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派名师听课感悟

浙派名师听课感悟

浙派名师听课感悟
多样的参与机会是提高科学课效能的保证
――观摩第27届浙派名师小学科学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之感悟
塘栖一小教育集团车金根
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正悄然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个基于知识创新、注重个性开放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创新必然成为民族与国家发展的不歇动力.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创造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参与机会,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多样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实践体验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以学习间接知识的方式实现,只有通过对某种活动的直接体验,才能培养相应的能力.依据这一研究成果,我们把学生的学习由接受间接知识的过程改为通过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获取直接知识的过程.这就为学生观察、实验、思维、交流、合作、实践体验等提供大量的机会,教师应尽力帮助学生抓住并且利用这些参与机会,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学会实验、学会思维、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实践体验,从而使相应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供多样的参与机会,是切实提高科学课参与效能的保证.那么,该怎样给主体提供哪些参与机会呢?我通过亲身观摩2010之春第27届浙派名师暨京沪苏浙小学科学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使我感悟颇深,我愿把我的感悟奉献给大家一同分享.
1、多向互动参与.
现代教学论引入交往概念,认为教学过程不完全是一个特殊的认
识过程,还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多向互动主要表现为师生互动、生
生互动、人机互动等互动方式.(1)师生互动,意即教师与学生之间
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
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
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根据课堂实际,大胆打破
原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2)生生互动,意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式是
课堂上学生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在生生互动中,教师只是充当
讨论的主持人(甚至可以让学生来主持)、组织者的角色,即使要对
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也必须本着肯定和鼓励的原则.(3)人机互动,意即人对计算机的控制和操作,让计算机真正为人服务.这里所指的“人”,既是教师,又是学生.作为教师要与软件研究工作者加强合作,充分开发课件的交互功能,强化学生的即时反馈和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真实实现人机互动.同时要把计算机大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
外围绕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知识的软件,在网上查询各种相关信息资料.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交流技能等各种社会性品质的养成;有利于学生之间
的交流,取长补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而这种
人际互动是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的应有之义,因为参与就意味着沟通、交流、交往,具有平等性、民主性、多向性.有效的主体参与必然有
着良好的人际互动性,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能够互
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互相尊重和信任,平等竞争与合作,
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2、小组合作参与.
当前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给更多的学生以更多的参与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它关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
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追求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
好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利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
育的水平,实现个体与群体的沟通,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
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比如特级教师徐闻音老师在上三年级科学《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一课时,给学生提供清水、白醋、可乐饮料、冰快等物体,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要求每个小组里的学生互助合作,研究水有什么性质,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终于得出水所具有的性质以及新的发现.
3、创设情境参与.
通过创设看、做、思等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1)、创设看的情境.
这里的看,是指观察,观察做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真知,发现问题的前提条件.观察能力是通过感官,捕捉事物典型的,具体本质的外部特征的能力.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比如特级教师徐闻音老师在上三年级科学《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一课时,创设看(多种感官参与观察)的情境,让学生把水通过眼看、鼻闻、手摸、嘴尝等的观察活动,自主地得出“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之科学结论.
(2)、创设做的情境.
这里的做,是指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人的实践能力,它包括使用各种仪器和药品,安装各种仪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和安装各种复杂实验装置等.
比如全国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袁优红老师所执教的五年级科学《做一个钟摆》一课,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钟摆,通过对摆的实验研究,获知摆的快慢不仅与摆绳长短、摆锤长短有关,还与摆锤上的金属圆片的位置有关,从而让学生建立起比较接近于本质的“摆长”之科学概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个一分钟摆30次的钟摆.
(3)、创设思的情境.
这里的思,指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通过经常的独立思考活动才能逐步形成.科学学科
中的实验活动,就是独立思考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推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位置.比如全国科
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赵兢老师所执教的五年级科学《看不见
的磁场》一课时,教师提供给学生磁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地独
立实验;同时让学生思考:在做磁铁实验的探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被发现的?学生边做实验边进行独立思考,经历
一个发现、分析、梳理的过程.学生在充分实践、充分感受基础上,
通过观察、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使他们的认识逐步由“点”――“线”――“面”――“空间”,从而形成磁场的概念.
4、提供材料参与.
在教学中,通过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参与课堂,能使学
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分析,主动建构起自己
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实验
操作,发展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全国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袁优红老
师所执教的五年级科学《做一个钟摆》一课时,通过给每个小组提供
有结构的摆(长摆锤的摆、短摆锤的摆、摆锤上固定金属圆片的摆)进行实验探究,获知摆的快慢不仅与摆绳长短、摆锤长短有关,还与
摆锤上的金属圆片的位置有关,从而让学生建立起比较接近于本质的“摆长”之科学概念.通过主体参与,使学生发现问题--进行假设--
实验验证--形成结论--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从而提高了主体参与的实效性.
5、实践体验参与.
实践体验主体参与的情感性特征.情感参与是高参与度的又一表现.情感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传统教学中学生处在一种被
动的地位,反复频繁的考试,使大部分学生积累的是失败的各种消极
体验.有效主体参与必然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所谓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不是仅仅指轻松、愉快等浅层次的接受,而是指一种对学习有
着浓厚兴趣,积极向上充满自信、自尊、自强、自主,有勇气克服困难,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的健康良好心态.这是生命之流在涌动、勃
发的深层体验.有效主体参与之所以会产生积极体验,是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承认,主体能力得到了展示,他们有了充分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肯定的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因而他们体验到的是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
比如,杭州市名师工程培养对象姜向阳老师所执教的三年级科学《磁铁的两极》一课时,提供没有s、n极标记的磁铁材料让学生研究,希望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能“重演”人类对磁铁两极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过程,使学习过程更具探究性,将教材安排的学习内容设计转化成真正的属于孩子们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经历“真正”的探究过程,其价值核心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我认为以上各种参与机会,应渗透在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并做到融会费通,融为一体,不要把各种参与机会绝对化地区分开来.
总而言之,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提高主体参与效能的前提,只有在此基础上积极创设多向互动、小组合作、情境化、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实践体验等多种多样的参与机会,才能切实提高主体参与的实效性,这是提高科学课参与效能的重要保证.
2010年04月15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