意识弱 (13)(三)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及评价 (14)1.政府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中流砥柱 (14)2.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效果评价 (15)五、结论与建议 (16)(一)环境现状要改善生态平衡最重要 (16)(二)公众环保热情高个人意识要提高 (16)(三)政府影响作用大环保措施要落实 (17)六、后记 (17)一、导言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建设,是全民的事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以含沙量高而著称于世,每年携带15亿吨泥沙流向大海,黄河三角洲的土地资源是黄河近百年来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成陆的海相沉积平原,每年以3km的速度向渤海湾推进。

地势平坦宽广,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这里水源充足,植被丰富,又因处于黄河流入渤海的交汇处,水文条件独特,土壤含氮量高,有机质含量丰富,浮游生物繁盛,极适宜鸟类居集,吸引了大量过境和栖息繁殖的鸟类。

同时,也提供了大片植物生长的土地。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与此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这一地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近两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二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四是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五是区域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

然而,在开发黄河三角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重大交通设施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等。

当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如火如荼的开展的同时,却鲜有关于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的评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了解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情况、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价及对环保工作的评价,对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二、研究思路本研究的全过程如图2-1所示:图2-1 研究过程路线图三、调查过程(一)调查研究内容1.调查时间安排2011年7月16日-7月21日,社会实践服务队赴东营,了解东营市公众生态环境保护认知程度,活动为期6天。

具体安排如下:2.调查区域3.主要社会调查内容(1)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

我们发现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和不同居住区域的人群,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度是不同的。

调查发现年龄在40-59岁的城区人群对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认知度是最高的。

(2)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现状的评价。

(3)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周边的水质水况、空气质量、垃圾等得评价。

(4)了解东营市及周边拥有的环保设施。

(5)公众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饿分布状况、水域面积、污染治理等知识的了解程度。

(6)公众对企业环境保护行为的评价。

(7)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行为的评价。

(8)公众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9)对于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的建议。

实践队走访了河口区、东城区、西城区的居民住宅区、公园和商场等,6天里,我们通过走访式口头问卷的形式,分别就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公众对政府、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评价和个人的环境保护行为做了相关了解。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很愿意为我们填写问卷,近九成的民众愿意参加环保活动并对我们调查的课题予以支持。

在发放问卷过程中,许多人都对东营市城区环境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和我们共同探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本次实践活动得到了东营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各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活动过程中,队员都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任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二)问卷设计1.问卷的结构及其内容黄河三角洲公众生态环境保护认知程度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第一部分是背景题,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等。

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情况及现状评价等具体问题。

第三部分是被调查者对环保工作的评价,其中包括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

第四部分是被调查者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对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的建议。

2.问卷设计的特点和原则问卷设计以研究目的为基础进行,由于调查的对象是东营市的公众,编排上从调查对象总体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情况到每个具体具体环境问题的现状评价,思清晰明确,易于被调查对象所接受,问卷的系统性也为后期的数据分析统计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调查问卷见附表)(三)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1调查方法及说明该调查将采取个人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其中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将主要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情况、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价及对环保工作的评价这三个方向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和实地考察。

借助多媒体影像采集等方式,使调研结果形象生动,并具有说服力。

2研究方法及说明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再进行正式调查;调查结束后,对问卷进行回收整理,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份数据录入,运用SPSS13.0,SAS8.0等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如统计图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回归分析等,对数据隐含信息进行充分挖掘。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公众对黄河三角洲环境现状评价1. 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较满意由数据分析可知,52%的调查对象认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一般,只有11%的调查对象觉得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不好。

通过调查显示,公众认为东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分别是水况水质和空气质量。

由调查数据可知,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目前矛盾并不突出,绝大部分当地居民认为其保护现状中等偏上,而出现11%的调查对象认为黄河三角洲环境现状不好,经分析,原因可能为:一、调查对象的参考对象是类似烟台一类环境保护水平较高的城市;二、所居住地区有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三、身边有亲朋好友因环境问题染病。

但问题并不大,不是普遍现象。

2.水质水况和空气质量问题突出东营地区石油化工企业多,石油的开采等势必会影响到东营的地下水质,另外东营的地区海水倒灌,属盐碱地区,故水质不好;石油的提炼等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必定影响到了东营地区的空气质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位在河口区胜利油田某采油厂的工人,他告诉我们,石油开采虽然设备日趋先进,流程日益规范,但是在油区不法分子盗油事件时有发生,而这些行为导致输油管道破裂使油气污染农田和空气的事情是无法避免的。

3.垃圾废物成为湿地主要污染物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发现的污染物主要是生活废品,35%的调查对象发现的主要是工业废品,很少的调查对象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发现大量的动植物残骸。

生活废品是每个城市的主要污染物,东营也不例外;并且东营作为一个石油化工城市,企业为了节省资金,对工业废品的处理不合理,导致工业废品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接近80%的调查对象认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附近河流水质有异味,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认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附近河流水质有异味但不严重。

水质有异味,主要是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就排放导致的。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要污染物见图 2-1)在调查过程中,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的苏老师告诉我们,东营到处都是湿地,并不是只有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内的才算湿地,有些城郊湿地面积较小,湿地的水文特征不够明显,因为与人群生活环境及工厂企业距离较近,所以污染程度要远比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内的湿地严重,而且这给公众的印象更为深刻。

所以垃圾废物成为湿地主要污染物。

(二)公众生态环境保护认知情况1.生态平衡当选湿地保护的首要意义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东营地区湿地保护的首要意义是维持生态平衡。

在调查过程中不乏有被访者告诉我们他们亲身体会到的关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对于湿地的美化景观和经济开发公众的关注度不是特别高。

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湿地在带动东营旅游业发展的同时,维护好湿地的生态平衡才是民心所向的措施。

2.常规环境保护设施了解情况好接近97%的被调查人员知道东营市及周边有环境保护设施,其中大多数知道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对新型环境保护设施如风能、太阳能发电设施、公共节能设施等了解较少。

(如图4-)图 4-3 东营市及周边环境保护设施了解比例3.黄河三角洲了解度高,环保知识来源多元化在调查过程中,82.3%的被调查人了解黄河三角洲的分布状况、水域面积、污染治理等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