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在《俄罗斯经典歌曲》专辑中的演唱技巧与风格[摘要]廖昌永是当代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在世界声乐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其专辑《俄罗斯经典歌曲》,是我国目前出版的第一张全套俄罗斯歌曲专辑,笔者以本专辑为例,从演唱技巧、感情的融合等方面着手,就其演唱风格进行论述。
[关键词]俄罗斯歌曲声乐技巧风格演绎
一、《俄罗斯经典歌曲》专辑简介
众所周知,在20世纪,苏联对于中国的影响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比如诗歌、电影等艺术门类。
其中,苏俄歌曲对于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从20世纪初的苏俄革命歌曲传入到新世纪再度掀起苏俄歌曲浪潮,可以说,苏俄歌曲陪伴了我们上一代人走过了风风雨雨,渗透了当时中国广大人民的生活。
《俄罗斯经典歌曲》这首专辑是具有当今世界华人第一男中音美誉的歌唱家廖昌永先生于2004年6月出版的。
这张专辑中收录了上世纪许多经典的、在中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苏联歌曲以及俄罗斯民歌。
在录制这刊专辑的过程中,廖昌永在歌曲伴奏、中文翻译、演唱风格等方面都力求与原汁原味的俄罗斯歌曲保持一致,尽可能的把中国听众带到纯净无瑕的、那个属于我们上一代人的俄罗斯时代中去,去体会当时俄罗斯歌曲独特的风格和特征以及感受俄罗斯歌曲所具有的特色的艺术魅力。
二、廖昌永在此专辑中体现出的声乐技巧
作为一名出色的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勤思善学、不断总结,
对这四要素的技术可以说已经趋于精湛。
其一,气息。
廖昌永在《伏尔加船夫曲》中,将气息与声音的运用发挥的非常出色,此曲是描写在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上纤夫的一首劳动号子。
全曲沉着稳健,显示出纤夫在拉纤时动作的一致性。
其二,发声。
在训练发声方法的过程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自己声带的特质。
作为一个抒情男中音,廖昌永具有通畅深沉的中低音区以及辉煌坚定的高音区。
许多人在讨论他到底是男高音还是男中音,因为他既可以低到男中音的低音g也可以高到男高音的高音bb2。
其三,共鸣。
声音共鸣的好坏取决了演唱者声音的好坏。
笔者总结,发声时口腔自然打开,笑肌微提,下颚与上颚自然的向两边扩张,舌头放平,保证口腔放松,这样才能保证声音可以传的更开。
廖昌永在演唱歌曲时一般采用了比常规男中音的音调高一些的调去演唱,有些甚至达到了男中音的极限音高a2,因为俄罗斯地处北寒带,其歌曲大多以中低音域为主,但廖昌永仍在原调的基础上向上移高了一些,大多超过了男中音的换声区be2,这不仅需要娴熟的使用男中音的共鸣,还需要使用男高音声区的共鸣腔体。
其四,发声。
通过反复收听廖昌永在该专辑中的高音唱法,笔者发现,他在高音处的发音时,并不着急归韵,而是将元音唱的非常饱满、扎实。
比如在《喀秋莎》中最后一个高音“明媚的春光”的guang处找好位置,将气息等方法融入其中,此处其发的声是gua,而后在此音结尾处归韵成guang。
这样就基本和意大利语中的归韵方式达成一致,而且在结尾处归韵也会让听者很清楚的听到演唱者
所演唱的歌词,更利于解决演唱者在演唱高音时所出现的声嘶力竭、高音站不住位置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声音技巧与情感的融合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廖昌永根深蒂固的歌唱信念。
他把演唱的方法、技巧只作为唱好每一首歌必备的要素,但并不是他的目标之一,他是要在演唱任何一首作品都能够深入到作品中去,去理解、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所蕴含的意义,然后加入一定的歌唱技巧将作品内容完整深刻的表达出来,这要求演唱者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歌唱中去,这样歌声才能打动听众的心,才能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
笔者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第一次收听这张专辑的几首歌曲,当时第一感觉好像自己就是置身在上世纪的俄罗斯。
在整张专辑里,给笔者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三套车》了,因为廖昌永所演唱的这个版本是之前从来没有听过的,不仅是伴奏、反复的程序,还有歌词与之前我们所听的版本大相径庭。
新版本的歌词是:“看三套车飞奔向前方,在寒冬伏尔加河岸上,赶车人低垂着他的头,忧愁的轻声歌唱。
乘车人问那年轻的车夫,为什么独自忧伤,为什么深深的叹息,歌声中充满凄凉……我再也不能赶着那马车,奔驰在伏尔加河上。
”后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俄文原版歌词描写的就是财主夺走了心上人,而中文将其译为了老马。
这样描写心上人被夺走不仅给了听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带给听者的感受一定要比之前夺走老马的感情更加深刻与痛苦。
廖昌永对于《俄罗斯经典歌曲》情感表现的再创造,联想想象的广泛,
个性气质的提升,并突出了他的个性特点,从而在演唱中通过其高超的演唱技巧淋漓尽致的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及自我,并且对专辑中的每一首歌的诠释与理解方面有真实的自我及生活的浓缩。
可见歌唱艺术的完美统一是化技巧为情感、物我为一。
四、俄罗斯作品的风格演绎
随着留俄的革命家们带回许多的俄罗斯歌曲,这些成为了近现代中国音乐作品的模板,俄罗斯歌曲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丰富了广大劳动者以及人民群众的音乐生活,这些歌曲甚至影响了三代人之久。
廖昌永在这张专辑中为了还听众一个完美的记忆付出了大量努力,歌曲使用的伴奏都尽可能的让听众感觉置身于俄罗斯世界,在具有革命气息的《共青团员之歌》、《喀秋莎》等歌曲中,加入了小军鼓,增强了节奏感和颗粒型,给人一种无穷的动力感;在具有舒缓节奏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等歌曲中,加入了手风琴的伴奏,作为一个易于携带的键盘乐器,手风琴是当时俄罗斯人民非常喜爱的乐器之一,在莫斯科街头处处可见人们高兴的边演奏边歌唱,所以,手风琴悠扬的琴声穿插在廖昌永具有羽毛般温馨的嗓音,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难以忘怀的岁月。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作为一名世界级的歌唱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去,打动每一位听众。
因为声乐作品的演唱,是二度创作,需要演唱者深刻理解和体会作曲家在作品中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
通过反复收听该专辑中的歌曲,可以感觉到,他是在用心歌
唱,永葆了俄罗斯年代的那份真实与感动,让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