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青海省)01

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青海省)01


1.3本细则服务于固体矿产普查中的1∶5万化探普查(地球化学调查),它不涉及油气、地热和环境调
2 2.1 依据工作目的、涉及面积大小和要求工作的粗细程度,本细则所述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大致
a.地球化学普查。其工作目的是配合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或小比例尺地球化学扫面后大型区域 化探异常显示的成矿远景区带以找矿为主要目的的地球化学普查。涉及测区面积多在200平方公里以 上。要求其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从设计到报告)、综合性(分析元素较多,配合1∶5万地质调查时 考虑基础地质研究需要)
1999年3月于西宁
青海省1∶50 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试行)
1 1.1 青海省1∶50 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细则(以下简称“本细则”),主要为青海省 1∶5 万区域地球化学普查中规范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而设置,同时,兼顾1∶20万区域化探后异常 查证中的水系沉积物加密测量工作。它是国标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 000)》相关 条款在青海省的细化和发展,旨在使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细则对1∶5万地球化学水系 沉积物测量(以下简称“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从其工作选区、设计书编写、野外施工,物测量适用于水系发育的山区,所以,本细则适用于水系发育山区的1:5万化探工作; 对“水系发育”
b.以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挖掘已有资料、文献中的有用信息,从中定位本项目工作的起点, 理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构思实现本项目任务主要指标的初步方案。 c.有条件时,尽可能进行设计前工区踏勘,有必要时在已知矿化体或其它特殊地质体(如超基性 岩体)赋存的地段进行方法试验(附录1) 3.3 a.工作任务:包括任务来源、目的与要求、选区依据和工作量。工作任务表述应是设计书“序言” b.测区概况:包括测区自然地理景观、地质矿产、表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前人研究程度。该部 c.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要求,包括拟采用的野外工作方法、样品测试项目及其方法、数据处理与 制图方法技术,以及全过程质量监控措施与方法,提交成果的主要内容、规格及时间等。该部分内容 d.施工组织与计划:包括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以及相应的设备、材料、人员编制和经费计划。该部 4 4.1 野外工作方法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书执行,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做微调性变更;若重大变更,如采 样点变更超过15 a b
b.区域异常查证时的水系沉积物加密测量。涉及工作面积多为几十平方公里。矿种针对性较强, 分析元素较少,旨在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设计和成果报告可能包容若干个被查证异常,资料处理和
2.2 a.区域地球化学扫面之后,在区域异常和地质构造关系上显示出可能存在的成矿远景区带,可在 最具战略突破意义的地段划定1∶5万化探普查范围。范围界定上,兼顾地球化学异常主体和推 b.当1∶20万图幅边缘已发现重要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信息(矿体、矿化、地球化学异常),然而, 从地质构造和未封闭异常看含矿带可能延伸至尚未进行地球化学扫面的邻幅时,可在推断远景带上跨 图幅划定1∶5万地球化学普查范围。范围界定上,应使邻幅工作面积较大,本幅工作面积设置以包含

如果把1∶20万地球化学扫面看作我国边远省区全域性第一轮地球化学普查,其工作由《区域地 球化学勘查规定(1∶200 000)》所规范;那么,《青海省1∶50 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 则》(以下简称细则)则是为规范青海省非全域性第二轮地球化学普查而设置,青海省属于边远省区, 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立项、项目实施至项目验收和资料归档,细则分九部分做出具体规定。 为了便于对细则中某些条款的理解和操作,细则后编写、收录了10 细则编写组由庞存廉、李明喜、于兆云和孙泽坤四人组成,李明喜主笔。在省地矿厅和化勘院有 关业务主管部门以及诸多专家的关注和指导下,进行了两次起草、两次审查和多次修改。在第二次起 细则依据1∶5万《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国标DZ/T0011—91相关条款的基本要求和精神进行 构架,以使产品质量和构型上与全国同行业保持基本一致。同时,更着力于总结吸收青海省20年来的 区域化探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技术法规形式将其适用部分加以固化。作为1∶5万《地球化学普 查规范》在青海的细化和补充,强化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相信,通过细则的贯彻试行,不但可以使 青海省1:5万地球化学普查和区域异常查证中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走向规范,而且可以预期其产品 然而,受青海省化勘科技水平和编作者知识水平的双重局限,细则的拟定虽经再三斟酌,难免其 中某些条款仍不适宜我们并不了解或变化了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资料整理与解释方法上,本无定规, 随着科学思维的进步,需要变化和发展的可能性就更大。这正是我们建议试行若干年,经过再实践的
c.纯属异常查证性质的选区,应是含有推断可能发现工业矿体或矿床的甲乙类异常区段,目标矿 种上应优先考虑国家或地区经济急需、近期可能投入开采产生经济效益的矿种。范围界定上, 3 3.1 设计书是项目施工的依据,是管理部门督查项目实施情况依据之一,应根据项目委托单位的任 3.2 设计书编写准备工作。详细占有与测区任务相关的资料,并构思设计出保证实现任务目标的技 术方案与组织措施,是项目成功执行的重要保证;设计前的认真准备是优秀设计的前提。为使 设计尽量实用合理,避免执行中的重大修改,编写设计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收集同测区有关的自然地理、地质、矿产及区域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尽量收集涉及类
c
d
4.2 野外采样方法。野外采样方法涉及采样密度和样点布设,采样部位和层位,原始样品重量估定, 采样观测记录内容和格式。除了采样记录内容和格式力求一致,其它方面都需因不同的自然景观区域 (见附录2) 4.2.1
a.采样密度。最小普查目标确定后,水系沉积物中,主要异常载荷粒段所显示的异常流长是采样 密度设计的依据。以找矿为主要目的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其最小普查目标是捕捉小型矿床或工 业矿体的异常,采样密度一般为每平方公里4~8个采样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