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进步与企业文化

科技进步与企业文化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现代企业文化的创新——从科技进步与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关系谈起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处精辟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技进步与企业文化关系十分密切,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一方面科技进步是促进企业文化转变的有力杠杆;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重大影响。

科技进步与创新现代企业文化都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促进科技进步与现代企业文化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的内涵及其发展(一)科学技术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科学1982年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辞典》指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

[1]200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科学界定为“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由此可见,科学是反映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技术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条目中开始列入了“技术”条目。

他指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这是较早给技术下的定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2]。

依据技术概念的这句话提出了5个关键点:①技术是“有目的的”,能动的,有用的;②强调技术的实现是通过广泛“社会协作”完成的;③指明技术的首要表现是生产“工具”,是设备,是硬件;④指出技术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规则”,即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知识、方法、技巧等,是软件;⑤和科学一样,把定义的落脚点放在“知识体系”上,即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直到现代,许多辞书上的技术定义,基本上没有超出狄德罗的技术概念范畴。

3.科学技术的内涵由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首先,它们共同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两者的界限日益趋同,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呈现出互相融合的趋势。

其次,科学与技术作为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是一种认识,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是为了实用;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实现;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地统一考虑。

由此可见,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科学的发展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开辟研究领域,而技术的进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工具、手段和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技一体化,它们正在形成一个整体。

因此,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将其并称为“科学技术”,简称为“科技”。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与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更呈现为一个不断进步与创新的过程,迄今为止,历史上产生的四次科技革命的历程正是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的集中体现。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冶炼技术为标志,钢铁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被广泛应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起主导技术是电气化技术。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高新技术的形成阶段,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诞生为主要标志,并涉及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高新技术革命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其主要标志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构,并使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二、现代企业文化的产生及其发展(一)企业文化及现代企业文化1.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对文化作出正确的解读,才能为其后对企业文化的探讨打下基础。

第一次十分明确和全面的文化定义是爱德华.伯内特.泰勒的定义。

把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性的复合体”。

现在的文化定义倾向于更明确地区分现实的行为和构成行为原因的抽象的价值、信念以及世界观。

换一种说法,文化不是可观察的行为,而是共享的理想、价值和信念,人们用它来解释经验,生成行为,而且文化也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之中[3]。

作为文化的细化,引用1993年版的《市场经济大辞典》,广义的企业文化指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特色的精神财富、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习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和活动等等[4]。

2.现代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特征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泰伦斯·狄尔和艾伦·肯尼迪在其著作《企业文化》一书中首次系统阐述了企业文化这一最新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一词由此才明确提出[5]。

现代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表现的特征为以人文本,鼓励创新,提倡知识管理。

(二)现代企业文化的创新在现代企业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变革,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文化要不断地吸收,容纳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新要素。

企业文化必须以创新为动力,才能与时俱进。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了一些新的气息。

1.共享与参与传统企业文化建设一般采取的是单向传播形式,以灌输加管束的传播为主,强调服从和被动接纳,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制度的革新,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自主意识的增强,原有的传播效果日渐式微,员工需要提供对话平台,互动的、参与的沟通方式,促使员工在平衡与和谐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企业文化,这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2.理性与求实企业文化的作用不仅是对内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它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铸造品牌信仰。

现代企业文化更紧密地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联系在一起,企业文化建设更多的需要向理性和实战看齐。

3.学习型组织在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的未来社会里,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如果不强调学习,不重视员工的终身教育,原有的新知识和理论也会老化,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在现代企业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以求获得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4.品牌信仰“品牌信仰”是一种国际管理界的主流导向。

它是集文化管理、文化营销于一体的企业文化导向[6]。

企业将其理念和宗旨进行宣传和散播,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让消费者知道企业的想法和观点,使消费者通过了解和参与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而产生对品牌的忠诚,进而形成一种消费信仰,可以增强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

5.跨文化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现代企业间即需要协作又要竞争,提出了又一新课题——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即表现在跨国经营型企业里,又表现在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

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经营理念、发展目标、所处环境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必然互有差异,各具特色。

几种企业文化相会交融,识别企业文化的差异,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整合,更是企业再发展的重大转机。

6.绿色发展当今世界,推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现代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肩负起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

企业文化重视人的价值,同时引导企业处理好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现代消费群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潮”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

“绿色观念”融入企业文化后不仅能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总之,企业文化不是僵死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在保持强化其原有的一些特征,同时也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和完善,并随同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

三、科技进步与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一)科技进步是促进企业文化转变的有力杠杆1. 科技革命催生的“泰勒制”企业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19世纪末开始诞生的管理理论是企业文化理论的先驱。

在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工业化发展到在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进而形成“泰勒制”的科学管理方式。

泰勒制视效率为最高价值,把人看做是单纯追求经济收入的“理性经济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7]。

科学管理理论对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科技发展凸显现代企业文化特征20世纪30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率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等等[8],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了现代企业文化的各种新的特征。

3.科技创新助推企业文化创新从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人类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创新驱动阶段”,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新的技术群的产生与发展,把历史的列车牵引到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必须以时代精神进行新的价值取向,以战略高度来捕捉利用科技机会和市场机会,确定以市场为导向,把科技要素、文化要素融为一体,生产用户乐于接受的商品,从而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被凸显到非常突出的地位,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人力资源创造能力的开发在经济中具有特殊的价值,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的投入已经远远超过物质资本的投入,而且人力资本中更注重创造性的劳动投入。

这客观上要求人力资本实现最有效的激励 (包括产权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以营造出一种鼓励创新、创造和学习的氛围,迅速形成企业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等等[9]。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随之变化发展,从历史进程上看,科技发展的阶段与企业文化的发展、创新基本保持一致,不断促进和丰富着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重大影响企业文化对科技进步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广泛的、又是十分微妙的。

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文化是科技进步的土壤之一企业文化影响新构思的产生,并能够营造科技创新赖以继续运转的环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优秀的企业文化催人发奋向上,锐意进取,鼓励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支持与投入,认识到企业一旦失去必要的物质条件对科技创新的呵护,如同盲人过河,就会寸步难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