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李汉林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国内外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体育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美好的憧憬和展望。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发展历程现状一、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当人类产生后,开始共同劳动和生活的时候,管理活动就开始了管理实践活动成为管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基础与源泉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继而法、德、美等国开展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技术的大变革,也促成了管理思想的革命此时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却为后来管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在总结前人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管理原理”,成了管理科学建立的标志此后,许多学者都力求将各派观点兼容并蓄,建立统一的管理理论体系这些理论逐步趋于统一,形成新的、全面的、统一的现代管理学。

2、国际体育管理学的发展萌芽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初)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开始将企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体育领域中,这是人们对体育管理进行专门研究的开始。

苏联也从20世纪40 年代开始对体有管理学进行研究。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研究人员各自为战,研究处于自发阶段,研究成果也十分零散,没有形成统一体系。

创立时期(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随着人们对体育管理的研究的逐渐深入,体育管理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20世纪50年代,体育管理学在美国北正式列为大学课程,开始体系培养管理的专门人才。

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在体育大学、院系中推出各自的体育管理学,并有大批体育管理学教程和专著问世,标志着体育管理开始由降雨层次上升到科学层次。

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体育管理学发展迅速,人们不断从经济领域移植管理方法到体育领域,同时也开始了对体育管理自身规律的探讨,希望能够在体育与管理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起体育管理科学的理论体系。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内,体育管理的理论研究逐渐深入,体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逐渐建立。

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和体育管理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体育管理的认识由重视学校体育行政管理、校级运动训练管理到重视职业体育管理、体育俱乐部管理等方面转移,体育管理的研究方向与体育事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特点,标志着体育管理学的逐渐成熟。

3、体育管理学在国内的发展1935年我国出版了金兆均的《育行政》,但真正研究和建立体育管理学科则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此时,我国体育院校开始研究体育管理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管理,我国体育管理科学历层次已经齐全1985年部分体育院校开始增设体育管理本科专业,1989年武汉体院正式招收体育管理研究生,现在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大学已有3所。

体育管理学科组织及学术活动在我国发展较快、1985年广州召开了“全国体育管理研究会学术讨论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体育管理学术活动、原国家体委于1985年成立了“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1994年成立了“国家体委系统科学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这些学术组织经常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体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推动了体育管理科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不仅从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引进体育管理专著,而且邀请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体育管理专家来华讲学,对促进我国体育管理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发起,筹建了亚洲体育管理学会,体育管理学科有了新的发展趋势。

1)体育管理思想观念发了生转变体育管理将由传统的经验决策向民主、科学的决策转变;体育管理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体育管理将由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政府统一集中的管理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管理转变;体育管理将由重视理论性管理研究向重视务实管理研究转变,明确政府与社会的事权划分,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2)体育管理的学科体系不断拓展完善体育管理学将会进一步分化,学科体系将不断扩展体育管理学的分化发展使其产生了体育管理原理、竞技体育管理学、学校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管理学、军队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管理、体育物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体育人才资源管理、体育科技管理和体育资金管理等二级学科、体育管理学的某些二级学科根据特殊需要,可能产生更深层次的学科例如,体育产业管理的下面有可能产生体育旅游管理、体育广告业管理、体育经纪人管理、体育市场管理、体育无形资产管理等社会体育管理有可能产生乡镇体育管理、社区体育管理、民族传统体育管理、伤残人体育管理和大众健身俱乐部管理等。

3)体育管理学科知识结构日益趋向合理自20世纪80年代体育管理学科建立以来,我国出版体育管理学教材达20多部,反映了体育管理学知识结构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这些教材的基本结构大体上是: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一体育管理职能一体育管理对象一体育管理实践,该体系基本能反映我国当前体育管理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2.各教材的基本原理与职能部分具有一定的体育特色,同时从一般管理学当中的借鉴稍显过多管理对象部分基本实现了一般管理与体育管理的有机结合、实践部分反映了体育管理实践的现状,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与方法3.其内容不断更新,体系日益完善,结构趋向合理,反映出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知识结构不断趋向合理。

二、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面临的问题体育管理学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得到公认的学科体系, 没有一本“体育管理原理”之类的名著问世。

纵观体育管理学的内容体系, 可以发现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 体育管理学研究偏重运用西方管理理论而忽视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管理思想, 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西方文化下的管理和东方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截然不同。

我国很多管理学的研究往往都忽视文化差异的影响, 不自觉地对西方管理思想倍加推崇, 而对本国优秀管理思想和理论却很少继承。

2) 体育理论和管理理论进一步融合的问题。

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框架由两大板块组成, 即体育管理基础理论部分和体育业务管理理论部分。

基础理论部分平均占体育管理学内容(字数) 4019 % , 体育业务管理部分占5911 %[2]。

由此可见我国体育理论所占比例过高,并且管理理论和体育理论两大块界线不清的局面依然没有彻底改变。

3) 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中各种业务管理性质不明确, 导致未能深入发展。

从体育业务管理的内容划分来看基本都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划分的, 管理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的科学行政管理到行为管理学再到现代管理学到近来的企业家管理学, 管理思想一直在不断更新, 因此应弄清楚各种管理的相互区别和联系, 明确性质, 进行各种业务管理的深层次研究。

2、体育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随着大学本科的扩招以及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 我国体育管理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

相反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员却相对匮乏。

不难发现体育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中存在着问题。

1) 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偏离。

我国体育管理专业主要集中在本科教育, 研究生招生规模很小。

而大学本科教育尚属于高等教育的基础阶段,从培养目标看, 本科教育不属于高层次的管理教育。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学术性教育, 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高教、科研和管理等机构从事体育管理学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而当前体育管理市场需要的正是中高级体育管理人才, 达到理论水准的体育管理研究生如果不参与市场操作和实践将是一种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2) 体育产业内部的阻力。

中央财经大学高涵教授指出, 目前从事体育产业的主要是两类人: 一是原先就在体育系统工作的人, 他们对体育本身有很深刻的认识, 但没有管理和经济学科上的背景;第二类是商人, 他们对商业有很敏锐的嗅觉, 但对体育所具有的特殊性认识不清, 进行商业化运作往往忽略了这种特殊性而导致失败,这就是体育产业内部的阻力。

原先管理者相对缺乏体育经营管理的业务素质, 却占据着体育产业的主要职位, 而学校培养的具有相对管理学知识背景的学生却很难在体育产业中谋求一个锻炼的职业。

3、相应对策,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现状和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疑惑和问题, 为了规范其学科的良性发展,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注重对我国古代优秀管理思想的继承, 借鉴国外体育管理先进理念, 创立中国特色的管理学新内容体系。

2) 加强对管理理论和体育理论的相关性的研究, 将两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3) 深入体育管理学各项业务管理的研究, 建立和完善体育管理学的二级学科。

4) 学校培养目标和招生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整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 改进教学模式, 培养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三、未来憧憬与展望1、体育管理学知识内容的发展1).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体系将演变基础理论的内容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体育事业管理的内容比例增加,体现出管理理论与体育管理实践的不断融合;基础理论侧重点各异,表现出内容体系从整合到分散,再到整合的发展趋势;体育事业管理内容日益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相吻合。

2).我国体育管理学基本内容的发展趋势。

体育理论和管理理论进一步融合,不断提炼、归纳和总结出新的规律,在原有体育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更具有体育管理特色的体育管理原理和原则,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管理学已具雏形在内容上,逐步走向基本原理和基本职能融于体育中观管理中,由注重宏观和中观的理论研究,向重视中观和微观研究延伸,体育管理学更具有实践应用性。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拓宽了领域,丰富了新型体育管理学的内容体系21世纪体育的产业化、社会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大,体育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将向面向改革、面向客观实际、面向未来发展体育管理系统、体育管理可持续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将成为体育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社会体育管理将成为体育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全民健身运动、社区体育、农村体育、职工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等将成为社会体育新的亮点,针对社会体育的各个领域由原有的中观层次的研究向微观领域深化和细化研究,大大充实更实用的体育管理内容、体育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使体育经济管理成为体育管理学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将成为体育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同时,体育管理将会不断充实符合体育特点的管理技术与方法。

总之,21世纪体育事业将会更加繁荣,对体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体育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肥沃的土壤西方发达国家许多高校都培养了大量体育管理人才.出现了各种体育管理的学术成果,同时其体育管理实践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