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研究生论文写作第五讲_摘要、关键词、引言、结语、后记(致谢)
研究生论文写作第五讲_摘要、关键词、引言、结语、后记(致谢)
这部分占比例要小,起简介作用。文字要简洁、明确、 具体,使人看到引言,就知道本文的基本价值。
偶尔可以将涉及论文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放在 引言中。
引言最好控制在2000字以内。
有很多同学无论写什么法学论文,一开头就 写“概念”、“概述”和“历史沿革”,给人的 感觉就像在写教材。所以,“问题的提出和文献 综述”就是防止将论文写成教材的最好办法,也 是防止学生抄袭的有效办法。
应当把“引言”从形式到内容都写成问题的 提出与文献综述。引言举例.doc
(二)结语 很多同学往往在结语部分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 将来还应当进一步研究”;
或者表达论文写作的过程如何艰辛,如“熬了三个月,本文终于 定稿了”;
或者写一些表示谦虚的话,如“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 或者写一些感谢老师和同学的话,如“感谢老师和同学三年来对 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或者写一些展望将来的话,如“期望以本文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展望未来,前途无限光明,但是道路必将是漫长的”。
第五讲 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 结语、后记(致谢)
一、论文标题、摘要及关键词 二、引言和结语 三、后记(致谢)
一、论文标题、摘要及关键词(中文)
(一)论文标题 题目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 好的论文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成 果、内容、意义。 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 题目要专一,开掘要透,道理要深,立意要新。 题目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汉 字。
16结语.doc、博士论文文献综述.doc
三、后记(致谢) 后记应有感而发,所谓“情由心生”。 切勿抄袭。 应当实事求是。 人大硕士论文后记.doc、博士论文文献综述.doc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2.摘要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摘要便于读者用最短时间掌握信息,了解研究工作或文章的主要内 容和结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详读全文。同时,摘要为文献汇编、计 算机储存、检索做好准备,成为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 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对摘要有明确要求。 写好摘要,既需要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更是一种雕琢艺术。 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 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 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9硕士论文摘要问题.doc、10硕士论文摘要问题.doc、不规范的摘 要.doc、11硕士论文摘要范例.doc、12期刊论文摘要范例.doc、13 期刊论文摘要范例.doc
4.题目应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1)浅析我国公司解散清算制度及完善、亲属拒绝作证权问题之探 讨、浅论中国审级制度改革、试论治安处罚中自由裁量权及控制、关 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效力的分析、刑罚正当性思考——从来源到 目的、对我国建立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思考、虚假出资的认 定及相关问题探究,等等。
结语不是后记!
结语,就是总结(summery),就是要把正文各部分 的主要观点提炼出来,以非常简明的语言把自己的研 究结论集中整理出来,让读者读了结语之后,就知道 你的观点是什么。最好用1,2,3等数字一条一条地把 自己的结论总结出来。
写结语时,措词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明具 体,使读者看到作者的独到见解。
(2)重大道德义务应成为不作为义务来源、死刑的司法适用、我国 医疗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缺少“论”或“研究”。
(3)但调查报告例外:如“安徽省首次县乡人大代表同步换届选举 有关法律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二)摘要 1.摘要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摘要是指摘录下来的要点,主要是表述论文的主要观点。 摘要的内容包括:一是简要概括论题的意义,二是将论 文的主要内容表述为阐述论文观点的一段话。 关于摘要的字数(期刊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 般应选3——5个。 不要用“问题”、“对策”、“完善”、 “研究”、“建议”等标题的通用词作为关 键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引言和结语
(一)引言(引论、绪论、前言、序言等) 引言是指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指出
前人或旁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哪些尚未解 决(即文献综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说明 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即创新点)。
1.简洁、明了 如“我国行政拘留制度的研究”、 “论如何完善我国警察即时强制 制度”。 2.题目要正确、通顺 如“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诉讼研究”——“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 问题研究”、“比较广告问题探讨”——“比较广告的法律问题研 究”。 3.题目应与正文内容相吻合 如“电子提单冲突法问题研究”一文,其正文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一、提单电子化概述;二、电子提单的识别与管辖;三、电子提单 的立法及法律适用;四、我国电子提单立法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