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值得学习)

浅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值得学习)

浅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值得学习)
城市快速发展对用地的需求量急剧增大,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影响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城市病”.国内城市出现的问题,不是因为人多,而是因为用地紧张,造成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1.文、教、体、卫、商业等配套:幼儿园供不应求,入园难;中小学的学位不够,入学难;每千人的病床数指标偏低,就医难(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规划纲要”规定,全国到2020年,每千人的病床数需达到6张).
2.交通设施配套(道路、停车位等):公共停车位不足,停车难.停车位是用来停车的,不是用来炒的(小区的地下车位不宜销售,特别是不应向居住在本小区之外的公众销售.国内有些城市,停车位炒到每个80-120万元).
3.市政设施配套:供水、供气、供电、污水排放负荷过大.
地上空间资源不足,造成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
地下空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但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逆性.在城市规划中,除做好地面和地上空间的规划外,还要重点做好地下空间规划,而且要地面、地上、地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把基础设施等建设在地下,可很好地缓解土地资源紧缺、以及解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下空间和地面建筑内部空间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①恒温,能较好地绝热和蓄热;②抗震性能强;③隐蔽性好,能经受和抗御武器的破坏;④气密性、遮蔽性、隔声性均良好,并能收到保护环境的效果;
⑤具有良好的地下水保持性;⑥节约用地;⑦空间开挖有很大的灵活性.
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已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阔:①城市地下交通、平时和战时两用的地下公共建筑、节约能源的多功能地下室;②能源的地下储存;③高放射性核废料和工业垃圾的地下封存;④地下溶洞风景资源的再开发;⑤防灾和供战争防护用的地下建筑(包括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地下工程、军事工程和人防工程)等.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地下空间,分布零散,缺乏系统规划,对周边的资源整合不够,后期再开发困难.
以人防工程为主,功能构成单一,系统不完善.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不均衡,滞后于城市发展.
地下空间资源缺乏科学的开发机制和政策法规支撑.
厦门市地下空间资源分级
一级(优),资源量0.98亿立方米.二级(良),资源量14.8亿立方米.三级(中),资源量28.1亿立方米.四级(较差),资源量61.9亿立方米.五级(差),资源量67.7亿立方米.
厦门市可供有效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量:
浅层、次浅层总计42.2亿立方米.其中浅层17.5亿立方米,次浅层24.7亿立方米,折合用地面积约850平方公里.
厦门市城市高速发展,土地资源有限,土地价值较高
厦门市土地资源极其紧张,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供给很困难.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非常注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的公共交通、交通枢纽、停车、变电站、各种泵站、仓储、物流、商业、公共服务、城市综合体等设施,都应尽量安排在地下.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应用领域交通设施:城市地下通道、城市地铁、隧道.
商业设施:地下商城、水下游乐馆.
地下车库:解决城市中心区的公共停车和居住区的个人停车.
市政地下综合管廊:提高城市道路利用、保护地下设施稳定运转、为以后添加设施提供预留空间.
城市综合防灾建设:人民防空、抵御自然灾害.
军事工程:地下军事指挥中心、重要军事设施(军事光缆、通道、物资储备等).
仓储设施:地下油库(存储量大、安全防火、质量稳定、维护容易).
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增加建筑面积、抗震防灾.
城市地下空间的分层开发策略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原则
合理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功能,提高城市效率和集约化水平,节约城市用地和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互相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保障城市空间整体协调发展.
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尊重地下空间资源基本规律,科学预测城市发展的需要,坚持因地制宜,远近兼顾,全面规划,分步实施,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厦门市近期及远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目标
逆作法施工简介
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施工支护结构,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柱,作为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
施工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作为支护结构刚度很大的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
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可为上部恢复交通创造了条件.如此地下进行施工,地上交通畅行,这就是逆作法施工的工艺特点.
地下停车设施建设
为提高利用率,应与地下商业街、轨道车站等地下空间设施整合建设,并应与相邻地下车库相互连通;
中心区服务半径为200米左右,居住区为250--300米左右;
应考虑城市动、静态交通的衔接以及换乘协调;
兼顾城市防空工程体系建设的需求.
逆作法施工
施工分6个工作面分别从6个不同孔洞进行开挖
土方暗挖示意图
地下停车设施建设
基于BIM技术的“一种预制拼接沉井式智慧地下停车库建造方法”,是合理利用城市边角地块空间,研究解决老旧小区、商业街区、办公服务区、城市公共交通配套服务区停车难问题的一种实用创新型发明技术.
车库筒体内布局:筒体地上一层停车门亭,地下一层,分成5层停车层,每层10个车位,单个车库共50个车位.内径20m,开挖深度约17m,车库停车层净高1.80m.
采用全预制方式,将井筒高度拆分成6层,底层为刃脚层,其余5层为标准层.利用BIM技术,实现设计、构件拆分、制作、吊装集成化.每层拆分为10块,每块内、外侧墙固结在工厂预制(双皮空腔构
件),运往现场拼装,在内、外侧墙之间的内腔浇筑钢筋混凝土,预制率36%.
通常的沉井下沉式施工,分仓后的单仓面积都很小,而地下停车库的内径达20米,属大直径沉井.
采用沉井下沉法将基坑支护与结构外墙双墙合一,属逆作法施工,可减少工序,节约材料.
采用圆筒形结构,受力均匀,内腔浇筑钢筋混凝土整体性好,结构安全,无需支撑,提高出土效率,便于施工人员井内作业.
将筒体拆分为双皮空腔结构预制,预制块拼接成环叠加层后“错层浇筑内腔自密实砼”,可实现理想的结构防水.
停车架正中央是一套集平移、升降、360度旋转功能为一体的停车设备,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收费系统、存取系统、搬运系统、控制定位系统等形成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并统一接入区域停车信息管理平台,与动态交通信息联网共享数据,做到停车信息联网联控.
停车时,车辆进入停车门亭,由搬运小车将车辆搬运到沉井中央圆形停车平台上,设备自动旋转向下运输,智能控制定位将车辆停放到地下空余的车位上;取车时,输入车牌号或刷卡,搬运小车将自动行走到相应车位取车,90s左右送达出口处取车室.
绿色环保、节能、节材、节地.车库主体沉井砼结构、内部停车主体钢结构等均采用装配式结构形式,主要构件在工厂制作完成后到现场拼装,减少现场的施工环节,周转材料浪费少;同时沉井下沉施工方法,施工占地小,对周边建筑影响少.通过建筑产业化,做到绿色环保、节能、节材、节地.
工期短,成效快.车库筒壁体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工厂内标准化、模块化生产,运到现场后,层层拼装,施工工期快,安全性高.
占地面积少,适应范围广.车库利用绿地地下空间,地上建筑面积仅约120㎡,占地面积少,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充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可在老旧小区、商业街区、公建配套等零散边角地、绿化用地推广建设.
设备先进,智能化集成高,存取车便捷.车库采用先进的“搬运机器人”代替车主进入车库内,并采用全智能化软件控制系统,车牌识别,实现无人入库的安全保障,智能集成高,存取车便捷.
在地铁建设时,重视每一个地铁站点周边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使地铁建设与城市建设充分结合.(和地铁客运量密切相关)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规划建设综合管廊超过300公里,构建“翔安隧道—湖里大道—第二西通道—马青路—新阳大桥—集美北大道—天马路—第三东通道-翔安西路—翔安隧道”全市主干管廊系统.
城市新区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结合旧城改造,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通过建设综合管廊,将电力架空线缆化入地,节约土地资源;
根据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确定近远期各市政管线的种类和数量,确定合理的长度及断面尺寸.采取干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沟灵活结合的方式,既满足功能要求,又力求经济合理.
厦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效凸显
1、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地铁建设推进了城市的有序发展,并带动地铁沿线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地下商业交通的开发利用;
2、地下综合管廊将自来水、排污管、供热管、电缆和通信线路纳入其中,可大幅度缩短各管线的路线长度,还易于检查和修理,不影响地面土地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保障能力;
3、城市高层建筑的大量建设,“上天入地”,推进了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地下停车设施的规模化建设,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4、结合人防建设,充分开发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的防护潜能,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综合防灾抗毁能力;
5、厦门市通过立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步入法制化轨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