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计生工作要点一、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决策和统筹协调机制建设(一)主动融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继续加强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兼职委员单位的联系,协调落实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职责。
(办公厅牵头,委机关各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
做好综合决策与统筹协调机制的顶层设计。
加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等试点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试验区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继续开展综合改革示范市创建活动,加强经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继续落实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奖代投激励机制、县乡服务机构管理机制等三项改革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群众自治工作机制两项改革。
(办公厅牵头,委机关各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切实督促后进转化。
坚持分类指导,稳定低生育水平。
保持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继续关注人口大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较晚省和流动人口大省,重点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基础薄弱、政策落实难度大的地区的指导和督查,推动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办公厅牵头,政策法规司、发展规划与信息司、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强宣传倡导和舆论引导。
抓住《公开信》发表30周年的契机,组织开展重大主题社会宣传活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推进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改革创新。
大力开展党政干部人口理论教育,推动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及各地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轮训阵地开展人口理论教育和研究。
(宣传教育司、办公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做好人口战略研究和发展规划工作,切实加强人口宏观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五)进一步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做好人口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衔接,加强人口因素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内在关系的研究,开展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稳妥推进人口城镇化的对策措施研究,深化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充分发挥人口专家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完善与高等院校长期合作模式。
继续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长效机制。
做好课题研究管理和成果转化工作。
(发展规划与信息司牵头)(六)完成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深入研究"十二五"人口发展思路,拟订"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草案,编制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做好规划的配套政策制定及项目编制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指导和推动各地人口计生部门开展区域和地区人口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开展"[xxxxx]"人口发展规划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终期评估。
(发展规划与信息司牵头)(七)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
开展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二期立项工作。
加快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
探索建立与公安、民政、卫生、统计等部门的人口信息共享机制。
(发展规划与信息司负责)(八)协助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信息核查和统计监测工作,提高人口基础数据质量。
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制度改革,加强综合分析。
加强统计监测点的工作,做好专题抽样调查工作。
(发展规划与信息司负责)(九)进一步加强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
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步伐,继续组织实施"以奖代投"综合考核评估工作。
探索建立人口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加强人口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
(发展规划与信息司牵头)三、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努力提高计划生育家庭保障福利水平(十)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提高计划生育家庭收入和保障福利水平,特别是增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消费和发展能力。
制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指导意见。
(政策法规司牵头)(十一)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三项制度"。
逐步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政策覆盖面,争取提高奖励标准。
妥善解决对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的扶助,总结推广建立完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制度的经验。
完善"三项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专项督导,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政策法规司、财务司、办公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与相关惠民政策的有机衔接。
积极推进新农保制度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
参与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
积极解决农村社区征地补偿款分配问题。
继续推动扶贫开发、农业开发、教育、劳动力培训、危房改造等政策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
(政策法规司牵头)(十三)加大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
协调建立贫困地区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
指导贵州省毕节地区实施"万户帮扶"和"千户示范"项目。
落实支持西藏、新疆、宁夏等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政策。
(政策法规司牵头)四、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继续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十四)继续实施"优生促进工程"。
积极开展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均衡营养等重点工作,促进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深入开展。
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制定工作规范,开展优生管理和技术培训,改善服务机构优生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重点加强优生实验室建设,努力提高优生服务能力。
继续探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有效工作模式。
(科学技术服务司负责)(十五)继续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
加强对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推进省级创建活动。
总结推广东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新经验。
促进长效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有效减少非意愿妊娠。
组织完成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竞赛活动,继续实施"三千人才工程",加强高级技术人才培养。
继续推进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建立口服避孕药首诊排查登记制度。
检查评估《计划生育避孕药具政府采购目录》的执行情况。
落实好四川地震灾区再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探索建立特殊救助服务长效机制。
(科学技术服务司牵头)(十六)加强对县乡服务站的指导和管理。
加快推进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八项服务功能,加快数字化服务站建设。
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管理,开展评定300个县级示范站和1000个乡级示范站工作。
(科学技术服务司牵头)(十七)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认真组织实施人口计生领域的"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项目,组织新的项目申报国家立项,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
制定"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发展规划,加快部委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积极推进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科学技术服务司、财务司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加大新型人口文化建设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十八)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以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婚育文明建设。
适时推出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家庭、个人和单位代表。
(宣传教育司牵头)(十九)大力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
继续推动西部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
深入开展早期启蒙教育和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工程。
(宣传教育司、人事司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扎实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全面落实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全程服务、规范管理、严查"两非"等五项措施。
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县(市、区)督促指导和专题培训力度。
全面推广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制度。
(宣传教育司牵头)六、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重点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一盘棋" (二十一)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部门综合治理,落实计划生育免费服务,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开展全国流动人口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推动条例的贯彻落实。
适应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发展的新特点,开展人口流动迁移分布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价指数,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政策法规司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二)扎实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
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工作机制,巩固省内"一盘棋"成果,推动实现重点区域"一盘棋",努力实现到XX年全国"一盘棋"的工作目标。
做好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和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工作,完善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着力推进网络化协作。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发展规划与信息司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十三)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
开展人口计生依法行政便民维权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继续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推动各省开展自查和检查工作,深入研究依法行政重点难点问题。
继续组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贯彻落实情况调研工作。
做好媒体反映问题的调查处理和有关重点案件的督办工作。
(政策法规司牵头)(二十四)继续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
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执行效果评估和研究。
研究论证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和异地缴纳产生的规避等问题,推动《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修订。
推进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行政立法工作。
做好地方立法指导工作,总结交流各地立法经验,推动科学民主立法。
开展立法有关课题研究。
继续做好部门规章的修改完善工作。
(政策法规司负责)(二十五)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加强对信访反映突出问题的汇总和分析,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力争在完善和制定政策层面上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加大对滞留重点上访老户问题的督查力度,联合开展信访事项督查督办。
建立相关制度,推动各省(区、市)加快解决上访难点问题。
进一步完善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工作。
(办公厅、政策法规司、纪检监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建设,加快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二十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
完成"[xxxxx]"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认真编制"十二五"服务体系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