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想像描绘诗歌表现的画面。
教学设想:
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感情地去读诗,去品味语言,去大胆想像,去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的嫦娥卫星为我们传回的月球的图片(共3幅)。
晚上,你有没有仰望,追寻她那美丽、神秘的身影呢?面对这神奇、迷人的夜空你能想到什么呢?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凭着奇妙的联想与想像,为我们编织出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入到一个神话境界。
这便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天上的街市》。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听读欣赏课文多媒体朗读,欣赏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明确:诗歌主要描写了天上美丽的街市和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
三.多角度多层次朗读品味欣赏诗歌。
1.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第一节诗教师可范读,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重音。
进而读出全诗的节奏、重音。
边读边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板书:音乐美)
2.读出诗歌的图画美。
一边读一边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尽情想像诗歌描绘的画面。
读了想像描绘,想像描绘了再读,力争把诗歌描绘的美好画面充分地读出来。
(第一节诗要读出星灯互映的美丽的夜景,二三两节要读出天上的街市是如何美丽,最后一节要读出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教师板书:图画美)
3.读出诗歌的情感美。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怎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和学生讨论后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隔着一条天河。
天河风大浪急,波涛汹涌,又宽又深。
在喜鹊的帮助下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才能见一次面,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还受着王母娘娘的残酷压迫。
诗歌中的牛郎织女呢?他们天天见面,非常幸福。
诗中的牛郎织女
1
长歌短吟、坦坐牛背、自由来往,他们时常提着那神奇的灯笼,领着一双可爱的儿女到美丽的街市上游玩,到那平明如镜、清幽宜人的天河边散步.
为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把第三节按传说的内容改一改。
“你看,那滔滔的天河,定然是十分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只能隔河相望”。
通过改诗,明确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师进一步明确诗歌写作背景。
当时的中国在作者的眼里是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面对人民的苦难生活,作者十分愤怒的,他在一首诗中曾经写到“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所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
”于是诗人昂起头,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寄托在天上,通过描绘天上的美好生活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从而激励人们为了美好的生活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特别提示同学:把诗歌读得越美好越能体现诗人的感情)
教师配上多媒体画面、音乐让学生动情地读。
(教师板书:情感美)
四.自学质疑讨论。
学生分组自学讨论课文,前后桌4人一组,要求找出写的好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有疑问的地方以及感悟深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呆会儿提出来。
并且声明以分组比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解决的问题多,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好。
学生自学质疑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引导点评。
)
1.教师引导学生用置换词语的形式分析诗歌的语言。
如“远远的”为什么用得好?因为远远望去,街灯与明星极为相似。
换成“遥远的”好不好?不行,太远了,看不清了。
换成“身旁的”行吗?不行,太近了,就不象了,“远远的”准确说明了诗人与街灯的距离。
“远远的”是叠词,富有音韵美。
值得推敲的词语还有很多:为什么是街灯“现”了,改成“亮”不好吗?诗歌最后一节为什么用一“朵”流星,不用一“颗”流星?
2.诗歌的美丽画面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联想与想像。
(生答后教师板书)教师适时地和学生一起看课件,总结诗歌是怎样联想和想像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