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四(第四、六单元)一、读·书(12分)1.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
请赏读下面书法,并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2)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友人》李白)(3)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杜甫)(4)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陆游)(5)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翁》白居易)(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7)《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二、读·思(38分)(一)班级组织开展了以“选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人生的抉择】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3.阅读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节选)》,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A .文段中加点词语“马太效应”,指的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B .文段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 .“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这种风气”是指“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
D .文段中加点词语“当然”“特别”“尤其”“其实”都是副词。
【解析】画线的三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生命意义的选择】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4.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_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这是书中主人公____保尔·柯察金__对生命的诠释。
(3分)【道路的选择】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本诗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叙述对树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
(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6—7题。
出路黄小平一日,朋友给我出了一道智力题:101-102=1,只能移动一个数字,使这个等式成立。
我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怎么也想不出一个答案。
我起身站在窗前,见窗外一只张牙舞爪的猫正把一只可怜的小鸟逼到了墙角。
树上的一只鸟一边焦躁不安地飞起落下、落下起飞,一边叽叽喳喳地叫着。
看样子,那只逼到墙角的小鸟是它的孩子,也许它正在告诉孩子逃生的方法。
往哪里逃呢?小鸟的前面是猫那凶恶的爪牙,后面和左右都是高墙。
它肯定无路可逃,留给它的只有死路一条。
我想。
正当猫向墙角的小鸟扑去时,只见小鸟奋力地扑打着翅膀,顺着墙角向上飞了起来,让猫扑了个空。
我没有想到,危机之时,小鸟会像一架小型直升飞机那样,直挺挺地向上飞起来。
原来,小鸟的上方还为小鸟留着一条逃生的出路。
受这只小鸟逃生的启发,倏然间,我似乎找到了解答那道智力题的出路:向上移动一个数字,如何呢?很快,我便有了答案,把“102”中的“2”向上移,成为10的2次方,即100, 101减100不是等于1吗?当你感到人生陷入绝境,似乎前后左右都无路可走时,你是不是该看看头顶的上方,也许,那里还有一片希望的天空,那里还有一条成功的出路。
出路从来就是立体的、多维的,一条路走不通,那不是绝境,除非你绝望了。
一条路走不通,一定还有其他的路可走,一定有一条出路在等着你去摸索、去发现、去追寻。
6.文中说到的“受这只小鸟逃生的启发”具体是指什么启发?(3分)小鸟的上方还为小鸟留着一条逃生的出路。
7.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以“出路”为话题,展开了讨论。
有人认为读书没有用,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都找不到出路,也有人认为只有读书才会有出路,不读书绝对没有出路。
请你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不少于100字)(10分)我认为读书有很大作用。
读书可以增加内涵,可以很好的提高一个人的涵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人变得非常有气质。
阅读书籍,可以让我们了解许多人的悲欢离合,了解到人间冷暖,可以让我们早日看清社会,从而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第8—11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请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2分)(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tuán)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分)A.志.怪者也处处志.之B.怒.而飞怒.不可遏C.不知.其几千里也温故知.新D.亦若.是则已矣若.无其事【解析】A.记载/做记号;B.用力鼓动翅膀/愤怒;C.知道/领悟;D.像。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3分)(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翻译: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翻译:激起的浪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11.有同学根据这篇古文拟出了一个上联,请你帮忙对出下联。
(4分)上联:万物有凭有恃有待均难自在下联:众生无贪无嗔无痴皆为善根教子两例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
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行之非,揜②藏文饰,冀其自改。
年登婚宦③,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选自《选自颜氏家训·教子》)【注释】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
②揜:同“掩”,遮蔽,掩盖。
③婚宦:结婚和做官。
此指成年。
12.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B)(3分)①一言之是②遍于行路③终年誉之④失于教义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13.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方式和结果作正反对比,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即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3分)【参考译文】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
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
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
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三、读·写(70分)14.下面是主题为“超越自我”的全国青年运动会会标图案(图案颜色为红、黄渐变),请写出该会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80字左右)(6分)该标志以汉字“青”为原型进行了巧妙设计,形似一个飞奔的青年,是青运精神的象征。
红色代表青年运动员热情、阳光、有活力。
最下部较细的两抹,像跑道,代表竞赛项目。
往上重抹的一笔,形似彩虹,在图案中构成了飞奔中运动员的双腿。
中间部分,是人形的躯干,形似翅膀。
最上端是人形头部,也代表青运会火炬中燃烧的火焰,表达青运会希望给年轻人传递的最终信息——攻坚克难,超越自我,不断追求更高的梦想。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①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②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我们只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③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④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
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
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