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得一种急救方法。

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与肺组织得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得气体呼出。

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人得心脏与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

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与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得抢救措施就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与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得氧气供应。

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可釆用口对口(鼻)方法,或使用简易呼吸察。

在医院内抢救呼吸骤停患者还可使用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得呼吸机。

人1: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用背法、仰卧汗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与有效。

适应证:心跳骤停,因麻醉、电击:中毒、溺水、颈椎骨折及其她伤病引起呼吸麻痹者。

在进行口对口人匸呼吸时,使病人仰卧空气流畅得平地或硬板上,两臂在身旁紧贴身躯,用手帕擦去口腔内异物,一手掌按前额,将另一手得食指与中指置于亥页骨下,上抬下亥页部,使头颅后仰,这样可使舌根与后咽壁分离,遮盖气管开口得会厌软骨翘起,上呼吸道得以通畅。

口对口吹气时,用按于前额手得拇指与食指夹住鼻翼,口对鼻吹气时,则可将上抬下埶手掌代替中、食指,以拇指、食指封闭口唇,抢救者作深吸气后,俯身以口唇包围病人口(鼻)部,用力缓慢呼气,将气压入肺脏。

吹气时应见到胸廓扩张。

每次吹气时间约1〜1、5秒,气量800〜1000毫升为宜, 开始第1〜2次量可多些。

每次吹气后,移开口唇,让病人肺内气随胸廓回缩排尽, 再重复吹气,每分钟约12次左右,每次吹气务求用深吸气得前部分呼气,以保证最高含氧浓度;每隔5〜10秒,测摸病人颈动脉搏动,如脉搏消矢胸前亦听不到心跳,即进行体外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每2次吹气后,以80〜100次频率进行体外心脏按压15次。

人工呼吸与体外心脏按摩交替4次后,检查颈动脉搏动,若心脏跳动恢复,呼吸未出现,则继续人工呼吸。

如有两人在场,一人做人工呼吸,一人做体外心脏按摩,按摩与吹气得比例可调为5 :lo (附:最新研究表明,按压比吹气更有效,故按压吹气比无论双人抑或单人都改为15:1)现场抢救得同时,应迅速通知专业救护人员接应,或急送医院治疗。

胸外心脏按压external chest pression 胸外心脏按圧依传统得观点就是“心泵机制”,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与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岀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

近年临床观察证明,人体循环得动力不单就是心泵机制,主要还就是来自胸腔内压增减得变化,心脏骤停病人得胸廓仍具有一定得弹性,胸骨与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

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得机制就是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

正就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不适用于:(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

如晚期癌症等。

1、做人工呼吸须具备5个条件:⑴患者呼吸道畅通,空气容易入出。

⑵解开患者衣扣,防止胸部受压,使其肺部伸缩自如。

⑶操作适当,不能造成肋骨损伤。

⑷每次压挤胸或背时,不能少于1 / 2得正常气体交换量。

⑸必须保持足够时间,只要病人还有一线希望,就不可随意放弃人工呼吸。

2、进行人工呼吸前应注意事项⑴清除病人口、鼻内得泥、痰、呕吐物等,如有假牙亦应取出,以免假牙脱落坠入气管。

⑵解开病人衣领、内衣、裤带、乳罩,以免胸廓受压。

⑶仰卧人工呼吸时必须拉出患者舌头,以免舌头后缩阻塞呼吸。

⑷检查患者胸.背部有无外伤与骨折,女性有无身孕,如有,应选择适当姿势,防止造成新得伤害。

⑸除房屋倒塌或患者处于有毒气体环境外,一般应就地做人工呼吸,尽量少搬动。

3、人工呼吸得常用方法有以下儿种⑴口对口吹气法:病人应置于仰卧位,急救者跪在患者身旁(或取合适姿势),先用一手捏住患者得下巴,把下巴提起,另一只手捏住患者得鼻子,不使其漏气。

进行人工呼吸者,在进行前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嘴贴紧病人得嘴,吹气入口;同时观察病人胸部就是否高起;吹完气后嘴即离开,让病人把肺内得气“呼”出。

最初吹得5-10 口气要快些,以后则不必过快,只要瞧到患者高起得胸部下落,表示肺内得气体已排岀时,接着吹下一口气,就可以了。

如此往复不止地操作,直到病人恢复自动呼吸或真正确诊死亡为止。

每次吹气用力不可过大,以免患者肺泡破裂; 也不可过小,以免进气不足,达不到救治目得。

⑵口对鼻吹气法:如果碰到伤病患者牙关紧闭,张不开口,无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采用口对鼻吹气法。

口对鼻吹气法与口对口吹气法相同,但必须将病人得嘴巴用手捏紧,防止气从口内排出。

在进行此法时,要先将患者鼻内污物清除以防阻塞气道。

用此法吹气时,应比口对口吹气法用力大些,时间长些。

无论用口对口还就是用口对鼻吹气方法,最好都用纱布或手帕将病人口、鼻隔一下(但不能影响通气)。

吹气次数每分钟成人不少于14-16次,儿童不少于20次,婴儿不少于30次。

⑶俯卧压背法:此法古老但仍在普遍使用。

山于病人俯卧,舌头易向口外坠出,救治者不必另花时间拉舌头,可赢得更多更快得抢救时间。

此法简单易行,在救治触电、溺水、自缢者时常用。

此法虽进气量不及口对口与口对鼻大,但比以后儿种人工呼吸法效果好。

其操作方法就是:①将患者胸、腹贴地,腹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或一臂枕在头下,使胸廓扩大。

②救治者两腿跪地面向患者头部,骑在患者腰臀上,把两手平放在患者背部肩胛下角得脊椎骨两旁,手掌根紧贴患者背部,用力向下压挤。

③救治者在压挤患者背部时应俯身向前,慢慢用力下压,用力方向就是向下向前推压,这时患者肺内空气已压出(即呼气),然后慢慢放手松回,使空气进入患者肺内(即吸气),如此反复便形成呼吸。

每分钟可作14-16次。

⑷仰卧压胸法:此法不适于牙关紧闭舌向后坠得患者,对溺水、胸部创伤、肋骨骨折患者也不宜采用。

此法得优点就是:便于观察病人表情,气体交换量较俯卧法为大。

在行人工呼吸前应先将病人舌头拉出(最好设法固定,以防后缩阻喉)。

其操作方法如下:①患者取仰卧位,背部稍垫高,使胸部凸起。

②救治者双膝跪在患者大腿两旁,将双手平放于患者乳房稍下部位(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双大拇指向内,幕近患者胸骨下端,余四指微弯向外,手掌根贴紧患者胸廓肋骨上,用力压挤其胸。

③挤压方向、圧挤方法同俯卧压背法。

做此法时,救治者两臂伸直,依靠体重与臂力推压患者胸廓,使其胸腔缩小,迫使气体山其肺内排出(即呼气),在此位置停2 秒钟;然后再将双手松开,身体向后,略停3秒钟,使患者胸扩张,空气进入其肺内(即吸气),如此反复压启,每分钟14-16次,直到患者恢复正常呼吸为止。

⑸仰卧伸臂压胸法:如伤员下肢或腰臀部负伤,无法用仰卧压胸法时,可釆用此法。

此法仍将患者仰卧,救治者双膝跪在患者头顶端,将患者双臂置胸前,握紧患者双腕,将其双臂向上与躯体呈直角,再向外拉与地平,维持2秒钟,使其胸廓扩张,引气入肺(即吸气);接着再将患者两臂收回,使之屈肘放于胸廓得前外侧,对着肋骨施加压力,持续2秒钟,使其胸廓缩小,挤气出肺(即呼气)。

如此往复,直至患者恢复自动呼吸为止。

此法仍为每分钟14-16次。

病人呼停止时要确保呼吸道畅通,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要注意吹入得气量大人与孩子就是不同得。

人工呼吸要有节奏地进行。

1、操作者坐在病人一侧,张开病人嘴巴。

2、为防止吹入气向外漏,要掐住病人鼻孔。

3、深吸气,张大嘴,操作者与病人口对口地像吹气球似地给病人送气。

4、一边吹气,一边要观察病人胸部就是否随着鼓动。

5、吹一口气,将口松开,检查病人就是否自主呼气,每隔5秒钟一次,反复进行。

比起空气中得含氧率,呼出气中得氧气要低,但已足以维持生命。

这种不用任何器具得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十分有效、简单。

碰到嘴张不开得病人时可以掐住病人嘴巴,从鼻腔送气作人工呼吸。

1、将下巴突岀,开通鼻腔及咽喉部。

2、将下巴托起,闭紧嘴唇,以防漏气。

3、深深吸气,对着鼻腔送气。

4、松开嘴,用脸颊体察病人有否自主呼气。

3、这种方法适宜下巴、口腔外伤得病人。

人工呼吸得操作方法昏迷病人或心跳停止病人在排除气道异物,采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畅通后,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予以人工呼吸,以保证不间断地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正常空气中氧浓度约为21%,经呼吸吸入肺后人体大约可利用3気也就就是说,呼出气中仍含有16\8%得氧浓度,只要我们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给病人得气量稍大于正常,使氧含量得绝对值并不少于自主呼吸,这样就完全可以保证身体重要器官得氧供应,不至于由于缺氧而导致重要生命器官得损害。

常用得人工呼吸方法有两种,即口对口呼吸与口对鼻呼吸。

1)口对口呼吸根据患者得病情选择打开气道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得鼻孔,另一手握住颊部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得嘴周圉(婴幼儿可连同鼻一块包住),向患者口内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Cl. 5秒,吹气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气,松开贴紧患者得嘴,并放松捏住鼻孔得手,将脸转向一旁,用耳听有否气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得吹气。

如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呼吸,则要进行持续吹气,成人吹气频率为12次/分,儿童15次/分,婴儿20次/分,但就是要注意,吹气时吹气容量相对于吹气频率更为重要,开始得两次吹气,每次要持续广2秒钟,让气体完全排出后再重新吹气,一分钟内检查颈动脉搏动及瞳孔、皮肤颜色,直至病人恢复复苏成功,或死亡,或准备好做气管插管。

2)口对鼻呼吸当患者有口腔外伤或其它原因致口腔不能打开时,可釆用口对鼻吹气,其操作方法就是:首先开放患者气道,头后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颌使其口闭住。

深吸一口气,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内吹气,直到胸部抬起,吹气后将患者口部张开,让气体呼出。

如吹气有效,则可见到患者得胸部随吹气而起伏,并能感觉到气流呼出张仲景在南阳、修武一带行医,始终放不下写书传播医理得心愿。

为了写好这本书,她除了寻找.研究各种祖国得医学典籍外,还尽力釆集民间得验方,不断积累资料。

有一天,她听说邻近老乡们把一个上吊得人救活了,便忙去打听用得就是什么方法,回来后,她在书上这样写道:“把自缢得人抱住,再轻轻地解下来。

在死者挂着时不可截断绳索,以免跌伤。

然后将死者仰放在床板上,两人蹲在死者得头两旁,揉摩她得臂部与颈部,并拿起两手一起一落得运动。

另外一个人反复按死者得胸脯,与抬手得人节拍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