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知识讲解
无细胞结构:
不能独立生存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 微生物的生境
生境:生物生命的环境区间;依据生境的理化指标分为温和环 境和极端环境。
红色代表古细菌;蓝色代表细菌;浅绿色代表藻类;棕色 代表真菌;黄色代表原生动物;绿色代表植物;紫色代表 动物
红色代表古细菌;蓝色代表细菌;浅绿色 代表藻类;棕色代表真菌;黄色代表原生 动物;绿色代表植物;紫色代表动物
四、食品检测所涉及的类群
微生物
非细胞生物
细胞生物
病毒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菌
酵母菌、霉菌
类群 病毒 细菌 真菌
类群 病毒 细菌 真菌
中国微生物已知物种数与世界已知物种数的比较
中国的物种数 400 500 8000
世界的物种数 5000 4760 72000
中国/世界(%) 8.0 10.5 11.6
霉菌及其毒素:我国还没有制定出霉菌的具体指标,鉴于有很多霉菌 能够产生毒素,引起疾病,故应该对产毒霉菌进行检验。例如:曲霉 属的黄曲霉、寄生曲霉等,青酶属的桔青酶、岛青酶等,镰刀酶属的 串珠镰刀酶,禾谷镰刀酶等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为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 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
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环境,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 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 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和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可以为制定正确、安全的加工、贮存、销售等提供科学依据
• 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 欧洲“二噁英”、“疯牛病”(20世纪90年代) • 日本大肠杆菌O157:H7中毒(1996) • 中国SARS(2003) 、东南亚国家禽流感(2004) • 美国菠菜大肠杆菌O157:H7污染事件(2006)
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是正确评价和保证食品安全性的先 决条件,也是国际贸易上公平交易的有力科学依据。
生物的已知种数和估计总种数
已知种数 5000 4760 72000
估计总种数 130000 40000 1500000
已知种百分数(%) 4 12 5
食品中常规指示菌和致病菌的关系
好氧菌总数
单增李斯 特氏菌
芽孢杆菌
肠杆菌科 大肠菌群
粪链球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弧菌科
粪大肠菌群 大肠杆菌
志贺氏菌
厌氧 梭菌
致泻性大肠杆菌
O157
弯曲菌
常规指示菌和致病菌的“危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
Very few microbes are always pathogenic
如 霍乱弧菌、O157、单 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等
Many microbes are potentially pathogenic 如肠球菌、蜡样芽孢 杆菌、白色念珠菌、
温和的环境 无处不存在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意味着微生物 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 中。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 12 吨;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 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 方厘米;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大公古盐井(自贡,凿于北周时期)
二、微生物与食品工业
一般来说,微生物既可以在食品制造中起 有益作用,又可以通过食品给人类带来危 害。
远古人类发现,吃剩的米粥数日后变 成了醇香可口的饮料—酒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霍乱病人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三种方式
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就是受人们欢迎的食品,乳酸菌可引起蔬 菜和乳类及其它多种食品的发酵,所以,人们在食用酸牛奶和酸泡菜 时也食用了大量的乳酸菌;单细胞蛋白就是微生物体中获得的蛋白质, 也是人们对微生物菌体的利用。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 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 为8500万;
极端环境:普通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
常见的极端环境
B
A
C
D
E
Fig.1 微生物生长的极端环境 A 盐碱干旱地 B 海底火山口 C 南极冰川 D 海滩晒盐场 E 星球高辐射表面
枯草芽孢杆菌等
Most microbes are never pathogenic
如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任务和内容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就是根据食品卫生的要求,从微生物学的角度, 对不同食品所提出的与食品有关的具体指标要求。我国卫生部颁布的 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菌落总数(个/1g、1cm、1cm2 ):清洁状态的标志;预测食品可能 存放的期限. 大肠菌群(MPN/100ml):较为理想的粪便污染的指标菌群;作为肠道致 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致病菌(不得检出):沙门氏菌、肉毒梭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副 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霉菌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主要内容
食品微生物检测基础 食品微生物检测指标 食品微生物检测程序
第一部分 食品微生物检测基础
一、 什么是微生物
1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
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 甚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通常人肉 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 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 生物。
E.coli
体积小、
大小以um计,但比 表面积(表面积/ 体积)大,必然有 一个巨大的营养吸 收,代谢废物排泄 和环境信息接受面。
这一特点也是微生物与一切大 型生物相区别的关键所在。
小
微小生物包括: 有细胞结构:
原核结构的细菌(Bacteria)、古生菌(Archeae) 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如酒类、食醋、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 微生物酶的应用:
总之,食品微生物学的任务在于研究有益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为 人类提供有益与健康、营养丰富的食品,并避免在食品制造、流通和 保藏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防止食品腐败和产毒,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三、食品微生物学检测的意义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