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路实验报告篇一:直流电路实验内容实验一直流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与交、直流电压;2.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及电流定律,加深对正方向的理解;3.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4.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学会测量戴维南等效电路中的开路电压、诺顿等效电路中的短路电流及等效内阻的方法;5.自拟电路验证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定律(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某一瞬间流入和流出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即∑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某一瞬间沿任一闭合回路一周,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U =0。
2.叠加原理在具有多个独立电源的线性电路中,一条支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分别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值得注意的是,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电流或电压的计算,不适用于功率的计算。
3.等效电源定理(1)戴维南定理: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等效电阻串联构成的电压源等效代替。
等效电压源的源电压为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串联电阻为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作用为零时的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2)诺顿定理: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等效电阻并联构成的电流源等效代替。
等效电流源的源电流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并联电阻为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作用为零时的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4.最大功率传输正确匹配负载电阻,可在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如图1-1所示,电路中功率和负载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其中RL 为负载,可变;RS为电源内阻,不变),L??E2P?I2?RLR?R?LS??SRL为求得RL的最佳值,应将功率P对RL求导,即dP?0dRL图1-1 功率最大传输电路I1 得 RL=RS ,即为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E2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实验板上各电阻的阻值,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可改变输出电压大小多测量几次),实验台上 E1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大小。
注意: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时,电阻不能图1-2 直流电路实验图带电;测量不同的电量,万用表要正确换档。
2.实验电路本实验采用图1-2所示的含有两个独立电源的线性电路。
实验时要正确连接线路。
3.基尔霍夫定律按图1-2所示电路连线,分别测出各元件两端的电压和各支路中的电流,并记录于表1-1中。
用以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表1-14.叠加原理在图1-2中,按E1和E2共同作用、E1单独作用、E2单独作用的次序,测量各支路的电流,并填入表1-2中,电流值的正负号以图1-2中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为准。
注意:当E1单独作用时E2不起作用,对E2的处理方法是将作为E2的稳压电源关闭并拆除,另用一根导线把实验板上E2的两接线柱短接。
同样E1不起作用时亦如此处理。
5.戴维南定理在图1-2中,将R5支路去掉,测量有源二端网络B、C 间开路电压UOC、等效内阻RO和电阻R5的数值,并将所测数据记于表1-3中。
注意:测量电阻R5时,要将电源关掉,绝对不允许带电测电阻。
测量内阻RO时要使E1 与E2不起作用,具体作法参照实验内容4操作。
6.诺顿定理同实验内容5,去掉R5支路,测量有源二端网络B、C 之间短路电流ISC,等效电阻RO和支路电阻R5,并将所测数据记录于表1-4中。
7.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测试首先参照原理简述中的说明推导出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然后自拟电路,自制表格,并进行测试。
四、实验设备实验中使用的设备见表1-5。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题目、目的、内容(包括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数据表格);2.整理所有的测量数据,记于相应的表格中,并根据要求进行计算;3.根据实验数据,可选择任一回路、节点或支路,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4.画出最大功率传输实验的电路图、必要的测量表格,写出推导过程,画出P=f(RL)曲线,说明实验结果;5.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写出实验后的一些体会。
六、注意事项1.严禁电源短路,换接线路时要将稳压电源关闭;2.根据被测对象随时转换万用表的测试按键、表笔插孔及面板按键;3.测量电流时要将表串接在电路中,严禁同电源并联;4.测量电阻时,要切断电源,严禁带电测量电阻;5.测量电流或电压时,如发现表针反转,应把两个接线端子上的接线予以对调。
七、思考题1.错把电流表当电压表使用,会产生什么结果?就图1-2的具体电路加以分析。
2.能不能用叠加原理进行功率计算?为什么?3.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使用条件是什么?篇二:直流稳压电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直流稳压电源班级:计应学号:姓名:陈萍103 1008143342一、课程内容的概述各种电子电路和电子设备都需要稳定的直流电源,但电网提供的是50HZ的正弦交流电,这就需要将电网的交流电转换稳定的直流电,直流稳压电路就是实现这种转换的电子电路。
当今社会人们极大的享受着电子设备带来的便利,但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的电路--电源电路。
大到超级计算机、小到袖珍计算器,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必须在电源电路的支持下才能正常工作。
当然这些电源电路的样式、复杂程度千差万别。
超级计算机的电源电路本身就是一套复杂的电源系统。
通过这套电源系统,超级计算机各部分都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符合各种复杂规范的电源供应。
袖珍计算器则是简单多的电池电源电路。
不过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个电池电源电路,比较新型的电路完全具备电池能量提醒、掉电保护等高级功能。
可以说电源电路是一切电子设备的基础,没有电源电路就不会有如此种类繁多的电子设备。
由于电子技术的特性,电子设备对电源电路的要求就是能够提供持续稳定、满足负载要求的电能,而且通常情况下都要求提供稳定的直流电能。
提供这种稳定的直流电能的电源就是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在电源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直流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性指标,反映直流稳压电源的固有特性,如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另一类是质量指标,反映直流稳压电源的优劣,包括稳定度、等效内阻(输出电阻)、纹波电压及温度系数等。
二、电路的设计框图及概述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思路①电网供电电压交流220V(有效值)50Hz,要获得低压直流输出,首先必须采用电源变压器将电网电压降低获得所需要交流电压。
②降压后的交流电压,通过整流电路变成单向直流电,但其幅度变化大(即脉动大)。
③脉动大的直流电压须经过滤波、稳压电路变成平滑,脉动小的直流电,即将交流成分滤掉,保留其直流成分。
④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再通过稳压电路稳压,便可得到基本不受外界影响的稳定直流电压输出,供给负载RL。
2、直流稳压电源原理直流稳压电源是一种将220V工频交流电转换成稳压输出的直流电压的装置,它需要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个环节才能完成,见图3.1。
工频交流脉动直流直流负载图3.1 直流稳压电源方框图其中:①电源变压器:是降压变压器,它将电网220V交流电压变换成符合需要的交流电压,并送给整流电路,变压器的变化由变压器的副边电压确定。
②整流电路:利用单向导电元件,把50Hz的正弦交流电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
③常用的整流电路有:1、半波整流电路半波整流就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使经变压器出来的电压V只有半个周期可以到达负载,造成负载电压V 是单方向的脉动直流电压。
2、全波整流整流电路利用副边有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和两个二极管构成如下图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
从图中可见,正负半周都有电流流过负载,提高了整流效率。
全波整流的特点:输出电压V高;脉动小;正负半周都有电流供给负载,因而变压器得到充分利用,效率较高。
④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功能是使输出的直流电压稳定,不随交流电网电压和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三、电路原理图及各单元电路详细分析1、电源变压器电源变压器是将交流电网220V的电压变成所需要的电压值,并送给整流电路,变压器的变比由变压器的副边电压确定。
2、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常采用二极管单相全波整流电路,电路如图3.4所示。
在U2的正半周内,二极管D1、D2导通,D3、D4截止;U2的负半周内,D3、D4导通,D1、D2截止。
正负半周内部都有电流流过的负载电阻RL,且方向是一致的。
电路的输出波形如图3.5所示图2.3电路tt形图在桥式整流电路中,每个二极管都只在半个周期内导电,所以流过每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等于输出电流的平均值的一半。
电路中的每只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约为反向击穿电压的一半或三分之二(U2是变压器副边电压有效值)。
3、滤波电路滤波电路选用一个2200μF的大容量电解电容C1和一个0.1μF的小电容量涤纶CL11型电容C2并联滤波,如图3.6所示。
理论上,在同一频率下容量大的电容其容抗小,这样一大一小电容相并联后其容量小的电容C2不起作用。
但是,由于大容量的电容器存在感抗特性,等效为一个电容与一个电感串联。
在高频情况下的阻抗反而大于低频时的阻抗,小电容的容量小,在制造时可以克服电感性,几乎不存在电感。
在大电容C1上并联一个小电容C2可以补偿其在高频下的不足。
当电路的工作频率比较低时,小电容不工作(容抗大相当于开路)。
大电容的容量越大滤波效果越好。
当电路的工作频率比较高时(输入信号的高频干扰成分),大电容由于感抗大而处于开路状态。
这时高频干扰成分通过小电容流到底线,滤除各种高频干扰成分。
电路的输出波形如3.7图所示4稳压电路1、稳压电路选用三端集成直流稳压器,其电路连接方式一般如图3.8所示。
图3.8 三端集成直流稳压器性能上,常用的集成稳压器由三端固定式、三端可调式和开关式。
以三端固定式为例,其正输出为7800(后两位代表输出的额定稳压值,00是统称)系列,负输出为7900系列,常见的有05、06、08、09、12、15、18、24八种。
一般要求最小的输入、输出电压差(U1—U0)为2V~3V;输出稳压的容差约为5%;最大输出电流10max有0.1A(LM7812),0.3A(如78M12)和1.5A(如7812)等多种,部分器件的最大输出电流可达2.2A;其最大电压UImax一般是7818档以下为35V,7824档为40V;电压调整率SU一般为0.01%/V;输出电阻R0小于0.1Ω;纹波抑制比SR一般为50dB;温度系数ST一般为每度ImV~2.4mV。
图2.7中,引脚1为电压变换的输入端,引脚2为电压变换后的输出端,引脚3为接地端。
电容Ci作用是改善纹波和抑制输入的过电压,一般取值为0.1μF。
C0作用是改善负载的顺态影响,一般可选取0.1μF的电容,当采用大电容量的电解电容时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