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活动简介
一、制度创新性活动
建立和完善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机制,培育学生创新实践的制度环境,用科学的制度激励人。
1、自2004年实施《学生活动立项项目招标办法》以来,共有135个学生活动立项项目参与竞标,其中43项获准立项。
(详见附件)
2、自2003年开始,建立“我最喜欢的校园文化活动评选”制度,每年通过学生会主席联席会议,由全校学生代表评选出10项“我最喜欢的校园文化活动”。
(详见附件)
二、系列性活动
1、“高雅艺术校园行”系列活动
“民族风情、弘扬国粹”版块
京剧名段欣赏(2004年5月18日、2005年4月26日,大连大学会堂)
民族器乐欣赏(2004年6月2 日、2005年5月21日,大连大学会堂)
杂技艺术专场演出(2004年11月5日、2005年10月25日,大连大学会堂)
雪域风采广场晚会(2005年10月16日,文化广场)
“学术研讨、博采大家”版块
捷克布拉格首都交响乐团演出(2003年4月11日,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
法国著名爵士乐钢琴演奏家Alain mion访问演出(2003年9月12日,大连大学音乐厅)第二届阮·柳琴学术研讨会(2004年5月1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郑小瑛讲学活动(2004年10月28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吉林艺术学院附中师生音乐会(2005年5月18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台湾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卢能荣举办“音乐作品发表会”(2005年5月27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师生风采、魅力展示”版块
辽宁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音乐舞蹈晚会”(2003年7月,大连大学会堂)
大连市庆第十六届群众歌咏大合唱(2003年11月,大连大学音乐厅)
茅为蕙钢琴独奏音乐会(2004年9月22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青年钢琴家茅为蕙专场音乐会(2005年5月25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青年钢琴家茅为蕙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6月13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文化交融、国际视野”版块
丹麦哥本哈根爱乐乐团铜管五重奏音乐会(2004年5月15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美籍大提琴家李杰及美国著名钢琴家罗丝玛里丽·普莱特室内音乐会(2004年5月24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国际小提琴大师薛伟独奏音乐会(2004年5月28日,人民文化俱乐部)
日本尚美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岗琦明义先生、东京国立艺术大学长笛教授琦腾克雄先生以及东京22位长笛演奏家应邀来我校举办长笛演奏音乐会(2005年3月16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美国钢琴演奏家丹尼斯·瑟蒙专场独奏音乐会(2005年5月16日,大连大学音乐厅)日本女高音唐泽麻友子独唱音乐会(2005年9月16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2、周末电影广场“周周好电影”系列活动
自2003年“非典”开始举办周末电影广场系列活动,重温经典电影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崇尚文明。
经典电影之时代楷模系列:《孔繁森》、《生死抉择》等
经典电影之流金岁月系列:《太行山上》、《地道战》、《地雷站》等
经典电影之红色爱情系列:《宋家王朝》、《红色恋人》等
经典电影之都市青春系列:《手机》、《向左走向右走》、《河东狮吼》等
3、书海引航——好好书谷系列读书活动
以“月初荐书,月末交流”的形式,长期为广大同学推荐书籍,提供交流和探讨的平台。
活动不仅拉近了同学与文化的距离,同时也让平凡的睿智在校园里精彩地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共赏”名著之旅、名师之约、名作赏析;
“浪漫文学奇葩”系列活动之英国篇、法国篇、美国篇;
艺术画册鉴赏之月;
“枕边童话”重温童年纯真故事。
三、主题性活动
每年都在特定节日和特定时间段,连年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继承先辈光荣传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纪念日活动
纪念“五四”运动征文大赛、演讲比赛;纪念“九一八”升国旗仪式、“历史之树长青和平之愿永存”——文化广场寄语活动;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比赛和环校长跑等活动。
2、宣传日活动
每年在各种宣传日期间,开展了“3·5”学雷锋电脑义诊活动;“权益伴我行”消费者权益宣传周;“5·31”世界无烟日宣传暨校苑商场无烟区挂牌仪式;“6·5”碧宇环保节系列活动;“短信一条心香一片”教师节短信征集活动;“9·20”公民道德日系列宣讲活动等。
3、主题月活动
以“不断构想新创意、全面思考新形势、多方拓展新领域”为宗旨,开展一系列“角度广、层次多、内涵深”主题活动。
四月——五月“炫彩旅游节”;
五月——六月“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月”、“闪亮之星”校园歌手大赛;
九月——十月“新生才艺挑战大赛”;
九月——十一月“校园风采之这样社团”系列展示活动等。
四、长效性活动
1、“知识人生,共享阳光”——阳光沙龙系列活动
阳光沙龙系列文化套餐始于2003年非典时期“青年·修身·成材”的阳光行动,已持续开展了两年多,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为视角,开展了一系列以“学为先、绚烂大学生活、身边的感动、良师课堂”为线索的校园文化活动。
目前已举办了25期。
(详见附件)
2、运动无处不在——“运动季”活动
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运动季根据每个学期的季节特点,组织开展趣味性体育活动,体现“运动无处不在”。
春季版之“蕴晨曦太极之精气养风华青年之体魄”广场太极运动。
“健康周周行”广场即时运动。
夏季版之“绝对力量”腕力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
秋季版之“群雄逐鹿,棋台演义”网络对抗。
冬季版之“民族风情”传统体育项目趣味竞技活动。
五、实践性活动
1、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不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003年,组建服务队7 支,其中“三个代表”服务团2支,防治非典服务团1支,医疗服务队1支,科技1支,支教1支,法律1支,参加人数2200余人。
2004年,组建服务队6支,分别是音乐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服务队,“大手拉小手”英语学院志愿服务队,“与健康同行与文明握手”医学院志愿服务队,“假日模拟学校”师范学院志愿服务队,以及大学生宣讲团。
2005年,重点组织了建工学院“关爱老前辈,学子献爱心实践团”,人文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团”,机械工程学院“振兴老基地,建设‘大大连’实践团”,人文学院“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考察团”等团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拓展青年志愿者行动。
推拿协会多次组织义诊下社区活动;长期义务为师生针灸推拿,累计服务过千次。
天使基金长期援助贫困生,累计资助近百人次,两万余元。
建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年坚持到福利院开展献爱心志愿服务;组织援助抚顺灾区校园义卖。
阳光之旅秉承“节约一元两元,奉献万千爱心,竭诚为特困生服务”宗旨,设立“阳光基金会”累计援助贫困生三十余人。
未来教师协会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每周义务在海军广场街道为外来务工子女进行课程辅导,开设外来务工子女热线。
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被《光明日报》、《大连日报》、大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自2003年以来,我校共有46名志愿者积极投身西部、辽西北和北三市志愿服务活动中。
我校在2004年荣获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的“全国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注:此部分选自大连大学申请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附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