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3.1
HDAC抑制剂对自血病的诱导分化作用 真菌代谢产物apieidin(DIAs)是一种HDAC抑制剂,能
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恢复白血病细胞中受阻基因的表 达,并诱导其分化。研究表明¨“,100nM的DIAs可提高HL 一60细胞的NBT还原活性和CDll的表达,抑制HL一60细 胞的增殖,诱导其分化,同时提高了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 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抗真菌抗生素曲古菌素(trichostatin A,TSA)源自链霉菌代谢产物,是一种非竞争性可逆的 HDAC活性抑制剂,也是四类HDAC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之 一。最近研究表明¨“,TSA可以激活U937细胞沉寂基因促 进分化基因表达;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VitD联用可显 著促进U937细胞分化,还可使耐药的HL一60细胞株对AT. RA的敏感性得以恢复,因此TSA不仅可以调节基因表达,还 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3.2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近来的研究显示,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的变 化与细胞周期的变化相关,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可以使细 胞周期阻滞在G,或G:/M检测点,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 殖。研究表明Ⅲ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AQ824能使慢 性白血病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降低,乙酰化水平升高. 诱导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剂p21和p27的表达上调,导致 细胞G.期阻滞。Rosato等认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丁酸钠(sB)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依赖激酶p21WAFl/CIPl/ MDA6诱导U937细胞G,期阻滞,促进细胞分化和凋亡。 Sasakawa等u副用HDAC抑制剂FK228分别作用于U一937 细胞和淋巴瘤小鼠模型,结果发现:①与对照组相比,FK228 延长小鼠存活时间;②FK228通过组蛋白乙酰化调变基因表 达,从而诱导U一937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停滞和分化。
2.2
上,从而随着每一次细胞分裂周期,DNA的甲基化程度进行 性减低。San【lu等用5一杂氮一2 7一脱氧胞嘧啶对所有的 ALL细胞进行处理,结果是DBCl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 同时DBCl的表达发生了上调。 3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是基因转录调控的关键机 制之一,而这种修饰作用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transferases。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one
1.2
有FI∞活化的白血病的有效手段。
1.3
FLT3选择性抑制剂
由于FL肥是AML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且具有FL肥突
FL们和白血病
①Fu3过度表达:FLl3在大多数AML和ALL中过度
变的患者预后不良,人们试图通过应用选择性F啪抑制剂
来治疗AML,抑制F【∞激酶的活化是AML治疗的一个策
略。cools等H1设计了ma一627、A舳一676、Phe一691、Gly一
变导致Fm酪氨酸磷酸化和不依赖IL一3细胞的生长,把
Pkc一412作用于有FLT+(Y842C)的白血病细胞发现Pkc一 412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DaIIiel¨1等在对
【作者实验室,重庆400016
Fu'3的突变研究中发现,cHIR一258具有潜在的抗FI肥激
酶活性,参与了AML中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增殖。cHIR 一258在MV4;11细胞中的抗增殖活性是在Rs4;11中的24
【作间简介】郝坡(1980一),男,河北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中药
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
【通讯作者】刘北忠(1970一),男,重庆人,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
2.3
NF—KB信号途径的阻断 NF—xB途径是白血病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途径,尤其在ALL中和ATL中,NF—KB在免疫和炎症反 应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调节编码炎症因子基因和诱导酶,如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一2(COX一2)。NF —KB也参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药物抵抗。研究表明¨9’…, NF—KB的蛋白酶体抑制剂PS一341或Bayll—7082可以抑 制NF—KB从而抑制ATL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凋亡。同样,在 多发性骨髓瘤(MM)中也有NF—KB的激活,通过PS一341 对NF—KB的抑制和NF—KB的抑制剂InBa的表达,它使 MM细胞对传统的化疗药物如(阿霉素)更敏感。最近研究 表明呤¨,冬凌草素甲,一种天然的二萜化合物通过抑制NF
点,也就是说治疗AML和ALL的关键就是抑制F∞的突
变。8tone等”o在用Pke412对有FLl3+和n∞一的AML
病人进行临床治疗,发现Pkc一412还具有VEGCFR一2,c—
可能在AML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随后的研究证实了 较低(约5%),在ALL中罕见,在其他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如 cML、NHL、CLL及MM和正常造血细胞中尚未检测到此突
表达,也可以在其他白血病细胞中过度表达。这表明m_3
过度表达在刺激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中起一定作用。②FI肥
突变:H∞突变主要有两种:内部串联重复(Fm int阴1al 伽ldem duplications,Fm—rI-D)和F1L肥”活性回路”突变,是
AML中最常见的突变【l J。1996年NaI【∞等首先报道AML
性回路替代突变均可导致Fm激酶和下游靶位点包括
ST.AT5、RAS/MAPK和P13 K/AKT的持续激活,从而促进了白
FLT3的功能
受体酪氨酸激酶3(F脚一like tyrosi肿ki哪e 3,FL肥) 又叫胎儿肝脏激酶一2(Fetusl:iverl【i脚e一2,FLK一2)或人 类干细胞激酶一1(stem
・719・
囹综述囹
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郝坡,刘北忠
【关键词】白血病;靶向治疗;分子机制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92一(2007)05一cr719一cr722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仍是骨髓移植,但是由于HLA配型相 同的几率很小,根本无法满足临床需要。所以对白血病的治 疗目前仍以传统的放化疗为主,再辅以简单的靶向治疗。从 长远看,传统的治疗并不能完全治愈白血病、延长白血病的 生存时间和降低它的死亡率,而分子的靶向治疗却显示出巨 大的潜力。本文就是对近年来血病治疗所针对的一些作用 靶点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一些新发现的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方 法作一综述,提高对白血病靶向治疗的了解。 l受体酪氨酸激酶3
697等F1耶的四个位点的突变,针对这些突变应用了
Pk0412、sll5614、I(252a等FLT3的抑制剂,结果显示,除 Gly697的突变对各种抑制剂都有较强的耐受性,其余的对各 种抑制剂都较敏感。因此,Gly697是一个很关键的治疗靶
患者在衄近膜区(JM)存在内部串联重复,认为这些突变
这一结果…。.FIm—rI'D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中发生率
倍,这表明cHIR一258具有更多的抑制FI肿活化的位点。
2
DNA甲基化
万方数据
・720・
DNA异常甲基化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化之一, 它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对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结构的稳定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1正常DNA甲基化模式 人类正常基因组中大约70%的CpG二核苷酸残基发生 甲基化,但CpG的分布是非随机的,主要集中在基因的5’末 端,称为CpG岛。基因组中正常的甲基化模式为管家基因保 持无甲基化,组织特异性,基因在其不表达组织中甲基化而 在其表达组织中无甲基化。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维持甲基 化作用、重新甲基化作用和去甲基化作用三种途径来实现 的。研究发现哺J,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的表 达,其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直接阻止与特异性转录因子 的结合。由于特异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含了CpG位点, 5mC突出的甲基基团可以阻止与转录因子的结合。②甲基 CpG结合蛋白(MECPl、MECP2)的竞争性结合。该蛋白没有 序列特异性,但可以和甲基化DNA特异性结合,从而竞争性 地抑制了转录因子和DNA的结合,同时可以使DNA的结构 变得更加紧密而抑制转录。
t舯ine
kin鹅e一1,S7n(一1)。
仅,C/EB风)的功能,进而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通过对
Mv4;11细胞中FLl.3和MEKl进行药物抑制,可以诱导粒细 胞的分化。这表明对MEK/ERK信号通路的阻断是治疗具
FI肥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是在造血干/祖细胞上
表达的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对于干细胞和免疫 系统的发育非常重要。其配体在骨髓基质细胞和其他一些 细胞上表达,共同作用刺激干细胞、祖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自 然杀伤细胞的增殖。
cell
血病细胞的增殖。Rad鲫呔a【31等发现在AML中,由于细胞 外信号调节激酶(1嘲racellular sigIlal—regIllated kin鹊e, (ERK)1/2)的作用使n肥发生磷酸化,从而抑制了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T/eIlll肌cerbingding
pmtein
kit激酶抑制剂的功能和间接抑制K一瑚突变细胞的增殖。
变旧o。成人AML患者在Fm的“活性回路”区存在替代突
变,特别是835位天冬氨酸残基(Asp835),突变位于FLl3 【收稿日期】2006—10一26 【修回日期】2006一12一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300449),国家中医药管理
acetyl-
deacety—
hses,HDACs)所调控,所以HATs/HDACs间接调节基因的 转录和沉寂。HATs/HDACs这对酶的平衡紊乱则会使基因 表达失控,导致肿瘤发生。白血病细胞由于染色体易位产生 融合基因,该基因表达的蛋白异常募集HDAC,引起组蛋白 去乙酰化过度,而使基因转录受抑和白血病的发生¨…。
1.1
的第二个酪氨酸活化环处(m3一TKD)…。活性回路是酪
氨酸激酶正常组成部分,当激酶处于非活性状态时,其功能 是阻断J垤P和底物接近激酶的催化区;激酶活化后,回路中 的一个特定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回路活化,允许A1P及底物 接近激酶。③Fu3突变对nrl3功能的影响以及与人类白血 病的关系:受体酪氨酸激酶的JM区和活性回路区具有自我 抑制功能,使激酶处于一种非活性构象,JM区长度突变或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