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合理应用精华
a
6
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PK)与药效 学(Pharmacodynamic, PD)是药理学与 临床药理学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PK/PD结合模型是抗生素新药开发与临 床药理学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备受关注的 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a
7
抗菌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
剂
血
感染
生
量 用
清
浓
部位
物 效
法
度
浓度
应
Pharmacokinetics 药动学
Pharmacodynamics 药效学
a
8
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PK)
经典定义: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What the body
does to the drug)即药物体内过程,A.D.M.E。
如怀疑隐球菌感染应行墨汁染色
a
1
关于咳痰标本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标本采集后1~2h内必须立即进行实验室处理;
咳痰标本应用最早且广泛,但也是最受争议的标本 ;
取标本前应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和漱口;
深咳,采集标本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
无痰可用3%~5%NaCl 5ml雾吸约5min导痰;
•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称为抗菌药物的突变选择窗 (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
a
16
耐药菌
可能由于抗生素使用 后敏感菌被抑制而出 现
a
17
▪ 既然敏感菌( )能被某浓度(MIC)抑制,而 该浓度低于抑制耐药菌( )所必需的浓度…
那么我们是否能定义一个既能抑制敏感菌也能抑 制耐药菌的浓度?
也可用物理疗法、体位引流、鼻导管抽吸等法取痰;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 不建议24h内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a
2
正确判断结果
1)确认合格标本:痰—标本直接涂片镜检,若 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 为合格(即受污染较少的标本,可信度高) 2)排除正常寄生在人体各部位的细菌 3)培养结果细菌数≥107/ml,病原菌成立; ≤105/ml,但重复性好,亦视为致病菌。
MIC和MBC参数的不足;反应体外抗菌活性,不能真实反应体内的 时间过程
a
12
血药浓度与疗效及毒性关系
血 药 浓 度
0
毒性作用
最高安全浓度 治疗作用
最小有效浓度
无效作用
时间
a
∞
13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至低于MIC 或清除后,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 持续的抑制效应。
Distribution
IV
Oral Ingestion
Metabolis m
Blood
Excretion
a
Absorptio n
9
药动学基本参数
吸收参数:生物利用度(F)、吸收率、蛋白结
合率、血药浓度……
分布参数:表观分布容积(Vd)、组织分布、
组织药物浓度……
清除参数:清除途径、清除半衰期(T1/2)……
a
3
真菌生长报警时间
(177株,1993-2000年)
45 株 40 数 35 30 25 20 15 10 5 0
1
报警时间 48h 90%
72h 99%
3
5
7 9 11 13 天
a
4
曲菌需要延长培养时间
a
5
(二)对抗菌药物的了解
1、药动学/药效学理论在抗菌药物临床治疗中的 应用 2、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及评价
a
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PD)
定义: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What the drug
does to the body),着重于研究剂量与药
理效应作用关系,即药物对机体的生理、生 化及病理生理等功能影响。
主要参数:MIC、MBC、PAE、PALE、MPC等
a
11
药效动力学参数
a
14
抗菌素后白细胞活性增强效应 (Postantibiotic leukocyte enhancement,PALE)
在一些抗菌药物的作用后,白细胞吞噬活性或胞内 杀菌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增强,可看作另外一种形式 的PAE,表现为PAE延长(体内和体外)。
有较长PAE的抗菌药倾向于显示最较的PALE,如阿奇 霉素,这是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具备的,氨基糖 甙类和喹诺酮类常可使PAE延长一倍(对G-菌)
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
(1)部位准确:痰——清洁口腔,咳深部痰
(2)时间恰当:痰、尿——清晨;败血症——寒战前
(3)标本足量:血培养——成人≮10ml,婴幼儿1-3ml
(4)即采即送;如果不能,血培养标本放于室温,痰、
其他体液标本放于4℃冰箱。
(5)应急方法:涂片G(Gram)染色—染色兰色(+)
红色G-抗酸染色—红色检出结核杆菌及分支杆菌。
MPC (防突变浓度)
- 既能抑制耐药菌也能抑制敏感菌的浓度 - 能防止突变发生的浓度 - 耐药菌的MIC
a
18
Resistant mutant Susceptible bacteria
MPC
(MIC of mutants)
MIC
Concentration (µg/ml)
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是 指引起细菌肉眼观察下未见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 指能使活细菌减少到起始数量的0.1%的药物最低浓度,常作为 描述药物抗菌活性的主要定量指标
即细菌暴露于抗菌药物后,洗去抗菌药物后,数量增加十 倍(1log10单位)所需的时间与对照组的差值。
反应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持续作用,故而又称持续效应 (persistent effect)
对G+菌,所有抗生素都有PAE. 对G-菌,干扰蛋白和核酸合成的抗菌药都有PAE。故β-内酰
胺类对该类菌无PAE或很短,但碳氢酶烯类对绿脓杆菌的PAE较长
a
15
防突变浓度(MPC)与耐药问题
•Drlica在1999年提出抗菌药物的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的概念:即能防止耐 药突变株被选择性富集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MPC:即在接种菌量1010 CFU/ml琼脂平板上作药敏试验, 不出现菌落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