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社区网格化解决方案目录1项目背景 (13)2我司解决方案概述 (15)3产品特点 (17)3.1逐级精细管理模式 (17)3.2事件上报 (18)3.3系统事件自动分流 (18)3.4绩效自动考核 (19)3.5事件项目可定制 (19)3.6接口开放 (19)3.7GIS可视化操作 (19)3.8符合规范 (20)4功能介绍 (20)4.1人口管理 (20)4.2特定人口管理 (21)4.3单位法人管理 (21)4.4社区单位管理 (21)4.5商户管理 (22)4.6民情上报 (22)4.7警情上报 (22)4.8自动考核 (23)4.9自动统计 (23)4.10自动通知 (23)4.11自动催促 (24)4.12流程定制 (24)4.13事件定位 (24)4.14人口定位 (24)4.15事件流程跟踪 (24)4.16分级管理 (25)4.17老人和儿童管理 (25)4.18公共安全管理 (25)4.19邻里矛盾解决 (25)4.20舆情监控 (26)4.21社区环境监控 (26)4.22黄赌毒及时发现 (26)4.23邪教组织及时发现 (26)4.24公共设施管理 (27)4.25志愿者管理 (27)5系统架构 (27)5.1总体架构 (28)5.2数据流向 (28)5.3逻辑处理 (29)6软件模块 (30)6.1超时事件查看 (31)已分配未接受事件 (31)已接受未反馈记录 (31)已接受未回访记录 (31)6.2超户操作 (31)社区信息管理 (31)小区管理 (31)楼栋信息管理 (31)楼栋信息管理 (31)单元信息管理 (32)开关设置 (32)开关时长设置 (32)网格长管理 (32)旗县信息管理 (32)社区网格明细 (33)6.3部门工作 (33)待反馈事件 (33)被驳回事件 (33)二次处理带反馈事件 (33)政策公文 (33)6.4事件信息查看 (33)归档事件信息 (33)遗留事件信息 (33)邮件查看 (33)短信查看 (34)6.5志愿者服务 (34)6.6社区服务单位 (34)社区居委户 (34)社区物业公司 (34)社区业主大会管理 (34)6.7地图操作 (34)儿童 (34)事件信息 (34)户分布查看 (35)事件上报 (35)人房互查 (35)老人保地图 (35)6.8数据信息统计 (35)公益岗位统计 (35)育龄妇女统计 (35)个人爱好统计 (35)就业状况统计 (35)文化程度统计 (36)是否就业失业登记统计 (36)两代一委统计 (36)残疾类型统计 (36)残疾等级统计 (36)年龄阶段人口统计(7个页面) (36)养老保险统计 (36)医疗保险统计 (37)未参保统计 (37)是否参加招聘会统计 (37)服兵役统计 (37)户归属统计 (37)户口类型统计 (37)特殊家庭统计 (37)住房类型统计 (37)居住性质统计 (38)婚姻状况统计 (38)民族统计 (38)人口政治面貌状况统计 (38)外来人口 (38)犯罪记录 (38)宗教信仰 (38)重症精神病人 (38)社区矫正人员 (38)邪教人员 (38)留守儿童 (39)常驻人口 (39)政治面貌 (39)领取社保补贴统计 (39)6.9百姓互动平台(微信) (39)注册 (39)亲子教育 (39)图片共享 (39)救济中心 (39)新闻 (39)社区活动 (39)公告政策 (40)办事指南 (40)社区公告 (40)文体协会 (40)平安创建宣传 (40)民情上报 (40)警情上报 (40)6.10数据信息查询 (40)年龄阶段的人口信息查询(分9个页面包括儿童信息查询) (40)退休人员信息查询 (40)空巢老人信息查询 (41)未参保人员信息查询 (41)养老保险信息查询 (41)残疾人员查询(分等级和类型两个方面的查询) (41)就业失业等级证信息查询 (41)生育保险信息查询 (41)两代一委 (41)户信息查询 (42)个人爱好查询 (42)公益岗位人员信息查询 (42)工伤保险人员信息查询 (42)居民医疗信息查询 (42)职工医疗信息查询 (42)失业保险人员查询 (42)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查询 (43)是否参加招聘会人员查询 (43)婚姻状况信息查询 (43)孤寡老人信息查询 (43)领取社保补贴信息查询 (43)军属人员信息查询 (43)个人医保信息查询 (43)育龄妇女信息查询 (44)6.11组织政策 (44)党组织结构管理 (44)社区政府机关组织信息 (44)社区商铺 (44)社区组织单位信息 (44)民情日记管理 (44)社区中心管理 (44)楼长管理 (44)6.12百姓互动平台(微信)后台管理 (45)新闻后台管理 (45)社区活动 (45)社区中心联系人管理 (45)救济中心管理 (45)办事指南 (45)文体协会 (45)社区公告后台管理 (45)亲子教育管理 (45)图片共享 (45)主题图管理 (46)6.13通知公告 (46)主题图管理 (46)待分发事件 (46)待分发事件 (46)拨回事件分发 (46)二次完成待回访 (46)待归档事件 (46)6.14人口信息管理 (46)待归档事件 (46)楼长任命 (46)户管理 (46)老人病史管理 (47)移动设备管理 (47)6.15系统管理 (47)配置项管理 (47)操作日志 (47)登陆日志 (47)角色管理 (47)用户管理 (47)功能管理 (47)7系统实施 (48)系统涉及到的各个层次的软硬件设备如下: (48)7.1总体步骤三阶段 (48)7.2地图制作 (50)7.3数据采集 (50)7.4机房环境 (50)7.5网络环境 (50)7.7短信号码申请 (51)7.8微信公众号申请 (51)7.9系统软件安装 (51)7.10应用软件安装 (51)7.11数据倒入 (51)7.12系统开通测试 (51)7.13人员配置 (51)7.14人员培训 (51)7.15平台宣传 (52)7.16正式运营 (52)8运作模式 (52)8.1工作人员分工 (52)8.1.1社区工作者 (52)8.1.2政府职能部门 (52)8.1.3指挥中心 (53)8.1.4群众 (53)8.2案件整体运作 (53)8.2.1事件上报方式 (53)8.2.2事件分流 (55)8.2.3事件接收 (57)8.2.4事件反馈 (57)8.2.6事件归档 (59)9.3人口管理整体运作 (59)9.3.1常驻人口查询 (59)9.3.2流出人口查询 (60)9.3.3流入人口查询 (60)9.3.4特定人口查询 (60)9.3.5查询方式 (60)9.4绩效考核 (60)9.4.1考核方式 (61)9.4.2考核对象 (61)9.4.3红黄牌机制 (61)9项目测试及验收 (61)10服务维护与保障机制 (62)10.1维护方式及流程 (62)10.2维护服务方式 (62)10.3服务保证 (63)11售后服务承诺 (63)11.1培训承诺 (63)11.2培训对象及内容 (64)11.3培训计划 (64)11.4质保和售后服务承诺 (65)11.5保修期的注意事项 (65)1项目背景社区管理,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

通过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实践,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为了贯彻落实加强社会网格化建设、创建社区管理有关精神和部署,全面提升全市社会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全市社会管理建设,确保所辖区域和谐稳定,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创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为总抓手,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2我司解决方案概述面对社会管理的创新要求,我司将从管理角度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进行梳理,创新,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能够支撑社会服务管理运行的信息化体系。

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用户为社区管理信息员、社会公众、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各个委办局,以及各级相关领导。

针对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业务系统部分来说,从使用系统的用户看,管理信息员和相关人员经过系统培训后,对一般的业务处理和技术使用应该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和能力。

从系统的使用频率来看,使用最频繁的应该是前端的报送和核查部分,即社会公众和管理信息员对系统进行操作的频率会比较大。

此套系统建立统一信息平台,以达到“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目标,此外,系统将基于GIS技术,实现全社区一张图,在地图上集中地展示社区所涉及到的网格、楼栋、户、人口、各部门等各类业务信息,实现业务合同;同时,采用智能手持终端,实现社区网格管理人员对事件、基础数据采集、管理、监控、上报、信息查询等功能;并建设指挥中心、实现与大屏系统的对接。

本系统将针对客户业务需求,形成区县、街乡、社区、网格等管理模式,通过各类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各单位业务数据的抽取、转换、整合,实现在一张地图上进行定位展示,从而实现各单位业务上的协同工作,避免各业务系统独立、重复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应用.系统贯穿网络、社区、街道三个层级,汇总基础数据使基础数据得到有效更新,包括数据采集,事件信息采集,入库后系统将对信息进行归类处理,对上报的案例事件进行自动分流处理,大大缩短了案件处理周期,同时,系统还将通过微信的方式和群众进行互动,使其大众化。

此外,系统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社区内的部门、行政综治等进行自动分析考核,并对其结果进行列表和统计展示给社区工作人员。

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网格级:研发手持终端,以手持终端和业务系统的形式,实现网格管理人员对事件、事项、基础数据的实时监控、上报;同时完成对所属网格的信息查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