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整地,良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期和播种方法,合理密植及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等,缺一不可。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
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发展玉米生产有着许多优势:一是玉米光合效率高.光呼吸低,在生产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二是玉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光、热、水、肥资源的利用比较充分,在中低产地块种植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是玉米用途广泛,是优质的饲料和工业原料,需求量不断加大。
1.播前整地
秋翻秋整地二到三年轮翻一次。
前作收获后,及时灭茬施肥秋翻,做到根茬翻埋良好,耕深18~25cm,耕后及时耙、压,注意保墒,在秋季达到可播种状态。
秋翻春整地秋翻地,待土壤化冻15℃左右时,就要耙、耢、起垄、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低洼地块最好是秋打垄,便于晒垡散水。
春季土壤化冻15cm深肘,在已清除根茬的地块上实行三犁成垄,深施底肥,随打垄、随镇压,以待播种。
2.良种选择
良种是增产的重要因素,增产作用高达30%~50%。
因此,选
择适合的良种对实现玉米高产稳产至关重要。
在良种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选用高纯度的一代杂交种。
第二,要注意品种的生育期,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春玉米要选用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较大的品种,麦田套种的夏玉米要选用中晚熟品种,:麦收后夏直播玉米要选用中早熟种。
第三,根据需要适当选用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青贮玉米、糯玉米、甜玉米、高淀粉玉米等专用型品种。
3.种子处理
3.1晒种
在播种前选择晴天,摊在干燥向阳的土场上,连续暴晒2-3天,并注意翻动,种子晒均匀,可提高出苗率。
3.2浸种
在播种前用冷水浸种12小时,或用温汤(水温 55℃~57℃)浸种6-10小时,还可用0.15%~0.2%的磷酸二氢钾浸种12小时。
用微量元素浸种的,可用锌、铜、锰、硼、钼的化合物配成水溶液浸种。
浸种常用的浓度硫酸锌为0.1%~0.2%,硫酸铜为0.01%-0.05%,硫酸锰或钼酸铵为0.1%左右,硼酸为 0.05%左右,浸种时间为”小时左右。
3.3药剂拌种
为了防止病害,在浸种后晾干,再用种子量 0.5%的硫酸铜拌种,可减轻黑粉病的发生;还可用20%的萎锈灵拌种,用药量是种子量的1%,可以防治玉米丝黑病。
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药、水、种。
子的配比为1:(40-50):(500~600);用
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药、水、种子。
配比为 1:(30~40):400。
3.4种衣剂包衣
1千克种衣剂可包种子50千克,药量为种子量的2%。
种衣剂要直接包衣,不能再加水或其他物质。
包衣时间不能太晚,最迟在播种前2周包衣备用,以便于种衣膜固化而不至于脱落。
人工包衣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中毒。
3.5做好发芽试验
种子处理完成以后,要做好发芽试验,一般要求发芽率达到90%以上,如果略低一些,应酌情加大播种量,如果发芽率太低,就应及时更换,以免播种后出苗不齐,缺苗断垄,造成减产。
4.播种
4.1播种期
当土壤5cm处地温稳定通过6~8℃、土壤耕层含水量在20%左右,即可开犁播种。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8%时,可在地温稳定通过5℃时抢墒播种。
5~9月份≥10℃的活动积温在2900℃以上的地区,最佳播种期要随春季土壤墒情适当调整,干早年提前3~5d,多雨年推迟3~5d,以确保全苗。
4.2播种方法
4.2.1机械播种:播深2~5cm,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当土壤含水量不足18%而抢墒播种的,采取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一定把种子播到湿土上。
4.2.2 刨埯坐水种:半干旱区要采用这种播种方法。
4.2.3 镇压:播后最好采用iym苗眼镇压器镇压。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8%时,镇压强度为600~800g/cm2土壤含水量在22~24%时,镇压强度为300~400g/cm2。
4.3 播种量
4.3.1 机械播种+公顷播种量35~45kg。
4.3.2 刨埯种,公顷播种量30~35kg。
5.合理密植
5.1改宽行为窄行种植
据试验,行距由100厘米缩小到76厘米时,增产5%~10%,在一定范围内,密度越大,缩小行距的增产效果越显著。
当选用紧凑型品种每公顷密度在2.25万~8.25万株时,60~70厘米的行距对产量影响不大。
由60厘米减少到30厘米或增加到80厘米时,则分别减产11%和9%。
5.2选用高质量的优良杂交种
高质量的玉米品种是保证密度的主要条件,如果种子发芽率低,纯度不好,子粒大小不匀,播种后造成缺苗断垄,而且出苗速度,生长势、发育进程等都会产生不同。
当高密度种植时,矮株弱株会产生空秆,造成减产。
6.合理施肥
6.1种肥
种肥的施用量,优质农家肥每亩250公斤左右。
如使用氮素化
肥作种肥,每亩施肥纯氮1.5公斤左右。
用磷素化肥作种肥,每亩用五氧化二磷1.5-3公斤。
种肥施用时,一定要注意和种子保持—定的距离,更不可以与种子混合—起播种,避免烧籽而影响出苗。
最好是沟施或穴施,这样既可以和种子隔开,又可以充分利用肥料中的有效部分,做到经济用肥。
6.2追肥
追肥一般用化肥,尤以速效性化肥为佳。
用腐熟的人粪尿或家畜、家禽的粪便作追肥,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玉米追肥的时期主要是苗期(攻秆肥)、穗期(攻穗肥)和粒期(攻粒肥)。
6.2.1攻秆肥:宜早不宜迟。
6.2.2攻穗肥:在玉米拔节期至雄穗抽出前施用,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
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6.2.3攻粒肥:玉米授粉后施用为宜。
对于一些晚熟品种或土质砂性的地块,在抽雄穗出现脱肥现象,可以追施攻粒肥。
攻粒肥用量不宜过大,—般占总施肥量的10%,同时宜早施。
以免造成贪青晚熟。
7.田间管理
7.1查田补种
播种后l0d每隔5d进行一次查种、查芽,对坏种、坏芽的应及时催芽坐水补种。
7.2化学除草
用莠去津类胶悬剂和乙草胺乳油 (或异丙甲草胺)混合,对水在玉米播后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进行土壤喷雾。
7.3间、定苗
幼苗3叶期间苗,4~5叶时定苗。
留大苗,壮苗、齐苗,不要求等距,但要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可多留一成苗,留作迫肥前去掉弱、小、病、杂苗时备用,以保证定足苗。
7.4铲趟
7.4.1铲前深趟一犁:除免耕.地块外,当幼苗长到2-3叶时,进行铲前深趟一犁,深度20-25cm。
7.4.2三铲三趟:及时铲趟,做到三铲三趟,搞好田间管理,雨季前拿大垄。
7.5病虫害防治
7.5.1花白苗:5月中,下旬(6叶期前)发现病株,用0.3%的硫酸锌溶液喷洒1-2次。
7.5.2粘虫:6月中、下旬557月上旬,如平均每株有一头粘虫,用氰戊菊酯类乳油对水喷雾防治,还可用 50~7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把粘虫消灭在三龄之前。
7.5.3玉米螟:7月上,中旬每公顷释放22.5万头赤眼蜂,将螟虫消灭在孵化之前。
设置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7.6促早熟
7.6.1去雄:当雄穗抽出1/3长时,每隔一行或两行去一行雄
穗,严防带顶叶。
7.6.2站秆扒皮晾晒:在低温年份,中晚熟或晚熟品种腊熟(抽丝50~55d)后,要站秆扒开玉米果穗苞叶,促进籽粒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