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综述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综述


对因素/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组成判断矩阵, 计算权重值。
要求: 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判别最好使用特尔菲法测定的数 据; 判断矩阵必须通过一致性检验。

(三)城镇土地分等资料调查与整理

1、调查的内容 (1)分等的基本资料 (2)城区区位资料 (3)城镇积聚规模资料 (4)城镇基础设施资料 (5)城镇用地投入产出水平资料 (6)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料 (7)区域综合服务能力资料 (8)区域土地供应潜力资料



(4)能反映不同性质城镇之间的土地等差异;
(5)易通过统计资料获取或易量化处理。

3、影响城镇土地等的因素、因子选择方法

一般根据特尔菲法进行,必要时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作为辅助手段来筛选。
4、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

权重:反映分等因素因子对城镇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

遵循3条原则: (1)权重值与因素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大小成正 比;

城镇土地分等的对象是:

城市市区、建制镇镇区土地;

土地定级的对象:


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 土地。 城镇以外的独立工矿区、开发区、旅游区等用地也可一同 进行评定。
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体系
城 镇 土 地 分 等 定 级 体 系
分层次进行

市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 进行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
二、城镇土地分等的具体方法

(一)城镇土地分等准备工作 土地分等工作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1、计划方案准备 编写城镇土地分等任务书 内容包括:

开展城镇土地分等的区域和范围; 分等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时间划分和经费预算; 需要的技术资料和图件资料; 分等成果图; 分等技术方案。
标准化处理的方法有2种: 位序标准化或极值标准化。

(1)城镇区位资料的整理

1)城镇交通条件指数求取 统计各种对外交通手段 分 加总各项得分

对各种交通方式分别赋 计算城镇交通条件指数
赋分的标准可选用2种方式之一:

一是用特尔菲法或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赋分标准; 二是参照《城镇土地分等规程》提供的赋分标准:


3)从第一轮打分起,必须参考上一轮打分的结果进行;
4)打分轮次一般为2-3轮。

表3-2-1 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权重调查表
因素或 因素/ 因子 因子A
上一轮 平均分 上轮方 差 重要性 排序 权重值
因素/ 因子B
因素/ 因子C
因素/ 因子D
因素/ 因子E
因素/ 因子F
因素/ 因子G
因素成对比较法
(2)因子评价指标与土地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或 负相关关系。 只有区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与土地质量呈负相关, 其余因子与土地质量都是正相关。

3、因子分值计算的公式

(1)位序标准化的公式
Yij 100 X ij / n
Yij


Yij——第i个分等对象的第j项因子分值; Xij ——第i个分等对象的位序(各分等对象按第j项因 子指标值大小进行排序,当指标值与土地质量呈正相 关时,排序从大到小进行;反之亦反。); n——参加分等的城镇个数。
(2)极值标准化公式
yij 100 ( j) ( xij x j ) /( xmax xmin )
Yij——第i个分等对象的第j项因子分值; α (j),Xj—— 当第 j 项因子指标与土地利用效益呈正相关 时,α (j)=1且Xј= X min ;当第j项因子指标与土地利用效 益呈负相关时,α (j)=-1且Xј= X max ; Xij ——第i个分等对象的第j项指标值; ——各分等对象Xij指标的最小值; X

土地级的顺序在各城镇内部统一排列。
二、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与对象

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 为全面掌握城镇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 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为国家和各 级政府制定各项土地政策和调控措施,为土地估价、 土地税费征收和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 依据。
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对象
外贸出口额综合指数
备选
备选
专业技术人员比
金融状况
邮电服务能力
人均年末银行储蓄率存 款余额
人均优点业务量
必选
备选 备选 备选
区域农业人口人均 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耕地 区域人口密度 区域人口密度
2、因素、因子的选择原则

(1)指标值变化对城镇土地质量有显著影响;
(2)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3)指标反映当前的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并对城镇未 来土地等产生影响;
7大主要因素、24个因子及选择要求
因素层 选择要求
必选
因子层
交通区位 城镇对外辐射能 力
评价指标
城镇交通条件 指数 城镇对外辐射 能力指数 城镇人口规模 城镇人口密度 城镇二三产业 值 城镇工业销售 收入
选择要求
必选 备选 必选 备选 备选 备选
城镇 区位 因素 城镇 聚集 规模 因素
必选
城镇人口规模 城镇人口密度 城镇非农业规模 城镇工业经济规 模


Wi——第i个因素或因子的权重; Ei——第i个因素或因子经多轮打分后的均值。
要求

1)专家应是熟悉城镇土地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有关行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以及高层次决策者, 专家总体权威程度较高,总数为10-40人; 2)按照表格3-2-1进行打分。专家打分时应根据相应 工作的背景和打分说明进行,并在不协商的情况独立 打分;

极值标准化公式
yij 100 ( j) ( xij x j ) /( xmax xmin )
(2)城镇集聚规模资料整理

将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密度、城镇二三产业增加 值、城镇工业销售收入的原始值和标准化值填入有关 表格。

(3)城镇基础设施资料的整理

将城镇年末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全年人均生活用水 量、城镇气化率、排水管道密度的原始值和标准化 值填入相应表格。

有铁路站点的城镇每拥有1条国家干线铁路得6分 每拥有一个跨省际告诉公路出入口得5分 。。。。。。
2)城镇辐射能力指数求取

通过城镇所在区位的货运总量和客运总量来计算。 按照极值标准化公式,对城镇所在区域的货运总量 和客运总量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 用特尔菲 法或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货运总量和客运总量的权 重 加权计算城镇对外辐射能力指数 把结果填入相应表格
(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料的整理

GDP综合指数、地方财政收入综合指数、固定资产 投资综合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综合指数、外 贸出口额综合指数的原始值和标准化值填入相应表 格。

(5)区域综合服务能力资料的整理

人均年末储蓄余额、人均全年邮电业务量、专业技 术人员比的的原始值和标准化值填入相应表格。
(四)城镇土地等的初步划分

1、初步划分的要求 (1)是在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分等对象 的综合分值的基础上确定的;

(2)在一个分等初步方案的形成过程中,因子指 标的标准化方法应保持一致。
2、因子分值计算的原则

(1)在城镇土地分等因素资料整理的基础上,采用位 序标准化和极值标准化的方法,分别计算分等对象的 因子分值,因子分值∈( 0-100)。 因子分值越大,其对土地质量的影响越大。

按上述原则、要求和公式,对个因素对应的因子指标 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各因子的分值,将结果填 入相关表格。 如:表3-2-2 城镇设施因素因子分值计算表

表3-2-2 城镇设施因素因子分值计算表
编号 城 镇 名 称 道路状况 (人均铺装 道路面积) 原始 值 标准 化值 供水状况 (人均生活 用水量) 原始 值 标准 化值 供气状况 (气化率) 原始 值 标准 化值 排水状况 (排水管道 密度) 原始 值 标准 化值 城镇 生活 设施 因素 分值
城镇劳动力投入强 度
备选
备选
因素层 选择要求 因子层 区域经 必选 济发展 水平因 素 区域GDP
财政状况
评价指标
GDP综合指数
地方财政收入综合指数 数
选择要求
必选
必选
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综合指 必选
商业活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综合指 必选 数
外贸活动
区域综 必选 合服务 能力因 素 区域土 备选 地供应 潜力因 素 区域科技水平
因素层
选择要求
因子层
评价指标
选择要求
城镇基 础设施 因素
必选
道路状况 供水状况
供气状况 排水状况
城镇人均铺装道 路面积 城镇人均生活用 水量
城镇气化率 城镇排水管道密 度
必选 备选
备选 备选
城镇用 地投入 产出水 平因素
备选
城镇非农业产出效 果
城镇商业活动强度
单位用地二、三 产业增加值
备选
备选
建筑规定资产投资 强度
2、城镇土地分等资料调查的一般要 求

(1)除反映增长率的资料外,其他资料时限应在前2 年内;应统一时限。
(2)同一因素/因子的数据应口径一致。 (3)调查资料应填入《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规定 的相应表格或调查手簿中。 (4)必要的实地考察、补充校核工作。



3、城镇土地分等资料的整理

主要内容: 选取合适的方法对
min

X max ——各分等对象Xij指标的最大值.
举例

已知某因子与土地质量等呈负相关,其指标值为80, 已知该因子指标的极限高值和极限低值分别为130和 20,则采用极值标准化公式进行标准化后得到的指标 值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