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5 圆第1课时 圆的周长(1)

六年级上册数学5 圆第1课时 圆的周长(1)

爽爽文库汇编之2.圆的周长第1课时圆的周长(1)▶教学内容教科书P62~6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测量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

3.在研究圆的周长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直尺,细线或纸条,学生自备一些圆形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P62的情境图。

师:图中的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

大家知道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吗?【学情预设】因为不知道数据,学生可能不知道怎么回答。

2.揭示课题。

师:要计算需要铁皮的长度,实际在计算什么?(圆的周长)师:圆的周长会算吗?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1)]二、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教学提示】提出问题“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后,停顿一会,让学生想想,再提出下一个问题。

师:谁能说说哪里是这个圆片的周长?请拿出手中的圆片或其他圆形物品,指一指圆的周长是什么。

(师出示小圆片)学生指出手中圆形物品的周长。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描述圆周长的时候,很容易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并类推圆的周长的含义。

课件演示圆的一周。

板书: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指一指,直观感受圆周是曲线。

再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圆的周长,归纳圆的周长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理解,为后续教学“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奠定基础。

三、动手操作,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1.尝试测量圆的周长。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现在请你们想办法求出手中圆片的周长。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绕线法、滚动法等“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圆片的周长。

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演示绕线法和滚动法。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

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圆的曲边变成了线段。

如果要求教科书中圆桌的边缘需要多少铁皮,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更大的圆用这些方法可行吗?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2.认识圆周率。

(1)猜想。

师:用绕线或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准确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学情预设】学生凭经验可以猜测到圆的周长跟圆的半径或直径有关系。

师: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学情预设】学生会根据前面“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进行猜测,也可能会直观感受到半径越长,圆越大,周长也越长。

【教学提示】指导学生沿着圆周的边沿指一圈,说明这一圈的长度是圆的周长。

【教学提示】学生猜想后要求他们说出猜想的依据或理由。

【教学提示】如果课件上不好展示数据,可以直接在黑板上画表格填出数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不是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圆形物品,测量出它的周长,并计算同一物品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测量、计算、填表。

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课件上出示一组结果。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这些测量的和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学情预设】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得到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三点几,但由于测量有些误差,其结果有所不同,教学时要正视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统一认识。

【设计意图】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算一算、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师:课前,老师也测量了一些物品的周长和直径,大家一起看看。

(出示课件)师:这四个圆的周长分别是它们的直径的多少倍呢?(3倍多)【设计意图】通过四组数据,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3)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师: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教学提示】学生只要能说出“3倍多”就要给予肯定,不一定要说出精确的3.14。

师:是的,其实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

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π≈3.14。

板书:圆周率(π):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了解圆周率π的历史。

师: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P63看“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圆周率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小组交流,学生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C=2πr。

(板书)4.运用公式计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4例1。

师: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实际就是求什么?师:小明家离学校1km,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又是求什么?学生自主解答后,反馈评价。

师:如果告诉我们的不是轮子的半径,而是直径,又该怎么解答呢?不需要计算,说说计算方法。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C=2πr=2×3.14×33=207.24(cm)≈2(m)1km=1000m1000÷2=500(圈)(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64“做一做”。

师:第1题不用计算,只写出算式即可。

学生解答后全班交流展示。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自己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教学提示】例1直接放手让学生解答,在交流展示时发现问题再引导分析。

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圆周率(π):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C=πd C=2πrC=2πr=2×3.14×33=207.24(cm)≈2(m)1km=1000m 1000÷2=500(圈)▶教学反思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充分地让学生猜想、测量、推理、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结合“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杰出数学家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整节课流畅、清晰,学生在活动中不仅理解了知识,更培养了探究能力,学习效果非常好。

▶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39第一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任意一个圆的()与它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用字母()表示。

它是一个()小数。

2.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3cm时,画出的圆的周长是()cm。

3.用一个硬纸板做成的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移动的距离是9.42dm,这个圆的直径是()dm。

4.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8m,它的周长是()m。

5.用一根长37.68cm的铁丝制成一个圆形铁箍(接头处忽略不计),这个铁箍的直径是()cm,半径是()cm。

参考答案一、1.周长直径圆周率π无限不循环2.18.843.34.25.12 5.12 6期中测试卷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72分)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28分)1.修一条长9km的公路,如果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平均每天修()km。

2.()的35是27;60kg是()kg的45;300t比()t少16。

3.()没有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1.5的倒数是()。

4.()∶7=37=9÷()=35()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15天完成。

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

如果两队合做,()天就能完成工程的13。

6.下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面积之比是()。

7.在里填上“>”“<”或“=”。

8.如果路路家在学校西偏南40°方向上,距离是300m ,那么学校在路路家( )偏( )( )°方向m 处。

9.某县今年出生的男、女婴人数比是5∶4,男婴的出生人数是女婴的( )( ),女婴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 )( )。

已知这个县今年出生的女婴比男婴少820人,那么这个县今年出生的婴儿一共有( )名。

10.有一根长67m 的绳子,第一次截下它的13,还剩m ;第二次又截下13m ,最后还剩下( )m 。

1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同学多收集了211,五年级同学比四年级同学少收集了116。

六年级同学收集了个易拉罐,四年级同学收集了( )个易拉罐。

二、我会判。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 )2.25g 食盐溶解到100g 水里,食盐占盐水的14。

( )3.甲数比乙数多14,则乙数比甲数少15。

( )4.45m ∶2cm 化简后是40∶1。

( )5.羽毛球队的人数增加15后,再减少15,现在的人数和原来的人数相等。

()三、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1.下列各数量关系中,把甲看作单位“1”的是()。

A.乙的35等于甲 B.甲的25等于乙 C.甲是乙的3 72.一条公路,甲走了全长的13,再走6km到达公路的中点,这条公路长()km。

A.9B.18C.363.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东40°方向飞行1500km,原路返回时这架飞机要向()方向飞行1500km。

A.南偏西40°B.东偏南40°C.北偏西40°4.一辆汽车13小时行驶30km。

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35小时能行驶()km。

A.54B.90C.1505.甲、乙、丙三人赛跑,甲比乙快13,乙比丙慢13,甲、乙、丙的速度比是()。

A.4∶1∶4B.5∶4∶3C.15∶12∶16四、我会算。

(共26分)1.直接写得数。

(4分)2.化简下列各比,并求出比值。

(4分)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2分)4.解方程。

(6分)五、我会做。

(共8分)1.根据下图填一填:小玲从家出发往()偏()()°方向走600m到达书店,再往()偏()45°方向走()m 到达电影院。

相关主题