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重点难点剖析一、统计图的类型统计图包括面积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百分比图等。
1.面积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
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各个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事物整体的比例。
这种图表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
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图又叫扇形图。
如右图:2.饼状图:是在面积图基础上的三维图表,它除了反映面积图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变化方面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如右图:3.柱状图(直线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一般是横坐标表示相对独立的各个地理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
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转化为柱(线)的长短高低,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差异。
如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
4.折线图和曲线图:一般是横轴表示时间或位置,纵轴表示数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在坐标系中根据资料描绘出若干个点,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平滑曲线)。
这种图能表示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又能表示各时段、各地区的数量的变化特征。
如人口增长、气温曲线图。
5.累计百分比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
如能源构成图:思考:读右图回答:(1)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①人均能源消费量少。
②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
(原因:管理不善,浪费严重)③煤炭比重太大,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污染少的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太小。
(2)1950~1980年我国石油、煤铁的消费构成的一圆滑的曲线,说明我国煤炭、石油的消费构成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①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37 853中国21 30017 86015 29013 2008 4005 000 4 8103 339巴西美国①加拿大扎伊尔印度②③水能资源较丰富的单位:(万千瓦)①哥伦比亚②阿根廷③日本②原因:60年代,我国开发了石油油田(大庆、胜利、华北),石油开采量大增(3)1980年~1990年,为什么煤比重上升,石油下降?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价值高于燃料价值(4)根据上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趋势。
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仍占主导地位,水电、核能比重上升,石油、天然气主要用作化工原料,比重下降(5)2001年我国政府提高建设石油储备体系,于2004年确定岙山、镇海、黄岛和大连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基地①建石油储备基地的目的:减少国际石油价格的冲击②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区位因素:海运条件优越(6)分析我国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
开源:①加强石油勘探,建设石油战略储备体系;②开采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建立稳定的石油战略路线;③积极开发新能源。
节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二、地理统计图表的绘制与判读1.柱状图柱状图是用不同高度或长度表示地理数字大小的图形。
一般用以表示同一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降水柱状图),表示同一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变化(各大洲人口比较柱状图);或把两者结合起来反映时空的变化和发展(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趋势图);也可以把相关的几个地理事物利用柱状图表示其相互关系及分布特征(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与径流量的对比图)。
在判读柱状图时,首先要认清图名、纵横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及图注内容,再根据柱子的高矮分析它的变化趋势。
如判读降水柱状图时,可以从降水柱状图上得到该地降水总量的约数,方法是把12根柱子的总量累加在一起;其次根据各月柱子的高矮不同,分析得出降水的季节分配是否均匀,不均匀的相对集中哪个季节。
2.扇形图的绘制与分析扇形图是以圆面积中扇形的大小表示地理数字资料的图形。
可以表现地理事物数量的大小与结构,扇形图是用来表示同类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如“大气的组成”“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含量百分比”“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等。
扇形图也可以用来表现同一地理事物的地理分析,如“世界七大石油区探明储量图”“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地区分布图”等。
在分析扇形图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侧重,或侧重在结构上,或侧重在分布上。
绘制扇形图的步骤与方法:⑴画一个圆形,大小不拘;⑵计算各部分(或地区)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公式为:各部分的分量/总体的总量。
例如,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为3.8亿KW,其中西北地区3762万KW,求得西北地区占3762万KW /3.8亿KW =9.9%,同理可求得西南区67.8%,中南区占15.5%,华东区占3.6%,华北区1.2%,东北区占2%;⑶用计算出的比重,折算出各部分(地区)应占的圆形角度数——西南区:360×67.8%= 244°,中南区:360×15.5%=56°等;⑷按计算出的各地区所占圆形角度数,分割图形为扇形面积;⑸注字说明各个扇形面积所表示的百分比和文字注释,如上图。
3.曲线图(或折线图)的绘制与分析曲线(或折线)图是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图形。
绘图注意事项:⑴曲线图的线条要画成平滑的曲线。
例如,我国多年煤炭产量柱状图,连接每根柱子的顶点,加画一条平滑曲线,即可叫作曲线图。
(如从柱形看,又可称为柱状图)。
⑵折线图的线条要画成两点之间的连线,每两条线的接点处显示出有点角度,如我国人口增长图。
⑶曲线图、折线图画图要求和方法与柱状图一样。
4.三角坐标图的判读C阅读三角形坐标图时,需要把握几个关键:其一,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其二,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而不可能大于或小于100%;其三,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它构成图要素多少可以任意增减;其四,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向上延伸区方向也必然一致(都向右上方,如图),而不是既可以向右上方,又可以向左上方,把握了这些关键,读图就正确了。
如上图为A、B、C三国产业产值构成图,则A 国,第一产业为40%,第二产业也是40%,第三产业为20%,总和为100%;C国,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也是20%,第三产业为60%,总和为100%。
从动态情况来讲也是如此,如图为某国A、B、C三年中产业比重变化图,则该国从A年到B年期间,第二产业比重不变,而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0%,第三产业增加了20%,以此类推。
6.结构图的判读结构图是以代表各地理要素的图例在图表中所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地理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图形。
它以方格为基础,纵坐标表示百分比,横坐标表示时间,以此来表示各地理要素随时间的变化。
读此类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认清各种图例所代表的地理要素;②读懂纵、横坐标所示的内容;③此类图中100%的比例是由各类要素组合而成的,所以并不能直接反映各要素所占的百分比,其各自的数值可通过计算获得。
此类图有能源消费构成图、人口构成图等。
上图为我国农业、非农业人口构成图。
高三地理专题综合测试题(三)下图表示夏至日四地昼长时数和太阳高度。
读图完成1~3题:1.图中标注有错误的一地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2.当北京时间为8点45分时,①地正好日出,则①地的地理坐标是A.600N,300E B.450S,300WC.600N,750E D.130S,750W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两地纬度相同,经度不同B.除标注错误的一处外,其余三地一年之中均有太阳直射的机会C.除图所示以外,其余时间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大于①地D.每年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③地的昼长大于夜长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
读图回答4~6题:4.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5.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A.煤炭、石油 B.石油、水电 C.水电、天然气 D.天然气、煤炭6.我国目前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读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原因主要是A.甲地纬度低B.甲地距海近C.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占总量的比重(%)我国1980-2000年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生产消费D.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8.甲地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①复种指数高②小麦颗粒饱满③瓜果甜度高④水稻种植面积广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读某地气候要素月份分配示意图,(粗线表示降水量,虚线表示温度),回答9~10题9.该地主要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0.该地可能位于A.美国的五大湖地区 B.澳大利亚的西南沿海C.长江三角洲地区 D.法国的巴黎盆地下图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全年各月平均风向颗粒)和雨量与风向关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雨量),读图回答11~12题11.某地风向与雨量的相关情况,正确是的A.吹西风和东风时,雨量最多 B.吹北风和南风时,雨量最少 C.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雨量最少 D.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12.该城市建设火电厂,最佳区位在城市的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右图为南亚某地风频风速示意图,回答以下13~14题:13.该地风速达最大的季节时,我国南疆地区等压面的分布正确的是14.若在该地中心城市建设一座天然气供应站,则最佳区位应是A.市中心 B.东北郊区 C.西北郊区 D.城市南部郊区右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5~17题:15.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16.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17.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表显示了我国陆路交通的部分数据,据此回答18~20题:1980年2002年铁路运营里程(万千米) 5.33 7.19铁路客运量(亿人)9.22 10.56铁路旅客周转量(亿人·千米)1383 4969公路运营里程(万千米)88.33 176.52城市①②③平均气温(0C)1月 5 11 21 7月29 27 26平均降水量(mm)1月47 75 1 7月150 5 610公路客运量(亿人)22.28 111.63 公路旅客周转量(亿人·千米)730 7806注:运距=旅客周转量/客运量18.2002年我国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相比较A.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与公路相当 B.公路在短途客运方面占有显著优势C.铁路短途旅客周转量与公路相当 D.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相当于公路的3倍19.1980~2002年间,我国铁路交通A.在客运钟的比重逐步提高 B.单位运营里程的客运量呈下降趋势C.与公路交通相比,客运的平均运距增长较慢D.与公路交通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较快20.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A.青藏铁路还未全线贯通 B.沿海货运港口均已改造未集装箱码头C.公路的通过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D.除西藏外,全国省级行政中心均建有航空港21.右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动力)的依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